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拉丁美洲高等教育三次改革评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9653321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5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拉丁美洲高等教育三次改革评析   摘要:20世纪以来,拉美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本文详细探讨拉美高教三次改革发生的国内外大环境,梳理改革为拉美高等教育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并分析改革的得失成败文章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拉美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不占优势,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面临潜在的风险,因此拉美高等教育不仅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要考虑如何成功规避风险  关键词:拉丁美洲,高等教育,改革  虽然拉美的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16世纪30年代,但其真正大发展却是从20世纪开始的纵观20世纪整个拉美地区高等教育的宏观发展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尤其表现在对高等教育的三次改革上[1]本文重点论述拉美这三次教育改革的背景、经过、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改革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从宏观上对20世纪以来拉美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评析   一、第一次改革:自治与共管  拉美第一次高等教育改革是以1918年阿根廷科尔多瓦(Crdoba)学生运动为开端的科尔多瓦是阿根廷的重要省份,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期间,耶稣会在此建立了科尔多瓦大学(Universidad de Crdoba)。

      直到学生运动爆发前夕,该大学仍然笼罩在浓厚的殖民主义气氛中,崇尚精英教育,教权主义思想严重禁锢了教学和学术自由,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基(JosCar-los Mariategui)指出:“在一些国家,政治和经济秩序仍旧掌握在旧贵族手中(尽管他们正在逐步丧失这些权力),这种政治和经济秩序使拉美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寡头控制下[2]寡头专制导致大学在精神和科学上的双重贫瘠   从外部大环境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出现了一股向外移民的浪潮,阿根廷是欧洲移民偏爱的国家之一大量移民与殖民时期的土生白人后裔构成了阿根廷一个新的中产阶层在阿根廷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中,这个阶层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他们反对君主,反对教会势力,对由保守派垄断的大学教育模式极其不满,从20世纪初就呼吁要对大学进行改革,使大学更加现代化、民主化,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时的学生活动非常活跃,各大学都成立了学生联合会,1918年4月,又成立了“阿根廷大学联合会”(Federacin Universitaria Argentina,简称FUA)②联合会是类似行会性质的学生组织   1917年底,科尔多瓦大学学生与校方因寄宿问题爆发矛盾,冲突不断升级,从而引发了要求学校改革的风潮。

      此事惊动了阿根廷第一位民选总统伊波利托伊里戈延(Hip6lito Yrigoyen),他先后指派特使何塞尼古拉斯马廷索(JosNicolas Matienzo)和何塞桑托斯萨利纳斯(JosS. Salinas)到大学了解情况,作出了要对大学章程进行民主化修订的处理决定,并最终从多个方面对大学进行了改革   科尔多瓦学生运动被认为是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改革运动,运动中达成的一些核心原则是这次改革的最重大成果这些原则包括:   (1)大学自治,避免政治动荡与权力更迭影响到教育机构;   (2)师生共管,要改变大学由一小部分人把控的局面,全体师生都有权参与学校管理;   (3)大众和免费教育,教育要面向大众,政府要承担起办教育的责任;   (4)服务地区和社会,大学应充分考虑当地和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和社会;   (5)教学科研自由;   (6)师资竞争性选拔;   (7)承认学生团体,保证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各类活动;   (8)学工联盟,学生运动要与工人运动紧密联系起来;   (9)广泛联系社会,要扩大大学在社会的存在和影响力,并向公民传播高等教育知识   虽然科尔多瓦大学的学生运动平息了下来,但这次改革的烈火却很快蔓延到阿根廷其他3所大学。

      之后,改革的浪潮扩展到整个拉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反响人们通常把拉美高等教育第一次改革分为三个节点:(1)第一个节点:始于科尔多瓦,并在20世纪20年代推进到秘鲁、智利和古巴;(2)第二个节点:在30年代扩展到巴西、巴拉圭和墨西哥;(3)第三个节点:影响到拉美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学术界普遍认为,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以及1960年年底伯克利大学(Universidad de Berkeley)以争取言论自由的学生和平运动都受到了科尔多瓦改革的影响[3]   尽管科尔多瓦学生运动及其后导致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学术和大学范围内,但其成因和影响复杂,故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下考察这次改革路易斯阿尔贝托桑切斯(Luis Alberto Sanchez)认为:“如果有人把此次大学改革仅仅限定在大学范围内,那么他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4]要想正确评价本次改革,奥古斯托萨拉萨尔庞迪(Augusto Salazar Bondy)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阿根廷经历了长时间激烈的社会动荡;国际政治经济势力在阿根廷交错碰撞;国内斗争和变动频仍;资本主义在拉美扩张膨胀;中产阶级数量上升,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在主要城市,无产阶级思潮涌动……这一切都注定要发生深刻的社会变革。

