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docx
2页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条件、文化历 史背景的不同,教育目的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一)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目的随社会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万古不变的教育目的是没有的在阶级社会里,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按自己的阶级意志和政 治路线培养人,当极少数人通过教育培养成统治者时,其他绝大多数人则通过教育等方式培养成了被统治 者二) 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的教育目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因素对教育目的的制约美国是一个追求所谓“民主、平等”的社会,美国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包括四个主要方面:①自我实 现的目标,如探究听、说、读、写、数、见闻、健康知识、健康习惯、公共卫生、修养、认知兴趣等;② 人际关系的目标,如尊重人性、友好、协作、礼仪、爱好家庭等;③经济效率的目标,如工作、职业知识、 职业选择、效率、调整、爱好、个人经济、消费者的判断、顾客的效率、消费者的保护等;④公民责任的 目标,如社会正义、社会活动、社会理解、批判性、宽容、遵守法律、政治责任等。
三)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例如,英国所向往的理想人物是“绅士”,比较重视文化素质,因此其教育的目的强调陶冶学生的人格, 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同当时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竞争,必须依靠 科学技术来增强国力,因此它注重科学技术教育,要求培养出来的各种人才具有创新的思想和开拓精神总之,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 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如同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教育目的具有主观的性质,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反映的是理想的新人的形象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它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又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 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存在主义教育目的 等在漫长的教育实践历史进程中,人们从各自的理想出发,赋予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以不同的内涵。
如 柏拉图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在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上,他们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人; 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心目中理想的人能读、能写、能唱、能弹奏乐器,会说四至五种语言,会写诗作文,勇 敢,知礼,健壮,活泼,爱作什么就作什么;而启蒙运动的先锋卢梭心目中的理想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 自由发展的人,他身心协调和谐,既有农夫或运动员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脑;他心地仁慈,乐于为善, 感觉敏锐,理性发达,爱美,既富于情感,又富于理智,还掌握了许多有用的本领我国近代梁启超主张 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公德、国家思想、进取冒险、权利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生 利分利、毅力、义务思想、尚武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 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看成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 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是相对 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
②人朝什么方向 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 制约④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⑤马克 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 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并结合当前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