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区GDP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以南阳市为例.docx
7页城区GDP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以南阳市为例 ■河南南阳/王大旭主城区作为一个城市中经济主体最集中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加速变化,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多,利益主体显现多样化,无上级主管部门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取得GDP核算所需基础资料越来越难,而GDP作为衡量经济的重要综合指标,备受各级政府和经济界的关注因此,采取较好的核算手段,确保GDP数据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城区GDP核算基础资料来源城区GDP核算基础资料可按产业划分,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部门现行专业报表、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抽样调查[来自W]、科学推算及评诂等途径第一产业基础资料主要取自农业、农调统计专业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表第二产业基础资料分为工业和建筑业两部分工业基础资料中规模以上工业由于实行全面调查,增加值相关资料直接取自工交专业报表,规模以下工业实行抽样调查,获取工业总产值等相关数据;建筑业基础资料主要根据投资专业报表,以及普查年度的有关数据第三产业各行业基础资料来源是最薄弱环节,在无法获取完整的基[]础核算资料现状下,以有限资源进行科学推算、评估城区GDP核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在地口径计算的GDP资料不全,影响数据质量实行在地统计是最基本的制度,目前南阳市各区由于受行政管理体制及人员力量的制约,按在地口径收集基础资料非常难,主要靠市级统计局反馈。
但是很多市直部门的业务统计数据,区分不了各区数据,南阳市两个城区部分行业不得不用同一个发展速度进行统计,如金融、交通;在计算人均GDP时,在地口径和区属口径用同一个人口数以卧龙区为例,在地口径人均CDP比区属口径多一倍,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数据质量,同时,由于按现在口径计算的GDP,不能代表区级政府政绩的优劣,区级对在地口径计算的重视度逐渐减弱2.部门统计数据不全、体制不畅,第三产业核算所需的基础资料缺口大部门统计数据收集困难,部分数据存在缺口作为城区,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一些行业和部门,如工商、质检、税务、国土、供电、广电、邮政、金融保险机构等,属于垂直管理,一些单位财务不独立,导致收集反映辖区整体状况的数据很困难部门统计体制不统一一方面统计对象划分的标准不统一,如工商部门以非法人单位作为登记单位,税务部门以经营单位为登记单位,统计部门以产业活动单位为统计调查对象,相互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统计的粗细程度不一样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统计指标要求更加全面、详细、具体,部门之间统计资料不能共享,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上述情况下,第三产业可直接采用报表制度进行核算的行业几乎为零,多数行业无法用收入法进行核算,只能以上年同期数据为基数,采用速度法测算。
如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开放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部分单位已将车辆出卖或承包给个人,这样财务报表的数据也难以收集,即便有报表,是否如实反映经营情况也难以确定,对个体运输资料更是难以取得邮政电信业统计财务核算资料只能满足市一级核算需要,满足不了区级GDP核算的需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中只有限额以上企业才有财务状况等基础资料,但在区级层面占的比重偏小,不足以反映全社会的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的经营情况金融保险业在市级实行财务核算,在区级只是作为报账单位,根本无法取得核算的有关财务资料房地产业中,只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城乡居民购建住房虚拟折旧能核算新兴服务业数据遗漏较为严重近年来,区级第三产业发展很快,但核算中新兴服务业由于资料不全,常规统计难以准确核算,相关数据的缺漏,使GDP总量及发展速度均受影响,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区级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如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等,虽然在常规统计中通过相关资料推算等方法作了统计,但还不充分由于资料缺口大,要核准三产增加值难度很大,GDP核算准确性难以查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县区对GDP规模和速度的攀比3.调查对象复杂,源头数据质量难保证在主城区,调查对象远比县(市)关系复杂。
省属、市属单位较多,受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影响,协调难度大,配合程度差,瞒报现象严重此外,区属经济和非区属经济共存于同一辖区,互相渗透影响,统计上要做到不重不漏非常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GDP质量4.支出法的核算体系不健全在用支出法核算GDP时,上级核算部门因进出口数据相对准确,通过支出法的核算有效保证了核算数据的质量而区级核算除了进出口总额外,地区经济在货物和服务的流入和流出方面,很难获得准确资料,无法对生产法和收入法的核算资料进行验证,影响了核算的数据质量5.严格的调整系数和价格指数控制办法,扭曲了各地的真实情况目前,计算GDP可比价都是用上级部门反馈的全省统一价格指数,而且在三产大部分服务业可比价增加值计算中采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对应的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没有地域代表性另外在统一核算时采用速度推算法,就要用到大量的调整系数从国家和省两个层面来看,采取严格的调整系数控制办法有利于做到数据的衔接但从区级核算实际情况来看,严格的调整系数控制办法往往会导致核算结果失真6.GDP核算分类制度不细,核算的适应性不强受基础资料的限制,GDP核算的产业部门分类太粗从行业部门分类来看,服务业的问题较突出。
一些新兴行业没有单独的新兴行业增加值核算,只是笼统的用其他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由于中心城区作为城市中心,三产高速发展,这种笼统的服务业增加值计算,无法满足经济分析需要核算制度没有建立按所有制分类的核算制度,无法了解地方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状况,如果增加了按所有制分类制度,就可以在满足地方党政领导需要的同时,又减轻基层工作负担7.基层核算人员素质影响核算数据质量随着统计体制改革以及抽样和普查任务的日益增多,区级统计部门普遍人手少,核算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多,学习和研究核算制度的时间相对较少其次,在核算GDP特别是季度核算报表时,上级核算部门为审核和下算城区GDP用时较多,城区核算人员在核算本级GDP报表时,时间较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算质量再次,上级核算部门对基层核算人员培训不够,使基层核算人员在工作中有力不从心之感改进城区GDP核算方法1.以核算的理念,加快专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在GDP核算方法制度改革上,针对区级核算工作的实际,建立科学、实用的城区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在完善服务业调查制度的基础上,不断继续完善支出法的核算体系和核算价格指数体系,改革核算分类制度,适当增加反映当前领导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指标.如非公有经济、小康建设、新农村建设、环保与资源节约等。
2.规范和理顺部门统计部门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特别是提高第三产业核算数据质量的必需部分因此,应及时出台关于加强、规范部门统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制度,同时强化部门对其主要经济数据的评估审核,并要求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及时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各种统计资料和财务资料这样既可以减轻核算人员从部门收集统计数据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提高核算数据质量3.尽快完善服务业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核算方法体系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为服务业核算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但由于基层人手少,时间紧,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一,调查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配合程度差等多种因素,难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仅这次普查对今后的第三产业统计是不够的因此要以这次经济普查为契机,不断加强服务业抽样调查的范围和力度,尽快完善服务业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核算方法体系,加强第三产业核算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基层核算人员培训力度,使核算专业人员及时了解所有专业与部门统计中指标含义与口径的变化,熟悉核算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核算技巧同时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核算理论与方法。
了解核算体系的变化,做好专业统计与核算的衔接,提高基层核算数据质量5.强化法制意识,净化国民经济核算环境(1)持之以恒,不懈地“造势”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打造“诚信数字信息人人有责”的理念2)依法行政,自觉履职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维护统计数据的法定地位是统计人的天职3)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统计迟报、拒报、虚报、瞒报等违法案件,严肃查处推进统计法制的进程,依法净化核算环境6.淡化生产总值的考核职能各级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目标考核中,应逐步淡化生产总值概念,从物质考核指标为主,转为以民生方面指标为主,以便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更好的统计服务■ 编辑梁雪(作者单位:南阳市卧龙区统计局)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