      [5]20世纪初,在大部分拉美国家,新型民主国家制度逐步巩固,新型国家关系逐步确立,高等教育第一次改革实际上是要重新定位社会与大学的关系大学自治和师生共管是第一次高等教育改革的最重大成果,是民主精神在大学的反映通过第一次改革,学术民主代替了学术专政,国立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确立了垄断性地位,从而也确立了新型的“国家—大学”关系   二、第二次改革:市场化与差异化  拉美第二次高等教育改革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20世纪上半叶,拉美大部分国家政治上趋于稳定,政府开始着手发展教育,各国受教育人口激增比如,墨西哥在1945年通过了《教育组织法》之后的30年时间里,各级教育机构招生人数持续上升1959~1970年,墨西哥又通过了《11年义务教育规划纲要》,把中小学教育都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来,就学人口激增,高等教育面临空前的压力   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拉美社会面临新的政治经济危机:工业替代模式的危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持续的财政危机、石油危机、军事独裁、口蹄疫导致的畜牧业重创(尤其影响阿根廷等非常依赖畜牧业的国家),等等这一系列的危机使得拉美国家受到沉重打击,政治经济危机直接导致公共教育的危机,政府无力支持入学率激增所需的经费,由政府全力承担教育责任已经不太现实。

        为缓解教育危机,尤其是缓解高等教育的入学危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拉美教育领域开始崇尚“新自由主义”的理念,认为教育也应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运行很多人认为,只有引入自由市场机制,才能催生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市场”中,学校是服务部门,提供教育服务;学生是“顾客”,享受服务,两者之间构成“供需”关系学生选择质量好的学校,市场会惩罚办得差的学校,让它们在“价格—质量”的作用下优胜劣汰市场机制对学生、学校、教师都是一剂良药,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自由,能促使学校不断完善自身,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还能保证学校的收入与市场挂钩,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在这种理念的左右下,拉美高等教育领域私立教育机构发展迅猛,短期内出现了大量私立院校公立院校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也扩大了招生量,并重新改革教学计划、机构设置、专业设置等在教育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家作为公共教育“引领者”、“操控者”的角色大打折扣正如智利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Centro de Investigaci6n y Desarro11o de la Educaci6n de Chile)副主任塞尔吉奥马蒂尼克(Sergio Martinic)所言:“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主要特点是权力下放,政府把公共资源和公共责任分散到地方。

      这是一场‘自内而外’(由政府向地方)的改革,通过改革,政府把能够私有化的行业都推向了私有化,把大部分传统上由政府集权控制的教育管理和运作都推向了地方[6]   教育市场化带来了正面与负面两方面的后果其积极方面表现在:随着总体入学率增加,原来的“边缘人”(如印第安人)、女性、社会中下层学生也能入学,部分地实现了教育公平的理想然而,相比于积极方面,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1)私立院校膨胀、无序、发展混乱,在总体教学水平和资源配置上不如公立院校,教育质量堪忧;(2)由于入学人数连年增加,需要大学提供的教育服务类型增加,教学安排、机构设置的随意性加大,老牌国立大学的质量也普遍下降高等教育似乎脱离了控制,变得无序混乱、参差不齐,出现了新的不公平   通过第二次改革,拉美高等教育中形成了公立—私立、高质量—低质量、大学—非大学二元对立的局面在新自由主义和“开放化”政策引发的诸多问题面前,20世纪90年代中期,拉美各国意识到必须改变教育的无序状态,各国政府着手制定教育政策,从宏观层面来调节大学,尤其是针对私立大学的运行,更要建立保证质量的机制   拉美高等教育第二次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失败的,这次失败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论的失败,是“新自由主义”、“把教育推向市场”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失败。

      改革催生的复杂的二元模式使得各个教育机构在教育质量、价格、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到20世纪90年代,每一个国家都被置于全球化的浪潮中全球教育面对新的挑战,拉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势必引发拉美高等教育第三次教育改革   三、第三次高等教育改革:大众化与国际化  20世纪90年代,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催生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新的信息和交流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教育已经超越了国界,出现了自学、非现场教育等新的教学实践;二是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变,各国都在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三是随着科技进步,知识的产生周期越来越短,需要人们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四是教育国际化和教育要素的国际流动性更为显著;五是可供选择的专业更多了,学习方式更多了,课程结构更灵活了,方便了人们的教育选择   正是缘于以上的变化,拉美各国开始着手进行第三次高等教育改革目前第三次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实现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2)寻求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3)把最新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4)在教学的基础上,大学非常重视科研,非常重视传播和产生新知识。

        与20世纪相比,拉美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如下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   1.学生群体的变化   首先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不断上升从2000年开始,拉美大学生总人数就以每年约80万的速度不断攀升2000年,拉美大学生人数为1,130万;到2004年,大学生人数突破1,500万大关;到2010年,这一数据上升为2,200万[7]下图反映了近年来拉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状况:     其次是学生构成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学生以白人、城市生源为主,学生主要来自中等或较高收入家庭现在,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地区,以前所谓的“边缘人”,如印第安学生、不同种族的学生、残疾学生、女性学生的比例日益增加   再次是学生的教育选择多样化除了接受常规大学教育,还有短期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   2.新的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创立   教育市场化改革受挫后,政府管理教育的呼声再起政府再次以“调解员”、“监察员”的身份直接领导和参与到教育中来,政府的作用有加强的趋势许多国家在传统教育部的基础上,另外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高等教育的机构,来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政策这些部委是教育部的左膀右臂,同时管辖大学和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