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巨源镇城子村金源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与规划策略.docx
6页哈尔滨市巨源镇城子村金源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与规划策略 摘 要:面对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历史文化遗存与镇村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是保护规划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对城子村金源遗存的保护与利用,将遗址的保护利用作为提升文化内涵,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探讨村镇发展建设与历史遗存保护之间形成有效的和谐共存,充分发挥遗存保护的更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金源文化;保护与发展; 一、巨源镇城子村的价值及遗存概况 (一)城子村历史与价值 哈尔滨是巨源镇城子村位于哈尔滨东北东部38公里处,松花江南岸,海拔在114-120米之间,是松花江中游冲击的平原城子村是哈尔滨市金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金源遗存的整体概况 城子村金源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主要有金代齐王墓、金代古城垣遗址、金代祭祀柱、金官窑遗址及其他金代文物等历史遗迹 金代齐国王墓于1988年出土,墓址位于城子村中部,距今800余年的历史,该墓出土文物丰富、精美,保存完好,其中服装种类繁多,质料品种齐全,纺织技术高超,制作工艺精湛,图案华美,填补了中国金代服饰史的空白,因此这座墓葬由此被称作"塞北马王堆";。
古城垣位于城子村东北部,距今近千年历史,城垣呈规则的方形,是"天圆地方";中的"地方";观念及"王权为尊";的伦理等级文化的象征城垣于1999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在遗址保护规划与建设管理上的脱节,城垣周边村屯建设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村镇用地发展扩张的过程,已经威胁到古城垣遗址 金代祭祀柱于2010年挖掘出土,位于齐王墓遗址东侧约百米处祭祀柱体积较大、形制规整,对研究金代礼制、贵族丧葬习俗制度具有重大价值该遗址被列为当年的"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金官窑遗址位于城子村西南,是待发掘遗址金代前期东北地区的瓷器生产,以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为代表金早期虽然制瓷水平较低,但却是中国窑瓷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该遗址是金代建都立国初期的官窑遗存,对于形成完整清晰的金代陶瓷历史有重要意义 目前城子村金源遗存分别在3地保存,其中,金齐王墓石质棺椁及祭祀柱保存于阿城金上京博物馆;齐王墓陪葬品保存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群力分馆;古城垣及官窑遗址原址留存;即所有已挖掘的可迁移遗存全部异地保存,由于遗存出土原址没有留存、标识和保护,这些遗存的历史痕迹在城子村基本消失。
古城垣遗址和其他待挖掘遗址保护状况堪忧,亟待解决遗址保护和村屯建设扩张之间的矛盾 二、巨源镇城子村遗存保护处境 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整理、专家评议等方式方法,城子村金源遗存保护问题主要集中在"价值不清、特色缺失、管理混乱";等方面 (一)价值不清 长期以来城子村的历史名村价值不清晰、保护思路不明确,缺乏价值评估与挖掘换言之,城子村需要保护什么,什么保护对象能支撑城子村核心价值,保护对象之间存在何种内在关联等城子村满足于金代贵族城郭、棺椁等表象特征,未能深入挖掘城子村金代政治、军事地位以及在金发展壮大历程中的作用,保护工作碎片化、体系性不强;忽略了保护对象之间内在联系,难以充分展现城子村应有的金代历史文化内涵只有在科学评价和认识城子村金源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与策略,提升保护实施成效,实现城子村金源历史的合理保护与优化发展 (二)特色缺失 城子村作为哈尔滨近郊乡村金源文化特色可谓鲜明然而,受制于保护思路与保护工作的滞后,古村的遗存完整性面临严峻挑战,历史风貌正逐渐消失,特色不成体系且缺乏质量现存古城垣遗存但缺乏视线通廊保护,城垣外围存在大量名宅阻隔,整体上不显山不露水,特色格局未能得到完整体现;已挖掘遗存原址(古墓、祭祀柱)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控制,金源历史文化内涵未能得到有效的承载。
当前城子村"历史";与"风貌";之间是相互分离的,村镇金源特色呈现碎片化、分离化特征,并面临缺失性危机 (三)管理混乱 城子村的原址遗存保护仅适用于《黑龙江省文物管理条例》,管理文件条款原则性强,内容不健全不完善,措施不明确不细致,保护工作无处可依,难以实现科学保护;在建设行为控制上,镇村建设管理部门缺乏力度,违法活动难以得到有效制止而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制度下,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保护规划管理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空间环境的控制,它贯穿在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工作之中";,是实现文化遗存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手段 三、保护规划应对 城子村规划策略可以概括为以创建历史文化名镇(村)为指导,以"金";为媒,汇创意的核心思想,以文物古迹旅游开发的方式,以打造露天博物馆为手段,形成遗址公园、古迹博物馆、齐国天街、金窑艺术中心、民间手工坊等主要项目 (一)以创建历史文化名村为切入点,构建完善的保护规划构架 我国实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制度十余年来,理论体系、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均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4年3月第六批名镇(村)公布,迄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数量已经达到251。
