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十七讲数据得传送控制方式和中断技术.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hua****92
  • 文档编号:286929545
  • 上传时间:2022-05-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7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十七讲数据得传送控制方式和中断技术第二十七讲数据的传送控制方式和中断技术【教学章节】第8章设备管理8.1引言8.2数据传送控制方式8.3中断技术【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设备的类别,设备管理的功能和任务 掌握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 掌握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的分类与优先级,软中断;理解中断处理过程 【教学重点】设备管理的功能和任务,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的分类与优先级,软中断 【教学难点】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中断处理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形式)【教学过程】课堂考勤导入新课复习磁盘的构造和基本操作 讲授新课设备管理具有以下功能外围设备中断处理缓冲区管理外围设备的分配外围设备驱动调度虚拟设备及其实现8.2数据的传送控制方式I/O系统:I/O设备及其接口线路、控制部件、通道和管理软件的总称 I/O操作:计算机的主存和外围设备的介质之间的信息传送操作 按照I/O特性,I/O设备可以划分为I/O型和存储型外围设备三类 按照I/O信息交换的单位,I/O设备可分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

      输入型外围设备和输出型外围设备一般为字符设备,与内存进行信息交换的单位是字节 存储型外围设备一般为块设备 I/O系统存储型外围设备可以划分为顺序存取存储设备和直接存取存储设备 顺序存取存储设备严格依赖信息的物理位置进行定位和读写,如磁带 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的重要特性是存取任何一个物理块所需的事件几乎不依赖于此信息的位置,如磁盘 设备的物理特性差异数据传输率数据表示方式传输单位出错条件按照I/O控制器功能的强弱,以及和CPU之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对I/O设备的控制方式分类,主要差别在于:中央处理器和外围设备并行工作的方式不同,并行工作的程度不同 1.询问方式(1)询问方式又称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输入输出指令或询问指令测试一台设备的忙闲标志位,决定主存储器和外围设备是否交换一个字符或一个字 询问方式(3)一旦CPU启动I/O设备,便不断查询I/O设备的准备情况,终止原程序的执行,浪费CPU时间;I/O准备就绪后,CPU参与数据传送工作,而不能执行原程序,CPU和I/O设备串行工作,使主机不能充分发挥效率,外围设备也不能得到合理使用,整个系统效率很低。

      2.中断方式(1)CPU启动I/O设备后,不必查询I/O设备是否就绪,继续执行现行程序 直到在启动指令后的某条指令,响应了I/O中断请求,CPU才转至I/O中断处理程序执行 中断方式(2)中断处理程序中,CPU全程参与数据传输操作,它从I/O接口读一个字(字节)并写入主存,如果I/O设备上的数据尚未传送完成,转向现行程序再次启动I/O设备,重复上述过程;否则,中断处理程序结束后,继续从K+1条指令执行 中断方式(4)I/O操作直接由CPU控制,每传送一个字符或字,要发生一次中断,仍然消耗大量CPU时间 程序中断方式I/O,不必忙式查询I/O准备情况,CPU和I/O设备可实现部分并行,与程序查询的串行工作方式相比,使CPU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 3.DMA方式(1)如果I/O设备能直接与主存交换数据而不占用CPU,CPU的利用率还可提高,这就出现了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 DMA方式(2)DMA至少需要以下逻辑部件主存地址寄存器字计数器数据缓冲寄存器或数据缓冲区设备地址寄存器中断机制和控制逻辑4.通道方式(1)为获得CPU和外围设备间更高的并行工作能力,也为了让种类繁多,物理特性各异的外围设备能以标准的接口连接到系统中,计算机系统引入了自成独立体系的通道结构。

      通道方式(2)通道(输入输出处理器)(1)能完成主存和外围设备间的信息传送,与CPU并行地执行操作 通道技术解决了I/O操作的独立性和各部件工作的并行性 由通道管理和控制I/O操作,减少了外围设备和CPU的逻辑联系 把CPU从琐碎的I/O操作中解放出来 通道方式(3)通道(输入输出处理器)(2)外围设备和CPU能实现并行操作;通道和通道之间能实现并行操作;各通道上的外围设备也能实现并行操作,达到提高整个系统效率这一根本目的 通道方式(4)采用通道后的I/O操作过程CPU在执行主程序时遇到I/O请求,它启动指定通道上选址的外围设备,一旦启动成功,通道开始控制外围设备进行操作 CPU就可执行其他任务并与通道并行工作,直到I/O操作完成 通道发出操作结束中断时,CPU才停止当前工作,转向处理I/O操作结束事件 通道方式(5)通道命令和通道程序(1)通道命令通道,具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它的指令常称通道命令 通道命令CCW是通道从主存取出并控制I/O设备执行I/O操作的命令字,用ccw编写的程序称通道程序,通道程序由多条通道命令组成,每次启动可以完成复杂的I/O控制。

      通道命令和通道程序(2)IBM370系统的通道命令通道命令和通道程序(3)通道命令字段含义命令码数据主存地址标志码传送字节个数通道命令和通道程序(4)标志码定义通道程序的链接方式,32位至33位为:数据链、命令链 32和33位均为0,称无链,为01时,称命令链,32位为1时,称数据链 汇编格式通道程序例子CCWX02,inarea,X40,80CCWX02,*,X40,80CCWX02,inarea+80,X40,80CCWX02,*,X40,80CCWX02,inarea+160,X40,80inareaDSCL240通道地址字和通道状态字(1)通道方式I/O时,要使用两个固定存储单元:通道地址字CAW(ChannelAddressWord)通道状态字CSW(ChannelStatusWord) 通道地址字和通道状态字(2)通道地址字用来存放通道程序的首地址的单元称通道地址字 通道地址字和通道状态字(3)通道状态字通道状态字是通道向操作系统报告情况的汇集 通道利用通道状态字可以提供通道和外围设备执行I/O操作的情况 通道地址字和通道状态字(4)通道状态字字段含义通道命令地址:设备状态:通道状态:剩余字节个数:通道三种类型字节多路通道。

