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游戏与玩具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ppt
63页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与评价•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幼儿游戏的环境创设要求•2、掌握幼儿游戏的观察策略与评价、幼儿游戏的设计与组织•3、重点掌握幼儿游戏的现场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时机•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掌握幼儿游戏的指导方式、指导方法和指导时机•学习难点:掌握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幼儿要想尽情地游戏,必须要有一定的游戏空间•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保证幼儿游戏的必要条件•游戏环境(室内、外)是为幼儿设计的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场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促进幼儿的发展;(心理、生理、精神),促进知识经验的丰富,培养兴趣和探索精神•符合幼儿特点;(考虑到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兴趣及能力等,环境刺激适度既不单调又不太花哨)•保证幼儿的安全;安全是第一原则和要素第一节幼儿游戏的环境创设 户外游戏场地的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创设§游戏场的类型游戏场的类型§活动区的创设活动区的创设室内游戏环境室内游戏环境传统的游戏场地传统的游戏场地 创造性游戏场地创造性游戏场地 冒险性游戏场地冒险性游戏场地 123•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2h,寄宿幼儿园不低于3h•按结构特征分类•1、传统的游戏场地•一般安置的是一些固定的常规运动设施,在开阔的草坪上或塑胶操场上设置一些游戏设施,如滑梯、秋千、转椅等。
•这些设施之间缺乏联系;这些设施只有单一的功能,不利于想象力的发挥,只满足机能性的快乐•玩法有限;缺乏可探索性,枯燥乏味,很难长时间对这些器械保持兴趣•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设施材质、场地等);受条件限制,很多器械安装在水泥地或沙土地上,此外,一些器械是木质或铁质的,易发生安全问题•2、创造性的游戏场地 •多样化的游戏设施 传统场地的缺点,刺激了现代游戏场地的开发•创造性的体现:•出现了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安置了可移动的设施和器械,自然化地利用了很多废旧物品;(废纸箱做成的履带和小推车、卧倒的树做成的平衡木等)•开辟了自然区域;(玩沙区、种植区、养殖区等)总之,在这种创造性的游戏场地活动,大大增加了想象性、合作性、装扮性,提高了游戏的层次,提供更丰富的游戏体验•3、冒险性游戏场地•起源于丹麦 二战后英国等欧洲国家也开始使用,现在美国和日本等国也注重使用•定义:指利用了自然环境及各种废弃物规划的游戏场地,场地中的各种设施都是临时的,由幼儿自己建筑可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不用可拆卸重建,培养独立性、胜任感•高低不平的土坡上钉上木桩 培养避开障碍物的能力•泥泞小路 体验雨天路滑如何保持平衡•要有专业人员在场指导 安全问题是该游戏场地的主要问题这类场地为城市的幼儿提供接近自然,了解农业和手工业、生活技能等的机会,但具有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以上三种户外场地非传统场地,突出自然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富有变化性•(二)按区域功能分类•1、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器械下铺设塑胶或沙子防摔伤,练习攀登、爬、走等大肌肉动作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2、玩沙区 有个有奖征答“这世界上谁最快乐”答案之一—用沙子筑城堡的孩子玩沙给幼儿带来快乐,玩沙是刺激感官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做饭、建筑、作画、打井、修路•3、玩水区 准备各种器皿,了解它们的形状和大小,让幼儿知道一些相对的词汇:湿-干;沉-浮;满-空,还有稀释和溶解等概念•4、种植区、养殖区 大自然的缩影,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亲近自然•5、攀爬区改善儿童感觉统合的绝佳活动,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探索精神•二、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一)积木区 应远离门口来往自动较多的地方•(二)美术区 美术活动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宜设在靠窗台、近水源•(三)角色游戏区最适合身心发展,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玩娃娃家布置仿真的场景•(四)益智操作区 益智游戏是教育型游戏•(五)科学区•(六)图书区第二节幼儿游戏的设计与组织•一、幼儿游戏目标与内容的制定•(一)幼儿游戏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游戏目标是幼儿园游戏的组织者期望通过游戏得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
•1、考虑儿童年龄特点; 大中小班幼儿发展目标是不同的•2、根据游戏类型制定不同的目标; 保证幼儿兴趣是首要选择•3、游戏的目标要有实际针对性 切忌笼统、含糊、不具体•4、游戏的计划和目标应体现渐进发展性 各周、月、学期目标都应不同•幼儿游戏目标制定要具体、便于操作;目标内容要全面;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目标的确立要在过程前完成;目标的表述前后要一致•(二)幼儿游戏的内容选择•1、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趣味性; 趣味性能使幼儿注意力集中,保证活动专注、持久•2、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体现生活性; 幼儿接触的新现象、问题、环境都是游戏活动的源泉,把游戏中的行为问题融入到游戏中进行教育,比较及时,效果会很好•3、游戏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可操作性;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会强,会激发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二、幼儿游戏的组织安排•(一)自主游戏的组织•1、自由选择 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自己决定玩什么、在哪玩和谁玩,激发游戏热情和主体意识•鼓励幼儿自由选择 鼓励大胆选择,“你可以去玩你想玩的游戏” •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2、自主展开•游戏的主体环节。
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介入如发生争抢玩具,破坏他人的玩具应及时介入•3、自发交流•(二)教学游戏的组织•1、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材料•游戏材料的准备、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与场地、丰富的经验(保证游戏开展的必备条件)•2、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观察游戏•4、参与游戏,指导游戏 幼儿非常喜欢教师以玩伴的形式参加•5、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游戏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就开展游戏的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并分享成功经验第三节幼儿游戏的现场指导•创设游戏环境,组织和制定游戏计划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部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一、幼儿游戏的指导方式•(一)平行式介入法•指教师在幼儿附近玩与幼儿游戏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教师起暗示指导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可采用这种介入进行指导•案例P124——积木搭大高楼•(二)交叉式介入法•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案例P124——娃娃家•(三)垂直介入法•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这种方式容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直接介入•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间接介入•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情感性鼓励•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微笑、眼神、赞美)•技艺性帮助•示范、参与、帮助、指导、练习 •案例P125——点心店里的小水壶•案例P126——小动物走迷宫•二、幼儿游戏的指导方法•(一)语言指导•1、发问•主要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亲切平和询问•案例P127——搭轨道•2、提示•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案例P128——做书包•3、鼓励与赞扬•教师针对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
