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盘龙区产业定位及发展重点研究.docx

7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48704408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8MB
  • / 7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盘龙区产业定位及发展重点研究盘龙区人民政府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二00九年一月16课题组成人员课题策划:吴 涛 盘龙区人民政府代区长课题指导:龙东林 昆明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课题组织:李灿红 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课题组长:高 军 昆明市社科院社会所所长、副研究员课题成员:李志杰 昆明市社科院行政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吕冀平 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目 录前 言 1一、主要区情及经济发展概况 2(一)主要区情 2(二)经济发展概况 6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8(一)产业化进程分析 8(二)产业结构及布局特点分析 9(三)“十一五”中期产业发展状况评估 14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7(一)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17(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 18(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零乱 19(四)可供产业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19四、产业发展定位 20(一)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二)产业发展定位 29(三)主导产业选择 30五、产业发展总体构想 34(一)指导思想 34(二)总体思路 35(三)发展目标 36(四)产业推进层次 39(五)产业发展重点 40六、区域产业功能区划及布局 41(一)区域产业功能区划 41(二)产业布局 44七、政策和措施 60(一)重视在城市规划引领下地块功能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60(二)切实解决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 61(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3(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果 64(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65(六)营造优越的投资服务环境 67(七)建立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制度和环境平台 68(八)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 70前 言进入“十一五”时期,盘龙区利用区划调整带来的广阔区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主城商务核心区的地位得到巩固,北市商务副中心已经形成,三环路沿线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沣源路改造和产业发展正在规划实施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五次全会确立了昆明今后发展的新思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在盘龙区调研时指出,第一板块要确立“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城乡一体步伐,四城区和呈贡新区要大力发展以总部经济为特点和主体的都市经济、楼宇经济、CBD商务中心经济并特别指出,城市化率高的盘龙区要成为率先实现都市经济、楼宇经济、CBD经济的先行区为贯彻落实九届四次全会和仇和书记的精神,抓住机遇,确立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盘龙区发展和改革局委托昆明市社会科学院对盘龙区产业定位及发展重点进行研究,为盘龙区实现“十一五”目标、冲刺“十二五”提出意见建议一、主要区情及经济发展概况(一)主要区情1.区域面积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盘龙区国土面积由原来的15.1平方公里陡然增加到345.83平方公里,改变了“有天无地”的窘境,建成区面积达到46平方公里,比区划前增加2.1倍盘龙区现辖拓东(1.89平方公里)、鼓楼(1.77平方公里)、东华(3.18平方公里)、联盟(4.47平方公里)、金辰(10.1平方公里)、青云(42平方公里)、龙泉(51.49平方公里)、茨坝(38.65平方公里)八个街道办事处和双龙(88.9平方公里)、松华(119.5平方公里)两个乡,其中,松华乡面积最大,鼓楼办事处最小,两者相差117.73平方公里。

      2.人口区划调整后,新划入农业人口4万人,城镇化率由100%下降为93.25%200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5.16万人,其中:拓东、鼓楼、东华三个办事处常住人口近3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7.3%表一:    2007年末盘龙区人口状况表指 标单 位2006年2007年增幅(%)总户数万户13.0913.875.96户籍人口万人41.0841.992.23非农业人口万人36.938.02.98少数民族人口万人4.324.473.47户籍总人口拓东办事处最多达79546人,每平方公里达42088人;双龙乡人数最少为7487人,每平方公里仅84人表二: 各街道、乡年末(户籍)分人口数  单位:人拓拓东鼓鼓楼东东华联联盟金金辰青青云龙龙泉茨茨坝双双龙松松华人口77954644770166333644520533918566103333074933476377487110918密度4420882269491199171101133388011453559788998849913.城乡构成盘龙区目前的区域范围基本属于“半城半乡”状态,区域内的大部分面积为乡村,其中双龙、松华两个乡的面积占到全区总面积的60.26%,城乡结合部区域面积与主城中心区面积大体相当。

