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伯翱-给孩子以吃苦耐劳的教育.docx
3页万伯翱:给孩子以吃苦耐劳的教育 贾海红为人急公好义在体育及文学艺术圈内口碑极佳,人称“万老大”的万伯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委员长万里的长子,不过他最不喜欢被人称呼为万里的儿子,因为“谁也不能靠老子一辈子”曾经务过农,又考入大学深造英文,曾当过部队政委,又转业到国家体委做宣传工作,直至当到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万伯翱人生经历曲折、丰富如今他虽已退休,还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并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新当选的会长父亲让我学会吃苦“你父亲当时送你到黄泛区农场去锻炼,也算是利用特权吧?”我们的谈话就从他青年时代的蹉跎岁月说起要是这也算利用特权的话,那我倒是觉得应该大力提倡!”“万老大”皱了皱眉头,说:“那时候,奶奶和妈妈都很不放心我,只有爸爸很欣慰,父亲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员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但要看怎么爱是把你放在温室里,当花骨朵儿似的护着,还是把你放在革命实践中去经历风雨?你不要忘记你是有牌号的,你的牌号就是共青团员你下去后,要记住:你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不要想着回来,不要想着做官,不要心存侥幸你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我就来自农村,现在你又回到农村,从此以后,我又有了一个当农民的儿子,我觉得是个高兴的事!他这一高兴,我就在黄泛区干了整整十年。
黄泛区这个词对我们年轻人很是生疏,我追问:“什么是黄泛区?”“1938年,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进,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河水一泻千里,整整泛滥了8年,在豫东大地形成了5.4万平方公里渺无人烟的黄泛区万伯翱简要地介绍了这个沉重的历史词汇闭上眼睛想象“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的黄泛区景象当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第一副市长的万里竟然送18岁的儿子到那样的地方去,我不禁问道:“你中途就没有想回来过?”“万老大”以过来人的语气说:“老爷子断了我的后路,要我留在农村艰苦奋斗,不让我回家我下乡的第一年春节,老爷子亲自写来一封信那封信我至今还能背出来,信上说:‘我同你妈妈商量过了,觉得你第一年刚去,思想难免产生动摇全家人虽然都很想你,但是为了你更好地进步,还是希望你不回北京的好……这回我哭了,因为我就盼着回去啊,农场里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个人了结果这封信被《中国青年报》全文刊登,题目是《市委书记的儿子在乡下安家落户》为此,1963年,周恩來总理在首都应届中学毕业生代表大会上夸我是干部子弟下乡的典型在黄沙里种地、养猪,做的是农活,说的是河南话,结交了许多农民朋友,一个大城市的高中生成了黄泛区农场的地道农民,虽说已是多年前的往事,面对年已花甲的万伯翱,我还是冒昧地提出:“这10年,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