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观《赠汪伦》有感[教育].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9135920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9.8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观《赠汪伦》有感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 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 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 “满堂灌”的 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 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孙双金老 师执教的《赠汪伦》一课,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 到了其中的乐趣现具体谈谈对孙双金老师这节课的做法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 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 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口的诗了因此,上课吋孙双金老师 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 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 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山寺高楼的《夜宿山 寺》,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 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 接着复习,孙双金老师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 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 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 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 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 万家酒店”这些内容吋,孙双金老师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 也” 了一蒂,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 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口然而然地想 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 主耍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 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 因而,当孙双金老师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 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 歌声”这一句当孙双金老师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 跃欲试。

      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 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老师始料不及的, 孙双金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 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 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 “不及” 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 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 “即使……也……"的关联词语 连接诗句意思四、 诵读感悟,体会感情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 度已经不人因此,孙双金老师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 当时李口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孙双金 老师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 冃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 “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 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 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 拓展练习,一举两得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 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 到真正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 的想象力,孙双金老师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孙双金 老师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 系到诗中的“忽闻” O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 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 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 老师也无从考证,但孙双金老师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 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总Z,整堂课中,教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 听,教学效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每想起, 我真的感到很得意,因为这止是我努力想得到的结果同时,这堂课 也提醒了我:教学古诗并不是只有“串讲法”这一传统的模式,要敢 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教学之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