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级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四川.doc
114页四川省甘洛玉田电站 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述1.1.1 工程概述玉田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嘎日乡和越西县白果乡境内,为大渡河中游右岸支流尼日河梯级电站的第四级为引水式开发的高水头电站,它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区枢纽三部分组成上游水库总库容49.8万m3,正常蓄水位1279.0 m,设计水头162 m,设计引用流量57 m3/s,装机容量3×27MW,保证出力20.2MW,年利用小时5360h,多年平均发电量43400kW•h主要建筑物概况:(1)首部枢纽首部枢纽包括挡水闸坝和进水口混凝土闸坝位于尼日河花果山铁路桥下游520m处,建于软基上,最大闸高21.9m;坝顶高程1280.5m,长88.5m;坝左、右为挡水坝段,共长35.5m,中部为泄洪冲沙闸段,长32m,设5孔底孔式平底的泄洪冲沙闸,孔口尺寸均为7m×8m(宽×高),闸室底板高程泄洪闸为1264m,冲沙闸为1263.5m,闸室长32m;设5扇弧形工作门和5扇平面检修门;坝基采用防渗墙及帷幕灌浆处理,坝肩采用帷幕灌浆防渗;闸下游消能设施长70m。
进水闸位于坝上游右岸;为岸塔深式进水口;进水室底板高程1265.5m,设2道互为备用的拦污栅和1扇平面检修门;拦污栅的孔口尺寸为6m×12m(宽×高),检修门的孔口尺寸为6m×5.0m(宽×高)2)引水系统引水建筑由右岸有压隧洞、阻抗式调压井和埋藏式压力管道组成有压隧洞总长12649.67m,断面为平底马蹄形,设计引用流量57m3/s,相应流速3.19m/s,围岩以Ⅱ、Ⅲ类为主,Ⅳ、Ⅴ类约占20.94%;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为主,局部采用喷锚支护,沿洞线设有8个施工支洞调压井位于隧洞尾部,为露顶的阻抗式调压井,井筒直径9m,高81m,阻抗孔直径1.9m;井筒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1m压力管道为竖井式全埋管,主管长430m,直径4m,管壁厚20~28mm;进厂方式为一管三机,卜型布置,支管总长83m,直径2.5m3)厂区枢纽厂房为地面式,位于右岸斯足河上游2km的小冲沟附近,由于地形狭窄,厂区建筑布置比较紧凑主厂房依山开挖而成,长54.5m,宽19.28m,内装三台HLA520型水轮发电机组主厂房下游为副厂房和主变场,副厂房平面尺寸为21m×8m(长×宽),第三层为GIS户内式开关站送出工程为两回110KV线路。
1.1.2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1.1.2.1 水文(1)流域概况尼日河位于凉山州北部,是大渡河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源流有两支,主支普雄河发源于沙木拉打,北流至牛日与源于瓦吉木梁子的越西河汇合后称牛日河(亦称尼日河)继续北流,经越西县的乃托、漫滩、梅花,甘洛县的玉田、新市坝、岩润、苏雄等乡镇,在尼日注入大渡河河流全长140km,流域面积4062km2,河床坡降11.6‰流域南邻孙水河、昭觉河,东面北段以马鞍山与官料河、共安河,南段以年渣果、燕子崖与美姑河分界西面以小相岭北段与南桠河,南段与安宁河分水尼日河水系发育,主要支流有白沙河、斯足河、甘洛河、田坝河河流系山溪性河流,河床切割深峡谷处河床多呈“V”型,宽谷有阶地上游地区植被较好,源头及分水岭附近地区有森林分布,中、下游地区植被情况较差,高山上部有部分乔木,中部林地以灌木为主,间有耕地玉田电站是尼日河流域梯级开发的第四级电站,其河床平均坡降20.5‰取水口控制集水面积1988km2,厂址控制集水面积2148km2,分别占全流域面积的49%和53%本流域属四川盆地西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节变化明显因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变化而形成特殊山地气候,日内温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亦很显著。
域内气候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气流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气流影响,寒冷少雨,夏季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湿热多雨冬、春季高山上有积雪厂、坝址处无气象资料,距离厂坝区10~20km有甘洛气象站,将其资料移用于工程河段根据统计,年平均气温16.2℃,七月份平均气温24.1℃,一月份平均气温7.1℃,平均风速2.1m/s,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降雨量949.0mm尼日河雨量垂直变化较大,随海拔升高而增大2)径流尼日河径流来源降雨,其次为高山融雪和地下水玉田电站工程河段无实测水文资料,结合工程位置及邻近测站资料情况,径流计算选用顺河、岩润两水文站作为设计依据站本次设计最终采用玉田电站闸址年、枯径流见下表:玉田电站设计径流成果表 表1—1 单位:m3/s时 段均 值设 计 流 量P=10%P=50%P=90%年(5~翌年4月)59.871.859.448.6枯(11~翌年4月)20.724.820.616.8(3)洪水1设计洪水尼日河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出现时间与暴雨相应但是因地形和水汽条件限制,不仅在全流域发生暴雨的机会少,而且大面积暴雨中心位于域内的情况也少见。
