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网络传播中的新闻自由问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5143512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网络传播中的新闻自由问题一、新闻自由问题的由来新闻自由问题由来已久早在新闻事业诞生之前的古 希腊、古罗马时代,新闻传播自由思想就已经包含在政治、 经济、文化的思想体系中,集权主义、自由主义在当时已 初露端倪到封建社会末期,新闻事业诞生的时候,由于 资产阶级为谋求政治地位迫切需要传播信息、宣传观点、 制造舆论,这种自由与控制之间的斗争变的异常激烈起来 各国的封建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 的传播在中国,新闻自由与控制的斗争历史也很长自从唐 代有了 “邸报”这样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官府就开始对 此加以控制自此之后的历朝历代官府都对官报的新闻源 和传抄活动实行了中央控制但与此同时,肇始于北宋的 的民间小报却屡禁不绝这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民众要求 新闻自由的结果与外国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诞生和发展都 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并没有伴随着尖锐的阶级斗争和 革命运动,在这个时期即使民间有要求“新闻自由”的想 法,也大多处于自发状态,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主张, 当然也没有可供实践的政治土壤只有在外国,当“新闻 自由”成为一个阶级反抗另一个阶级的斗争武器时,它才 有可能被当作一个纲领性的政治主张被正式提出。

      从1 644年英国政论家密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的演 说到1789年法国通过《人权宣言》、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 一修正案,再到185 5年英国政府宣布取消印花税制度,西 方的新闻自由体制才经过20 0多年的反复斗争得以基本确 立然而问题远远没有结束,资产阶级在获得政权以后,其先前提出的、代表全社会公众利益的“新闻自由” 口号 却逐渐异化成为维护资产阶级内部自由、排斥控制其他阶 级自由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可以 不受其他阶级的同等权利的任何妨碍而享受这些自由,至 于资产阶级完全禁止'他人'享受这些自由,或是允许 '他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一个条件都是警察的陷阱) 享受这些自由,那抹这都是仅仅为了保证'公共安全',也 就是为了保证资产阶级的安全”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 级在宪法中对“自由”的语意层层设伏,对“自由”的实 现设置重重障碍,尽管“自由”早已成为一个闪亮的标签, 而其本体的含义早已荡然无存在社会主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新闻工作做出 过重要指示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人民民主专政的时候曾经 提出舆论一律又不一律的言论出版自由方针邓小平同志 也曾指出要正确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要让群众能够 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 申诉的地方。

      江泽民同志也曾就此问题指出,对新闻自由 要做具体的阶级分析,任何自由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 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里都不存 在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谈到这里,我们有必要给予“新闻自由”这个概念一 个清楚的界定,我们还是要回到历史上来我们目前所知 道的新闻自由的具体内容的最早提出,是在1951年由国际 新闻学会所提出的新闻自由的四项标准:1、自由采访,2、 传播自由,3、出版自由,4、表达自由在1966年联合国 大会通过的《国际人权公约》里第二个子公约《公民权利 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第19条也对新闻自由作了阐述 分述如下:一、人人有权持有主张,不受干涉二、 人人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寻求、 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也不论口头的、 书写的、印刷的、采取艺术形式的或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 其他媒介三、 本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权利行使带有特殊的义务和 责任,因此得受某些限制,但这些限制只应由法律规定并 为下列条件所必须:(甲)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名誉乙) 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道德这里我们介绍了两种对新闻自由的界定笔者倾向于 后一种,理由在于,前一种只是站在新闻传播者的立场上 加以阐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是否只要新闻媒介能 够自由的采集传播新闻信息,广大受众就能够实现新闻自 由呢?从新闻媒介尤其是当今的大众媒介担当的社会功能 来看,这种逻辑有其存在的理由:可以说现在社会人对现 实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通过大众媒介实现的,而大众发 表意见或观点都以此为依据。

      但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新闻自由的落脚点究竟应该摆 在哪里?新闻自由到底是新闻媒介的自由还是社会公众的 自由?答案无疑是后者新闻自由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公 众充分全面的获取新闻信息并自由畅通的发表意见试想, 如果新闻媒介并不站在广大受众的立场上,而是为少数有 权有钱的集团服务,那么即使媒介具有某种自由,但受众 的新闻自由在无形之间也失去了保障例如美国的政党报 刊时代的政党报纸之间的相互攻击谩骂,广大受众的新闻 自由又何从谈起呢?所以我们认为,新闻媒介的自由仅仅 是社会公众实现新闻自由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正如列 宁所说:“人民的自由只有在人民能够毫无阻碍的结社、集 会、创办报刊,亲自颁布法律、亲自选举和罢免一切负责 执行法律并根据法律管理国家的官员的时候才能得到保障”本文将以此为纲重点阐述互连网对新闻自由现状的影 响及原因,以及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控制策略二、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及现状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已经明确了自由和控制从来就 是不可分割的,那么在这里我们只应讨论如何进行控制和 如何实现自由的问题,本文中,将着重论述网络传播中的 新闻自由问题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不对互联网的 特点有所了解我们有必要通过以下一些数字对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有 个基本了解:从1992年,因特网被允许用于商业用途,从而进入了 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