黑龙江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为海林市横道河子镇(第三批)和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第四批) 黑龙江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于2013年底公布,确定齐齐哈尔泰来县塔子城镇、江桥镇及龙江县龙兴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齐齐哈尔市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泰来县大兴镇创业村、大庆市肇源县民意乡大庙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城子村以创建"历史文化名镇(村)";为切入点,形成完善的保护规划框架,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及其空间环境的控制,贯穿在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等工作之中,措施明确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实现科学保护;在建设行为控制上使违法违章活动得到有效制止 (二)特色整合,格局梳理,深挖金源文化的核心价值,塑造完整的金源历史风貌 特色历史文化遗存是名镇(村)价值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是人们认知感受历史与优秀文化的重要基础因而,对特色历史文化遗存的梳理与分析、整合与保护,是名镇(村)保护规划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名村价值、塑造名镇(村)完整风貌的先决条件 根据城子村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评估,结合空间分布特征,规划构建"一城一景、一街一馆";其中,"一城一景";为以金代古城垣为核心的古城遗址公园,是城子村的灵魂所在。
古城垣是了解城子村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实物,也是重要的金代文明建筑符号之一规划古城遗址公园是金源文化旅游资源和公共休闲空间场所,结合文化旅游对古城垣遗存的保护与展示利用,可提升文化底蕴,使周边历史环境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实现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优势互补;"一街一馆";分别指齐恒天街步行街与金源露天博物馆步行街位于齐王墓和祭祀柱出土原址以南,西起古城西路,东至古城垣遗址公园,区域以遗存原址为核心进行保护、提升和改造,复兴城子村金源历史规划引入"露天博物馆";概念,将城子村遗存密集的北部区域整体打造为 "露天金源博物馆";,使每个金源遗存都成为 "露天金源博物馆";的一个展示点,形成开放式、具有城景互动效果开启城子村的金源文化窗口 四、实施策略建议 (一)管理机制建议 针对规划的长期性,建议形成反馈机制,坚持跟踪规划与实施,并结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补充,墙绘制度保障与公众参与,提升保护措施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政治经济建议 规划建议采用"政府主导、总体控制、社会参与";的保护运作模式,即由政府调配资源、积极推进抢救计划实施,总体控制整改工作进程与效果,在保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前提下,实行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提升保护工作的时效性,并保障名村保护底线。
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和价值挖掘方法,通过保护实施形成示范效应,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保护,形成保护的良性发展态势 五、结论 2014年《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出台,其将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建立保护管理机制作为主要任务,明确保护目标和开发模式从而更好的保护乡村文化 传统僵化的保护方式不但不利于遗存本身的保护,反而可能陷入消亡的境地在本次规划从城子村实际情况出发,保护中充分考虑到相关规划结合以提高保护的可实施性和可执行力,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使之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居民的一部分,以此寻求历史文化遗存与镇村建设和谐共存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边宝莲、王晶健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监管体系.城市发展研究; [2]仇保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势、问题及对策――中国名城; [3]华芳、王申宇,转型发展背景下下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