多数情况为安宁河或马边河及青衣江暴雨的波及区经计算玉田电站各坝址和厂址的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坝址500年一遇(P=0.2%)校核洪水流量1990m3/s,50年一遇(P=2%)设计洪水流量1490m3/s厂房200年一遇(P=0.5%)校核洪水流量1880m3/s,50年一遇(P=2%)设计洪水流量1560m3/s玉田电站设计洪水成果表表1—2 单位:m3/s项 目位 置主 要 频 率 值(%)0.20.5123.3102050闸 址19901640149013201110933677厂 址18801730156011709827122施工洪水施工洪水详见表1—3玉田电站闸址及厂址分期洪水成果表表1—3 单位:m3/s位置P(%)1月2月3月4月5月6~9月10月11月12月闸址1024.421.133.5122383111042312338.82022.919.727.578.028593332798.635.4厂址1026.322.836.2130404117044513141.92024.821.329.782.930098334410538.3(4)泥沙推移质主要来源于崩塌、滑坡,悬移质则来源于流域内大面积的表土冲刷。
尼日河岩润站有1959~1968年、1970~2002年泥沙实测资料,将各年月含沙量移用于电站闸址,并结合闸址所作的悬移质颗料级配分析资料,由此算出坝址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90万t,年平均含沙量1.03kg/m3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 40.5万t5)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玉田电站设计断面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通过实测断面,及河水水边线,采用水力学公式计算绘制河床糙率参考岩润、顺河两站实测计算的糙率值,结合河床质组成情况分析选用,取值0.055~0.065坝址及厂址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别见表1—4和表1—5: 水位(m)流量(m3/s)水位(m)00.20.40.60.81261.00.3571262.05.3510.319.228.141.01263.053.968.883.71011191264.01411621892152461265.02773163543994441266.04925415916426951267.074981087193810001268.0107011401210128013501269.0143015001570164017201270.01790187019602040玉田电站坝轴线下50m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流率表表1-4玉田电站厂区中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流率表表1—5 水位(m)流量(m3/s)水位(m)00.20.40.60.8 1083.0 0.399 1084.0 3.62 9.86 17.9 26.5 35.4 1085.0 45.5 59.6 83.1 113 147 1086.0 184 224 269 318 375 1087.0 436 504 577 656 741 1088.0 833 933 1040 1150 1270 1089.0 1400 1520 1660 1790 19301.1.2.2工程地质(1)区域地质1)地层岩性区内主要山脉水系相间平行南北延展,显示着构造剥蚀形成的高山~高中山地形和河谷下切形成的构造侵蚀地形,地势总的趋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河口高程为685m,相对高差达4106m,区内冲沟发育,地形切割深而陡峻,悬崖陡壁屡见不鲜,由于受岩性、构造影响,尼日可流域内发育有一系列构造河谷盆地。
工程区尼日河流向约NE40°,属中高中山狭谷河段区内除缺失石炭系、白垩系地层外,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反映区域长期处于沉降区,除侏罗系为湖相盆地沉积外,其余多为海相沉积,几乎都由碎屑开始,碳酸盐告终而二迭系的基性岩浆活动产生玄武岩2)地质构造尼日河流域大地构造部位上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之东北带——大凉山断褶带沉积层出露较全,反映该区为长期的沉降带岩浆活动集中于前震旦纪及晚二迭纪,但以早震旦世最为强烈,产生大量酸性~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由于“四川运动”作用的结果,产生大量北北西向为主的褶皱和断裂,迭加于早期东西向及南北向构造形迹之上,使之构造背景复杂化主要的构造有:主要断裂为越西河断层、石棉~马前门断裂、汉源~昭觉断裂褶皱:(1)新基姑——碧鸡山复向斜(2)马基岗——拉尔背斜3)阿则尔及向斜(4)玉田背斜3)地震根据最新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应地震烈度为Ⅶ度 4)水文地质区内玄武岩、砂页岩及第四系松散岩体等分布地段,水文条件较为单一在库区分布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调压井、厂房地段则分布玄武岩,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地下水、地表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雪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及岩溶水地下水属重碳酸~钙型和硫酸~钙型水,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