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多变的纸(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docx
5页9.多变的纸课标要求1.5 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折出的小花篮、小纸盒、小飞机......能说出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2.通过操作,探究物体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变化提升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3.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养成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养成善于发现不断总结的好品质评价任务1.任务一:猜想纸发生了哪些变化?(检测目标1)2.任务二:探究纸发生了哪些变化?(检测目标2)3.任务三:探究生活中有些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节课是了解玻璃等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纸为载体,采用各种方法探究纸的秘密,在玩纸的过程中发现,纸的形状或大小等发生了变化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从而到人们会利用材料的优点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制作,可以针对材料的缺点改进材料的特性,从而体会到我们可以更好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2.学习过程:首先,通过折纸,观察猜想纸发生了哪些变化;接着,探究纸发生了哪些变化;再次,探究生活中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
3.本课学习重点是“探究纸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难点是“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学习过程课前探究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纸等物体,观察生活中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将物品带到课堂上来任务一:猜想纸发生了哪些变化?(检测目标1)通过观察折出的小花篮、小纸盒、小飞机......你有什么发现?猜想纸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没有改变?生:它们都是用纸做的,纸能折出各种形状的物体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下面我们就来探究验证同学们的猜测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发言时声音洪亮;(3)交流发声方法时,清晰地说出本组的观点,说明发声时物体的运动状态;(4)阐述自己的猜想时有理有据任务二:探究纸发生了哪些变化?(检测目标2)1.在小组内设计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方案,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方案,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方案2.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方案合作完成以下探究任务,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通过以上实验与操作,交流我们的发现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折纸飞机的方法,每人折一个纸飞机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收获学生介绍你在折纸过程中有什么发现生1: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
生2: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彩泥和泥塑,玻璃和玻璃片,蜡烛和融化的蜡烛等生3: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如拉皮筋,踩易拉罐,铁丝弯曲等这些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师出示更多的生活中的例子极其应用4.归纳总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评价标准:(1)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详实记录;(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人人参与;(3)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任务三:探究生活中有些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检测目标3)1.你知道用面粉做出面塑后,构成面粉的物质有没有变化?2.学生动手做一做,讨论、交流进一步体会面粉作出面塑后构成面粉的物质没有变3.归纳:有些物质如折纸、做面塑、拉皮筋、蜡烛融化等,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评价标准:(1)实验过程操作规范、认真观察、结论正确;(2)能说出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3)表述语言清晰、条理、正确检测与作业评价任务:1.5分钟内独立完成当堂检测2.完成自评,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评价标准:8-10分 ★★★6-7分 ★★6分以下 ★自己发现错误并能订正额外得 ★一、填空1.将纸折成风车的过程中纸的( )和( )都发生了变化,而( )没有改变。
2.将大石头粉碎成小石头,石头的( )和( )发生了变化而( )没有改变3.面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制作面塑的过程中,( )没有发生变化二、判断1.纸做纸杯构成纸的物质发生了变化 ( )2.蜡烛化成蜡油,构成蜡的物质发生了变化 )3.小米磨成小米粉,构成小米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4.玻璃花瓶打碎了,玻璃花瓶的形状和大小都发生了变化 )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 2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物体虽然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物体的物质确没有改变?板书设计9.多变的纸纸的形状与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纸的物质没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