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文_新式剖宫产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定稿)》.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cc****pp
  • 文档编号:210096323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耍】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耻骨联合上2.5〜3cm沿 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 腹直肌为腹膜,取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扣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 可吸收线缝合腹直肌前鞘,4号丝线将皮下脂肪及皮肤缝合3针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 剖宫产术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 数方面,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最 少(PV0.05或PV0.01),其后依次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处起 喂奶时间,改良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优于传统式剖宫产术(P <0.05)o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 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出血量剖宫产是处理难产、产科并发症及抢救母儿生命的主要手段,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 和相关的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渐提高为寻求更安全、简单、快速、有效的手术方式, 2003年7月〜2005年7月笔者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术(下称改良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改良式剖宫产术(改良组)87例,新式剖宫产术(新式纽)108例, 传统式剖宫产术(传统组)61例3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手术指征均为头盆不称、臀位、胎儿窘迫、巨大儿、头位胎位异常或妊高征等,均为 第一次剖宫产,手术原因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术前准备情况一致,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1.2手术方法 传统组按常规下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操作;新式组取双侧骼前上棘连 线下约3cm做一横直形切口,长约12〜15cm,仅切开皮肤,于切口中间切开脂肪层2〜3cm, 川直剪刀横行剪开筋膜,用手指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及腹直肌,于腹膜薄弱处钝性撕开腹膜进 入腹腔,横向切开膀胱反折腹膜约2〜3cm,向两侧圜韧带方向钝性撕开至10〜12cm,下推 膀胱约2〜3cm,在子宫下段中央横切2~3cm,钝性延长至11〜12cm,収出胎儿后,即手 取胎盘,了宫切口川1号可吸收线连续全层锁扌II缝合,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连续缝 合筋膜后,用4号丝线将皮肤及皮下脂肪间断褥式缝合3针,用4把组织钳钳夹对合皮缘 5min改良式:取耻骨联合上2.5〜3cm沿半月形腹舉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长约12〜14cm,仅 切开皮肤,于切口中间切开脂肪层及筋膜2〜3cm,用小拉钩饨性分离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 鞘,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于膀胱顶上3〜5cm处钝性撕开腹膜进入腹 腔,于距膀胱腹膜反折上3〜5cm处中央横行切开子宫下段约2cm,钝性延长至10〜12cm, 取出胎儿,待胎盘自行剥离后取出,其余步骤同新式。

      1.3观察指标3组分别观察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 时间、术后坐起喂奶时间、住院天数、新生儿Apgar评分1.4统计学方法 各纽间指标比较用方差分析2结果传统组、新式组、改良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表1传统组、新式组、改良组各项指标比较(略)注:与传统组比较,*P<0.01;与新式组比较,△PV0.01;与新式组比较,☆P<0.053讨论新式剖宫产术在传统式剖宫产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其特点是:(1)采用腹横切口,与 下腹部皮狀张力线方向-•致,缝合时对合准确,愈合后瘢痕小,较为美观;(2)撕拉法进腹, 可使走行于皮下脂肪、腹膜中的血管、神经借助丁•本身的弹性而完整地保存下来,不需要结 扎止血,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术后恢复,减少了手术步骤,使手术时间缩短,尤其缩短了 切皮至娩胎时间,为抢救胎儿等紧急情况赢得了宝贵时间;(3)子宫切口采用一次连续锁扎I 缝合法,既保证了切口血运,减少缝线过多造成对组织产生刺激,又缩短了手术时间4) 不缝合腹膜及腹膜反折,皮肤、皮下脂肪作为一层仅缝3针,减少了缝线刺激,避免了缝线 过多,吸收不良,异物反应,有利于渗出物引流,并节省时间过去认为常规缝合壁层腹膜 及脏层腹膜,可减少术后腹膜粘连,但动物实验表明,腹膜缝合可造成腹膜局部缺血、坏死、 炎性反应和异物反应,造成粘连[1]。

      腹膜的愈合不同于皮肤,不需相互贴近,而是整个损 伤表而发生上皮化,在游离状态下24〜48h内山再生的间皮细胞完全修复,形成一层新的腹 膜,故不缝合腹膜可减少术后粘连及疼痛木研究资料显示,新式剖宫产术切皮到胎儿娩出 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片排气时间、术厉坐起喂奶时间以及住院犬数都较传统式 降低(PV0.01)改良式剖宫产术在新式剖宫产术的棊础上乂加以改进:(1)腹横切口位置稍下移至半力 形腹壁横沟线,使得切口更美观,符合牛理皮纹,对产妇的心理影响小,易于接受2)分 离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粘着部分,因撕拉法需较人力气,往往因力量不够尢法分离充分,造 成娩头困难,而将前鞘分离后,撕拉腹直肌容易得多3)采用子宫下段高位切口,避免了 胎头高浮造成的岀头困难,由于子宫切口距离子宫体仅2〜4cm,具有较强的收缩力,能迅 速关闭血窦,减少出血切口处较宽,口较厚,不易使两侧角延裂而导致损伤子宮动脉上行 支切口上下肌层厚度相等,缝合后解剖对位好,易于缝合由于缝合口为生理愈合,极少 形成瘢痕组织,因而再次分娩时无需担心子宫破裂不需打开和缝合子宫腹膜反折,不需下 推膀胱,可避免膀胱损伤、粘连筹并发症[2]。

      减少手术步骤及时间4)待胎盘自行剥离 后再取胎盘,与徒手剥离胎盘比较,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牛率[3]5)山于操作简单、快捷,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对肠管的刺激,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 复快,有利于产厉恢复和乳汁分泌,促迹母乳喂养木组资料表明改良组切皮到胎儿娩出时 间,手术时间、术小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血均较新式组降低(P<0.05或PVO.OI)本文研究表明,改良式剖宫产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其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 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日,且美容效果好,深受产妇的欢 迎,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参考文献】[1]陈春林,张随学.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中 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朵志.2011(04)[3] 方驰华,苏仲和.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实川 医学杂志. 2010(10)[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www.jiaoyu68.eom/chuanmei/class/.2010(02)[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CT扫描计算机三维 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忐.2010(01)[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宙,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06)[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女性盆腔的MR1三维重建[JJ.第四 军医大学学报. 2009(12)[8] 张绍祥.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9] 高成杰,张随学,裴强,徐达传.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至建初步研究[J].小 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01)[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止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中国数字化对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 机三维重建卩].解剖学杂志.2005(03)[11] 续靖宁,邓晓红.子痫前期患者血淸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右江医学. 2009(02)[12] 刘增佑,朱艳宾,王淼,崔艳双,张随学,胡群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 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0(31)[13]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血淸钙水平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河北医 药.http://www.xtd-gmw.en/news/class/.2010(24)[14] 林丽珍,杨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15] 狄海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询期对胎儿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1(09)[16] 张随学,杨彦,杨伟文.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山. 中国妇幼保健. 2007(09)[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311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更学 版).2(X)8(04)[18] 冯妍,刘蒙娜,赵兰娣.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 (上旬刊).2011(08)[19] 易媛媛,其木格,张随学.1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内蒙占医学杂 志.2009(02)[20] 杨宏兰.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8(04)⑹佚名.谭美秀新式剖宫产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中国医学期刊学会http://www.yi xuc6 18831 .html。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