      选择通道 数组多路通道 设备控制器(1I/O设备包括一个机械部件和一个电子部件 为了达到设计的模块性和通用性,一般将其分开 电子部件称为设备控制器或适配器,在PC中,它常常是插入主板扩充槽的印刷电路板;机械部件则是设备本身 设备控制器(2)操作系统基本上与控制器打交道,而非设备本身 多数PC的CPU和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采用单总线模型,CPU直接控制设备控制器进行I/O;而主机则采用多总线结构和通道方式,以提高CPU与输入输出的并行程度 设备控制器(3)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接口控制器的任务引入控制器的原因设备控制器(4)设备的I/O地址分配由控制器上的总线解码逻辑完成 控制器通过中断通知CPU已经做好准备,寄存器可以读写 设备控制器(5)OS通过向控制器寄存器写命令字来执行I/O功能 控制器接受一条命令后,CPU可以转向其它工作,而设备控制器自行完成具体的I/O操作 当命令执行完毕后,控制器发出一个中断信号,以便OS重新获得CPU的控制权并检查执行结果 设备控制器功能和结构设备控制器是CPU和设备之间的一个接口,它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控制I/O设备操作,实现主存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设备控制器是一个可编址设备,当它连接多台设备时,则应具有多个设备地址 设备控制器功能和结构小结(2)设备控制器主要功能:接收和识别CPU或通道发来的命令;实现数据交换,包括设备和控制器间的数据传输;发现和记录设备及自身的状态信息,供CPU处理使用;设备地址识别 设备控制器组成部分:命令寄存器及译码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地址译码器,用于对设备操作进行控制的I/O逻辑 中断技术中断处理程序输入输出中断的类型和功能通知用户程序I/O操作沿链推进程度通知用户程序I/O操作正常结束通知用户程序发现的I/O操作异常通知程序外围设备上重要的异步信号I/O中断处理程序(2)输入输出中断事件处理原则操作正常结束处理操作发生故障或特殊事件的中断处理人为要求而产生的中断处理外围设备的异步信号处理【答疑】【本节小结】本节介绍了设备管理的功能和设备控制的几种方式,中断及中断处理、陷阱与外中断的区别 【作业】8.1设备管理的目标和功能是什么?8.2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83什么是通道?8.4什么是中断?什么是中断处理?什么叫中断响应?8.5什么叫关中断?什么叫开中断?什么叫中断屏蔽?8.6什么是陷阱?什么是软中断?试述中断、陷阱、软中断之间异同。

      8.7描述中断控制方式时的CPU动作过程 【下课】第二十八讲缓冲技术和设备分配【教学章节】第8章设备管理8.4缓冲技术8.5设备分配【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缓冲的目标,缓冲的种类,缓冲池的管理 掌握设备分配用的数据结构,设备分配的原则,设备分配办法 【教学重点】缓冲的目标,缓冲的种类,缓冲池的管理,设备分配用的数据结构 【教学难点】缓冲池的管理,设备分配的原则,设备分配办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形式)【教学过程】课堂考勤导入新课复习存储器的组成,CACHE、内存、外存的概念 讲授新课8.4缓冲技术8.4.1单缓冲8.4.2双缓冲8.4.3多缓冲8.4缓冲技术(1)引入缓冲技术的目的改善中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速度不配的矛盾,协调逻辑记录大小与物理记录大小不一致,提高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 缓冲技术(2)缓冲技术实现基本思想(1)进程执行写操作输出数据时,向系统申请一个缓冲区,若为顺序写请求,则不断把数据填到缓冲区,直到被装满 此后,进程继续它的计算,系统将缓冲区内容写到I/O设备上 进程执行操作输入数据时,向系统申请一个缓冲区,系统将一个物理记录的内容读到缓冲区,根据进程要求,把当前需要的逻辑记录从缓冲区中选出并传送给进程。

      缓冲技术(3)缓冲技术实现基本思想(2)在输出数据时,只有在系统还来不及腾空缓冲而进程又要写数据时,它才需要等待;在输入数据时,仅当缓冲区空而进程又要从中读取数据时,它才被迫等待 8.4.1单缓冲对于块设备,单缓冲机制如下工作:数据处理过程数据处理时间约为maxC,T+M,对于字符设备,单缓冲机制如下工作:数据处理过程8.4.2双缓冲(1)输入数据时,首先填满缓冲区1,操作系统可从缓冲区1把数据送到用户进程区,用户进程便可对数据进行加工计算;与此同时,输入设备填充缓冲区2当缓冲区1空出后,输入设备再次向缓冲区1输入 操作系统又可把缓冲区2的数据传送到用户进程区,用户进程开始加工缓冲2的数据 双缓冲(2)传输和处理一块的时间(1)如果CT,当上一块数据计算完毕后,需把一个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花费时间为M,再对这块数据进行计算,花费时间为C,所以,一块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时间为C+M、即m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