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要点和试习题集.doc
11页宏观经济学 第一部分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叫中间产品7.总投资、重置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其中,用于补偿资本消耗,以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为重置投资;总投资扣除重置投资为净投资8.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9.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手中,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10.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11.间接税:即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12.国民生产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之后的差额13.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相当于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14.个人收入: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然后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之后的收入15.个人可支配收入:即指税后的个人收入对这种收入人们拥有充分的支配权,人们可据以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水平·习题解答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的一个指标了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二、选择正确答案 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 C )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 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 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B )A.工资、利息 和租金 B.净出口 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资本折旧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C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A ) >GDP =GDP 美元、600美元和9600美元 美元、 9600美元和9600美元 美元、600美元和9510美元 美元、1200美元和9600美元 6.在公司税前利润中,与个人收入有关的是( C ) A.公司所得税 B.社会保险税 C.股东红利 D.公司未分配利润7.下列那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 C ) 8.要从国民收入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B )A.公司所得税 B.间接税 C.社会保险税 D.公司未分配利润 9.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D ) 10.为使不同年份的GDP具有可比性,需要对GDP进行调整,原因是( A ) 是一个现行市场价值的概念 B.不同年份GDP的实物内容不同 C.不同年份的GDP所含的折旧和间接税不同 包含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成果 11.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是存量指标( C )。 A.收入 B.投资 C.资本 D.进出口答案 4.消费倾向:又称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5.边际消费倾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数值为消费函数的斜率6.储蓄函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假定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不发生变化,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这就是储蓄函数7.平均储蓄倾向:储蓄金额占收入的比重8.边际储蓄倾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储蓄的增加量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11.投资: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12.重置投资:指用来补偿消耗掉资本的投资,通常是以折旧的方式进行14.均衡产出:或叫均衡收入,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17.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19.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其值与投资乘数同22.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在三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习题解答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若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的影响cuo2.因为投资恒等于储蓄,故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总是能够实现的cuo3.政府将增加的税收无论用于增加政府购买还是转移支付,结果都会使均衡收入提高dui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无论计划存货投资还是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cuo 5.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小于1cuo二、选择正确答案1.在古典理论中(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 B.储蓄与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 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 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2.如果总收入为100万元,消费为80万元,则由萨伊定律(设为二部门经济),总需求的水平应为( ) 万元 万元 C.大于100万元 D.大于80万元小于100万元3.由古典理论,当储蓄供给有一个增加时( ) A.利率将下降 B.利率将上升 C.储蓄供给曲线将左移 D.投资需求曲线将右移,因为投资增加了4.由古典理论,若货币供给不变,实际收入的增长必导致价格水平(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能确定5.若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则消费函数将是( ) 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 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 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6.某家庭在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后来收入升至6000元,消费支出亦升至6000元,则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 4 3 3 7.若消费者提高自己的消费曲线,说明消费者已决定( ) A.因收入提高,将增加储蓄总额 B.因导致收入提高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增加储蓄总额 C.因收入减少,将减少储蓄总额 D.因导致收入减少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减少储蓄总额8.假设企业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增加购置新机器和新厂房的总额则可以预计( ) A.收入不会有任何变化 B.收入会上升,消费支出也会上升 C.收入会上升,但消费支出不会受影响 D.收入会上升,但消费支出必然下降9.已知潜在GDP为6000亿美元,实际GDP为5000亿美元,若消费者打算把3900亿美元用于消费,计划投资的总额为1200亿美元,则实际GDP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不能确定10.当GDP处于均衡水平时( ) A.收入总额必须等于消费者计划用掉的那部分收入再加上他们计划储蓄的数额 B.消费者支出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收支相抵”的收入水平 的数额必须正好等于计划投资与储蓄相加的总额 D.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加计划投资总额11.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此时政府欲增加100亿美元的购买支出为保持价格稳定,政府可以( ) A.增税小于100亿美元 B.增税大于100亿美元 C.增税100亿美元 D.减少100亿美元的转移支出12.下列哪项经济政策将导致经济有最大增长( )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商品和劳务 B.政府增加50亿元税收然后将其悉数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 C.减少50亿元税收 D.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其中2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支付13.假定经济正经历通货膨胀,它可由下列哪一方法部分地或全部地消除( )A.增加政府购买 B.减少个人所得税 C.以同样的数量减少政府购买和税收 D.增加同样多的政府购买和税收14.若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设为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水平为( )。 A.大于7000亿元 B.等于7000亿元 C.小于7000亿元 D.等于700亿元15.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为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为3800亿元设边际储蓄倾向为,则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D.出现100亿元的紧缩缺口16.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的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 )A.绝对收入假说 B.相对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持久收入假说17.哪种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 )A.绝对收入假说 B.相对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持久收入假说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