      仅从区域面积结构看,盘龙区总体上是乡大于城4.土地资源盘龙区位于昆明市主城东北部,东南、西面和西南分别与主城区之一的官渡区、五华区和西山区相连,北与昆明北部五县区之一的嵩明县接壤全区主要由高原盆地、丘陵和中、低山地构成,东北高、西南低,依势由高到低向主城中心区延伸全区相对高差约为700米全区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中山山峰分布在北部,南部中部形成南北走向、窄长的中小型湖泊盆地和谷地,由北向南地势逐渐开阔平坦山地部分占总面积的80%左右,属“半山地”地形实际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5%左右5.气候条件受低纬度、高海拔、少寒流和日照时间长的影响,形成了冬暖干旱少雨、夏秋多雨潮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气温变化不大的气候特征坝区年日照达2445.6小时,日照率全年平均达56%,冬季可高达63%全年平均气温14.5℃全区年日照长达250天,无霜期220天;降雨量年平均达980毫米6.水资源盘龙区地处金沙江流域普渡河水系盘龙江径流区,有松华坝水库(容量1.05亿立方米)、金殿水库(容量200万立方米)、白沙河水库等丰富的水体资源穿城而过的盘龙江是滇池的重要水源,整个盘龙区处于滇池流域保护的范围内。

      全区河流有松华坝水源小河、甸尾河,此外,还有清水河、牧羊河及供排灌使用的东干渠、金汁河、银汁河、明通河等10余条河(渠)道全区共有小水库、小坝塘共53座,总库容达979.87万立方米7.森林资源丰富的降水和充足的日照,为盘龙区带来了丰富的森林资源,盘龙区绿化覆盖率达55%,有昆明主城的“大氧吧”和“天然沐浴场”之称盘龙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松华、双龙两乡,大部份属于水源保护区范围,林业用地面积达134.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2.%,其中有林地面积达123.9平方公里,疏林地0.44平方公里8.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盘龙区是昆明城市建设的最早发源地,建于公元765年的拓东城,成为昆明正式建城的起点区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资源有昆明植物园、世界园艺博览园;具有重大历史文物价值的有金殿公园、真庆观、黑龙潭公园等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盘龙江源头及沿江长廊、长虫山等自然风光构成了盘龙区的靓丽景色9.基础设施(1)环形交通盘龙区建成区道路呈“环形”向周边辐射,基本形成市区30分钟交通辐射圈区内交通网线发达,主干道由三纵三横两环组成,南北纵向包括北京路、穿金路、龙泉路,东西横向包括拓东路、东风东路、人民东路及二、三环路等城市主干道,形成有昆曲高速公路、修建中的东绕城线和北绕城线高速公路及连接昆明空港经济区的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要道,是昆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次干道和支次微循环道路包括白塔路、白龙路、白云路和17条经过改造的微循环道路,起到了加强区内交通环通性的作用2)楼宇设施建成区内集中了昆明市众多的中高档酒店、商贸服务设施拥有北京路、白塔路、环城东路、东风东路、人民东路、拓东路以及白塔路片区和北市区等商贸业较为集聚的主要商业街区及金格百货等中高端品牌商场区内有震庄迎宾馆、昆明饭店、樱花假日酒店、茶花宾馆、绿洲大酒店等5家高档酒店;通过北京路这一城市中心纵轴串连起来的有金融、保险、房地产、通讯、图书、中介服务等众多商务楼宇设施二)经济发展概况1.经济增长2006年,盘龙区实现的GDP达到139.3亿元,2007年实现159.98亿元,增长12.2%各街道及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如表三所示表三:   街道及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表   单位:亿元街道、乡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招商引资额06年07年增幅%06年07年增幅%06年07年增幅%合计27.330.311.02.353.236.1718.8117.54-6.8拓东2.01.7-8.80.700.7710.01.872.0910.38鼓楼3.93.3-4.70.310.3925.813.962.19-44东华1.21.0-160.260.287.691.261.6530.85联盟0.40.650.00.390.5541.04.954.78-3.3金辰0.40.1-1.5倍0.220.742.36倍1.361.488.44青云12.313.913.00.240.2920.831.692.1728.5龙泉1.91.8-5.20.150.05-661.391.6817.13茨坝5.17.852.90.040.0525.01.511.648.96双龙0.040.091.25倍0.010.043倍0.320.3816.1松华---0.040.04----2.财政收入2006年,盘龙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5.08亿元,2007年完成18.95亿元,增长25.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06年完成6.46亿元,2007年完成 7.89亿元,增长22.19%。

      3.招商引资2007年,全区引进区外资金5.23亿元人民币,增长161.6%;引进市外资金13.44亿元人民币,增长43.9%;实际利用外资905.4万美元,增长45.6%4. 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3.6亿元,比上年增长64.2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3.05亿元,增长100%;第二产业投资8.84亿元,增长4.2倍;第三产业投资71.7亿元,增长45.73%5.生活水平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1元,增长7.34%;农民人均纯收入5249元,增长14.85%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化进程分析 2006年,盘龙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0:27.8:71.2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1.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0:29.3:69.7;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详见表四)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非公经济对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