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二地理教案湘教版范文(篇).docx
75页2024年高二地理教案湘教版范文(篇) 教案可以使教学有计划、有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宜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和学习难度过大的内容掌握好教案编写的基本要点,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要 高二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一 3、地形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2、从考核形式上,多以区域地形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图像资料考查与地形相关的知识 中国地形空间定位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对比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设计导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从哪些方面入手?地形、地势特征是很重要特征这节课学习中国的地形有关内容放视频中国地形片段通过视频导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教学过程第3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形、地势区别与联系 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地势 描述地形有三个步骤: 1、简单描述地势(如,东高西低) 2、描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等) 3、描述第二步地形的分布情况(如,沿海有小面积平原分布等) 另:有某些参考资料,还要求描述海拔等。
应用:如何描述福建省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二、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 通过表格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地形区 思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利影响 (1)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 深入内地 (2)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既有利于沟通我国的海陆交通,又便于我国东西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3)由于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特别是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不利影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立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思考:我国地形对气候、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2)、山地的迎风坡,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并富水力但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 秦岭 以北:最冷月低于0°c暖温带降水小于800mm 以南:最冷月高于0°c亚热带降水大于800mm (4)、许多山区降水少,干旱面积广,不利于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读中国地形图进行空间定位 三、主要地貌类型 (一)纵横交错的山脉(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重点分析)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祁连山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等 (二)四大高原 确定四大高原的位置 思考:四大高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大高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 (三)四大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思考:四大盆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大盆地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 (三)三大平原 确定三大平原的位置 思考:三大平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大平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 四、地质灾害。
(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略 (作业布置)区域地理第126至128页能力提升训练 结合地图册第104、105页中国地形图进行分析 我国地势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探究能力 从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高二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二 1.阅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图等有关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2.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水循环、农业等的影响 3.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树立合作意识和全球意识 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播放视频 从北半球的哥本哈根到南半球的德班,从西半球的坎昆到东半球的巴黎,云集各国首脑,聚焦全球目光,关注一个问题,全球气候变化 那么,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表现?对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如何应对?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活动一:请同学们拿出学案,按照要求,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完成了知识的准备,让我们穿越时间,去探知全球气候变化的历程 请大家完成活动二 活动三: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这幅图同学们能看懂么? 懂,那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不懂,那我们一起来研究怎么读这一副图~ 活动四: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活动五: 是谁?让北极熊哥哥如此忧郁? 是谁?让乞力马扎罗山的帽子不翼而飞? 又是谁?让马尔代夫阵地不保,眼看着就要香消玉殒? 不仅仅是马尔代夫,世界各地的阵地都保不住了 接下来,我们要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请同学们拿好笔,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记录下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快速记录,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得最多!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美妙的歌声把我们带入了地球的第三极——神奇的青藏高原 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经历气候的变化,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典型的受影响地区之一 监测和研究表明,过去半个世纪,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1℃,极端高温频次显著上升,而年降水量累计增加33mm,高原冰川面积在30年级退缩15%。
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利于牧草生长,增加了牧草产量,牲畜成活率得到提高;也改变了农区种植制度,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拓展了农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 降水增多,冰川面积增加,高原湖泊和沼泽湿地面积不断增加,生物增多,高原景观视觉效果更好 高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的同时,融雪径流有时也引发了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影响生产和牧民生活气候变暖还导致冻土消融,高原公路冻土病害加剧,许多跑运输的司机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归纳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同学们是否明白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完成第3问,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将选项填入合适的空格 从这两个关联图中,我们来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 据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高二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三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一、从世界看中国 “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 高二地理教案湘教版篇四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别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从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较容易回答出两地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