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拔高试卷含参考答案.docx
23页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B卷·拔高卷)(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第I卷 选择题(共18分)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含碳物质种类丰富、应用广泛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能导电,可用作电池电极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做除味剂 C.木炭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D.金刚石坚硬,可制作首饰钻戒2.“低碳”指较低或更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将塑料垃圾直接焚烧 B.将排放工厂废气的烟囱架高防止低空排放 C.将燃油汽车改成新能源汽车 D.将可燃冰作为新能源任意开发以减少碳排放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木材经化学品处理,剥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制成的木材海绵,可以从水中吸附油脂,这种新型海绵在容量、质量和可重复使用性方面超越了现有的所有其他海绵或吸附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木质海绵中碳原子不再运动 B.木质海绵不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C.木质海绵吸附油污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D.木材海绵能够有效解决石油和化学品泄漏对世界各地的水体造成的破坏4.如图为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的结构模型图(小球表示碳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足球烯由C60分子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B.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地较软,其主要原因是两者的构成微粒不同 C.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D.金刚石、石墨与足球烯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5.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装置图连接好仪器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③向锥形瓶内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③②⑤6.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循环(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氧循环和碳循环分别是指O2和CO2的循环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8.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图乙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C.图丙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D.图丁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9.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足量的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和收集一瓶CO2,已知CO2不与NaHCO3反应且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A、C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10.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盛有9克碳和16克氧气,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是( )A.CO2 B.CO C.CO和CO2混合物 D.无法判断1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通常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可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因为石灰石块和硫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所以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12.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 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13.兴趣小组为了探究C与CuO反应生成的气体,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步骤①先向波形管中通入N2一会儿,在戊处连接瘪气球,关闭甲处止水夹;步骤②点燃丁处酒精灯,观察到CuO不变色;步骤③继续加热丁处,点燃乙处酒精灯。
观察到乙、丁两处均有红色物质生成,丙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N2是为了排出氧气,避免干扰后续实验 B.步骤②与步骤③均加热丁处,是对照实验 C.从丙处现象推理C与CuO反应一定生成了CO2 D.从丁处现象推理C与CuO反应一定生成了CO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2分)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32分)14.(4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 不同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其 性3)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推测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是 ,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15.(4分)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低于31.26℃,压力高于72.9个大气压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超临界CO2在减压、升温又可变成普通气体。
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可用它作为高效绿色的环保溶剂,尤其是用来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水在温度、压强分别超过和219个大气压时转变为超临界状态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因此在高温高压下,可将有机物不经过燃烧直接完全氧化为清洁的H2O、CO2,该技术称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如:550℃时,在密闭容器中,测得乙醇(C2H6O)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结果如图所示1)文中超临界CO2流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写出乙醇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形成不同物质的超临界流体所需条件不同B.超临界CO2流体与普通CO2气体化学性质不同C.物质形成超临界流体后所含分子不再运动D.超临界CO2溶解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后减压、升温可与之分离E.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相对物质直接燃烧具有的优点是节能、环保(4)图中CO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 。
16.(4分)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图:(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 (选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5分)已知碳酸钙在高温下可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反应时间∕st0t1t2t3t4t5t6反应后固体的质量∕g80757066625858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克.(2)求该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18.(5分)某兴趣小组为证明CO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询资料】①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化学方程为HCOOHHCOOHCO↑+H2OCO+H2O②HCOOH:熔点8.6℃,沸点100.8℃实验装置】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 2)该兴趣小组方框A中需选择 (选填“A1”、“A2”或“A3”)装置生成CO气体,然后与B装置对接完成实验3)写出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5)该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得出该装置存在一定缺陷,具体是 19.(6分)请参与某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的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2)气体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实验设计】(3)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序号实验设计①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②向第二朵纸花喷水③?④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实验设计③”的具体内容是 写出“实验设计④”的化学方程式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论】(4)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交流】(5)有同学提出碳酸是不稳定的,为了证明碳酸是否稳定,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填操作、现象、结论)20.(4分)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1)途径①消耗空气中的 2)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 (填“多”或“少”)。
3)途径③中甲烷(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二种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径②碳的消耗量,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是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B卷·拔高卷)(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第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