      1994年因特网已经连接了 150个国 家和地区,有320万台计算机主机,直接用户超过3500万, 仅仅过了一年,全世界联入互联网的主机就增长了一倍达 660万台,到1 996年,这个数字又翻了一倍达1280万台, 网络用户超过了 7 000万,根据最新统计,到2000年初, 全球上网人数超过了 3亿在中国,联网主机数量从1994 年1月的仅1台迅速上升到2 000年的892万台,上网人数 从1997年底的62万经短短3年至2000年底就一跃增长到 2250万人无线电广播听众达到500万用了 38年,电视观众达到50 0万用了 13年,而因特网用户只用了不到5年因特网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当然是因为 它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那么因特网的优势到 底何在呢?我以为因特网的优势主要在于它在一系列方面 突破了传统媒体存在的界限,从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传播 理念1、突破了区域界限回顾人类传播史,每一种新的媒 介的诞生无一不在拓展传播范围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报纸 的出现,第一次使得新闻传播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类带到 了大众传播时代随后到来的广播电视因其迅速直接、真 实生动、易于理解等特点而得以迅速普及。

      但是报纸发行 量毕竟有限,并且由于其物理特性及各国政策因素,其覆 盖面更有限例如中国读者想读到《纽约时报》就很不容 易广播尽管有短波能穿透国境,但真正有影响的国际广 播电台,也只有少数几个大国拥有,而且目前广播听众数 量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电视在这方面的发展也并不显著, 尽管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已经通过卫星传输到世界的每一 个角落,但是由于收视设备的昂贵及各国政策和法律的限 制,普通平民家庭收看外国电视节目的并不多网络的出现根本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都可以自由畅通的与全世界的计算机交换 信息尽管只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但其传播的信息又是实 实在在的网络的出现将单个人真正推到了全世界媒介面 前,实现了人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个人化,人与人之间的地 理距离概念由于信息的自由高速的流通变的模糊,麦克鲁 汉在三十多年前提岀的“地球村”的概念正由理想变成现 实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这样写道:海关警察 可以查禁我带的书,但我照样可以自由的传输比特2、突破了时间界限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表现在网络新闻传播 的全时化在因特网上,海量的信息以光速在四通八达的 网路上流动,信息始终处在动态更新的状态中。

      报纸由于 出版周期长,早已退出了与其他媒体的新闻时效性的竞争, 而广播电视即使能现场直播还是要受播出时段的限制并且 在突发事件面前派出记者采访报道的大多是有较强实力的 媒体,而很多情况下,媒体往往对许多突发事件猝不及防, 延误了新闻的报道网络的一大好处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 成为新闻的发布者,职业记者的数量毕竟有限,而日益扩 大的网民却是一个潜在的通讯员队伍如克林顿的绯闻 案、大韩航空公司空难、上海“蜘蛛人”攀爬金茂大厦等 事件都是网民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播的我们还要提到网络的一大优势即信息的全时化播报 网络上的新闻信息始终处在动态的更新中,新闻信息可以 随时发布,同时,过去的信息还可以在数据库中保留,这 就集中了报纸和广电媒体的优势,更何况大多数广电媒体 还不能做到2 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而这恰恰是网络与生 俱来的优势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北约导弹 袭击,在对这起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网络充分展现了其优 势所在导弹袭击发生在凌晨5点45分,新浪网于6点24 分率先发布了这一惊人的消息,人民网也于9点25分发布 了报道,11点5 5分驻南记者吕岩松的现场报道,而在此 事件中,传统媒体的表现远远不如网络媒体。

      3、突破了传播方式的界限传统媒体都有其传播方式 的局限,报纸通过文字图片传播,广播通过声音载体传播 信息,电视的出现应该是一大突破,它第一次将视、听感 官都调动起来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媒体,但其传播的方式主 要还是局限在图像声音,文字固然有,但不是最主要的 网络媒体集中了这几种传播方式,虽然图象和声音传播技 术还在摸索阶段,但至少因特网提供了这样现实平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