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康复科设置指南.docx
5页海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康复科设置指南一、从业资格与制度建设(一)从业资格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注册登记;2.有独立法人资格二)制度建设1.有卫生保健、应急处置、康复护理等规章制度;2.有康复治疗人员岗位职责;3.有康复服务流程二、规模与功能(一)康复规模常年日在训人数20人以上二)场地面积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业务用房7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地100平方米以上其中:运动治疗室至少1间,面积60平方米以上;作业治疗室至少1间,面积40平方米以上;言语治疗室至少1间,面积10平方米以上;培训室至少1间,面积40平方米以上;多功能室(评估、咨询等)1间,面积15平方米以上;水疗室/引导试教育室1间,面积40平方米以上如果同时开展孤独症训练则需增加集体教室至少两间,面积20平方米以上;个训室2间,面积10平方米以上三)功能设置1.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语言治疗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引导式教育室、文体活动室、水疗室、功能评定室、治疗师办公室、资料档案室、康复技术培训室(家长培训室)、早期干预治疗室;2.儿童生活用房:寝室、厕所等四)安全要求1.儿童康复机构符合国家《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2016)及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强制性标准,有条件的应在3层以下,超过3层以上应设有电梯;2.符合国家无障碍通行要求(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走廊等)。
三、康复设备(一)康复评估设备常规功能测试工具、粗大运动评估工具、精细运动评估工具、语言发育评估量工具、智能/学前概念评估量表二)康复训练设备运动治疗设备(不同型号圆滚、梯背椅、三角垫、PT床、平衡板、Bobath球、花生球、悬吊装置等)、作业治疗设备(玩具、儿童OT桌、矫正椅等)、物理因子治疗设备(痉挛肌治疗仪、经皮刺激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等)、引导式教育设备、感觉统合训练设备、语言治疗设备等三)教学设备黑板、电视机、录音机、钢琴、电脑、投影仪、数码摄像机、电子琴、玩教具四、专业建设(一)人员配置1.机构工作人员均应签有用工合同,并按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2.师生配比1:5-8,专业技术人员占科室总人数90%以上;3.治疗师均身体健康,无结核等传染性疾病,且每年常规体检二)专业人员1.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康复治疗学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幼儿教育专业或应用心理专业等大专及以上学历;2.专业人员应取得康复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或医疗执业资格证书;3.每年均有接受省辖市级以上专业康复委员会及残联系统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三)教研培训1.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登记管理制度,按年度登记,资料保存完整;2.有计划地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专业学术团体及残联系统组织的业务培训;3.每年有1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相关技术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学分5分以上;4.100%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业务学习时间40学时以上,包括科室内组织的业务学习。
五、服务职能(一)康复评估1.出、入机构评估:粗大运动、精细运动、智力测试等;2.定期评估:每3-6个月评估一次,作为康复训练针对性的依据二)康复训练1.主要内容:粗大运动、精细运动、感觉统合、言语交往、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干预等;2.康复训练应依据评估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和长短期目标,依据每次评估适时调整训练计划三)社区指导1.家长培训每月至少1次,每次至少1小时;2.家庭康复指导每月至少2次,每次至少0.5小时;3.开展有效转介和后续跟踪服务;4.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每年至少2次四)康复工程利用康复设备、矫形器、辅助器具等进行康复训练五)档案管理1.建立儿童康复训练与评估档案(含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授课教案等业务档案儿童训练档案有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训练记录,完成情况,数据准确可靠,资料保存完整,定期进行分析总结;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家长培训等建立档案;3.与家长签订康复治疗协议六、其他本指南为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康复科设置的基本参照,实际操作中可提高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