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
18页高考语文模拟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 名句名篇默写《离骚》中,在投机取巧、违背准绳的世俗面前,屈原烦闷失意、走投无路,但他以“ ______ , ______ ”两句表明自己不以中正之性为邪淫之态的决心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因为行事草率,最终“ ______ ”,未能像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 ______ ”,建立伟业《出师表》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是:“ ______ , ______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33.0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中国人崇尚英雄,更不缺乏产生英雄的土壤有多少民族存亡之秋,多少亡国灭族之恨,就有多少 ______的英雄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们或是慨当以慷的侠士,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绝;或是戍边守国的将士,有_______的豪迈;或是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谋臣,有_______的担当……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找寻民族解放、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英雄辈出,璀璨绚烂…… 和平年代,经济繁荣,物质丰富,我们同样需要英雄什么样的人才是让人信服、让人崇拜的英雄?( ),商海弄潮,产业报国,是英雄。
教书育人,研究实验,科技兴国,是英雄普通人,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也是英雄凉山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官兵,让更多人的记忆定格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定格在他们的________背影上,定格在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追求上 沧海桑田, _____,不变的始终是一个民族的家国观念 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实现了中华民族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家国观念的代际传递的任务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挺身而出白手起家赴汤蹈火斗转星移 B.义无反顾白手起家赴汤蹈火斗转星移 C.义无反顾一贫如洗前赴后继白驹过隙 D.挺身而出一贫如洗前赴后继白驹过隙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 B.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C.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代际传递的任务。
B.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在每一个人身上也完成了家国观念的代际传递的任务 C.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实现了在每一个人身上代际传递 D.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实现了代际传递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 我是一位酷爱看书的女孩,惠存了许多经典名著,经常阅读别人的作品前些日子,读到了我的舍弟撰述的一段抒情文字: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多愁、农历里的季节、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婉转的鸟鸣;也是 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 ______ 、 ______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文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请仿照画线部分,在空白横线处补写两句,要求风格一致,形成排比 ① ______ ; ② ______ 4. 假如你的朋友要开车从太原上高速到张家口,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的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不超过65个字)短信内容:______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麦铁杖,始兴人也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性疏诞使酒,好交游,重信义,每以 渔猎为事,不治产业陈太建中,结聚为群盗,广州刺史欧阳頠俘之以献,没为官配执御伞每 罢朝后,行百余里,夜至南徐州,逾城而入,行光火劫盗旦还,及时仍又执伞如此者十余度,物主识之 州以状奏,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不之信也后数告变,尚书蔡徵曰:“此可验耳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惜其勇捷,诫而释之陈亡后,徙居清流县遇江东反,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具知还报后复更往,为贼所擒逆帅李棱遣兵仗三十人卫之,缚送高智慧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素大奇之开皇十六年,征至京师,除车骑将军,仍从杨素北征突厥,加上开府炀帝即位,汉王谅反于并州,又从杨素击之,每战先登进位柱国后因朝集,考功郎窦威嘲之曰:“麦是何姓?”铁杖应口对曰:“麦豆不殊,那忽相怪!”威赧然,无以应之,时人以为敏慧铁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怀竭命之志及辽东之役,请为前锋将渡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 我既被杀,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
及济,桥未成,去东岸尚数丈,贼大至铁杖跳上岸,与贼战,死帝为之流涕,购得其尸,下诏赠光禄大夫、宿国公,谥曰武烈节选自《隋书•麦铁杖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 / B.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 /明矣/ C.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 /明矣/ D.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官户,即官家,这里指官宦人家;官户属于特殊的户籍,享有特权,官户以外的全部人户,都称民户 B.江东,即江南;长江自芜湖至南京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故有江东之称 C.阿奴,古代尊长对卑幼者或夫妻间的昵称;因“奴”有亲昵之意,也被人作乳名,如刘裕乳名 “寄奴” D.国公,封爵名,被封者一般都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相当于开国元勋;“国公”前所冠是封邑或封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麦铁杖孔武有力,富于草莽气息他力气大,奔跑速度极快,性格狂放不羁;曾聚众为盗,在皇宫执伞时,还屡次在散朝后跑到一百多里外的南徐州实施抢劫 B.麦铁杖勇猛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曾受命孤身窥探敌情,被擒获后伺机杀死敌方三十多个押送军士;担任将领之后跟随杨素征突厥,平叛乱,官职也步步升迁 C.麦铁杖头脑聪慧,应答言辞机智面对窦威对其姓氏的嘲笑,他不假思索,巧妙利“窦”“豆”谐音反唇相讥,令对方深感羞愧,无言以对,时人对他很是赞许 D.麦铁杖赤胆忠心,以死报效朝廷他自认为深受朝廷恩典,唯有战死才能报答;辽东战役中,他预感获胜无望,在战前与儿子诀别,后果然陷入重围,以身殉国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州以状奏,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不之信也 ②我既被杀,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62.0分)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的继承,并且仍然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我们今天,依旧存在。
这也就说明,没有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经过长期发展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指引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等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摘编自赵思蒙《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教育的途径》)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我们的今天,传统文化其实依旧存在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继承,并全部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B.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C.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它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D.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任务,也是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采用了分析论证手法,着重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 B.文章由界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表达观点 C.文章以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诸子百家的思想等阐述文化血脉没有中断过 D.文章最后三段从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角度论证了作者的观点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积累,否则我们今天就不会拥有文化 B.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仁爱、民本、诚信等核心理念,故从中可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 C.只有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