•4、建议•教师通过言语试探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建议可以帮助儿童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儿童的思路等•(二)行为指导•1、身体语言•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案例P129——做头饰•2、提供材料•提供丰富的材料,适时添置新的材料•3、场地布置•4、动作示范•三、幼儿游戏的指导时机•把握指导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指导时机正确,能扩展和提高幼儿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会抵制他们的游戏•干预的时机取决于两点:•1、成人的期待•教师希望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不断发展着的游戏层次,专注投入的游戏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2、幼儿的需要•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否自然顺畅的情形,有没有得到帮助的需要•(一)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案例P131——超市营业员•(二)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案例P132——平衡木、这个不能吃•(三)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案例P133——智力角•(四)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案例P133——争抢玩具汽车•(五)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案例P134——搓麻将第四节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一、幼儿游戏的观察•观察是游戏指导的基础和依据。
•(一)观察的方法标准类别特点使用的工具行为核对表高结构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为出现与否等级量表高结构显示是否出现行为,评价行为质量轶事记录低结构记录幼儿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观察的时间段扫描观察分时段定人观察定点观察定点不定人观察跟踪观察定人不定点观察•(二)观察的要点和原则•1、观察的要点•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是观察的要点•(1)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等•(2)幼儿的行为类型;幼儿在游戏中所说、所做;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解决,如何解决的•(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幼儿通常和谁一起玩,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4)幼儿的情绪体验•(5)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给幼儿提供的游戏时空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等•(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2、观察的原则•(1)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2)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3)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察•(4)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
•(5)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事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三)观察的有效性•观察的广泛性(尽量关注每名幼儿)•观察要有深度(游戏行为背后的意义)•观察的灵活性(善于捕捉兴趣热点和出现的矛盾焦点)•二、幼儿游戏的评价•客观的游戏评价能推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也能推动游戏内容与情节的发展•(一)游戏评价的目的•(1)提供每位幼儿发展状况的客观资料,作为计划教育教学并与家长沟通的依据;了解每位幼儿与幼儿园课程目标有关的发展状况,以衡量和调整课程目标;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性和某些特殊的幼儿,作为施以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的依据•(2)了解教师在游戏中与幼儿互动的情况,了解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技能,以及环境创设的情况,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强化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认识,促进幼儿游戏的科学研究•(二)游戏评价的取向•1、强调幼儿自主发展•幼儿中心取向•2、强调个别差异性和具体感受性•个体经验取向•3、强调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弹性发展取向•(三)游戏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2、描述性不能完全用量化的结果来测量•3、形成性 强调发展的过程非结果•4、差异性•(四)游戏评价的内容•广义:对幼儿游戏的教育实施的评价;对幼儿游戏行为本身的评价•狭义:对幼儿游戏行为本身的评价•1、对幼儿游戏教育作用的评价•衡量的几个方面:•(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3)会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玩具•(4)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2、对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量表•发展性评价•3、对教师指导行为的评价•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水平反映了教师对幼儿游戏和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地位、角色的基本认识,以及对游戏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面的把握,同时也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教育机制•评价内容•(1)引导幼儿游戏的进程•(2)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3)教师指导对象的差异性•(4)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法•(5)激励式指导方式•(6)常规的建立•4、对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的评价•室内、室外•(1)时间安排•(2)户外场地特征•(3)室内空间结构•(4)游戏材料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