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结直肠癌病理研究分析.doc
4页80例结直肠癌病理研宄分析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1300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 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 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等结果:60〜69岁和70〜 79岁为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P<0.05);直肠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腺癌是主 要的病理类型,其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分化腺癌的构成百 分比呈明显上升趋势,低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 中分化腺癌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通过对8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研究,得 出结良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为60〜7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 有所下降关键词】结肠癌;病理特征;发病部位;年龄结直肠癌的好发年龄为60〜65岁,结直肠癌如能早期治疗,治愈率非常高第一期结直肠癌经手术完全切除者,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但结直肠癌 的症状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痔疮而忽略,许多病例是因为肠阻塞才被发现结直肠 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治疗的方针朝向对病人伤 害最少、尽量保留原有器官功能为最高原则。
在治疗前要仔细评佔病人的年龄及 当时身体状况,还有疾病的期别、肿瘤大小及肿瘤长的位置,以选择合适的治疗 计划手术切除会因为肿瘤长的位置而对身体有不同层面的影响[1]回顾性分 析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 其临床病理特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 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男48例,女32例,80例结直肠癌患者 平均发病年龄为(65.3±3.2)岁1.2方法主要对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研究结直肠 癌的诊断以术后病理检查为依据1.3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 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 着差异具有统计意义2结果60〜69岁和70〜79岁为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P<0.05);直肠是最 常见的发病部位;腺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其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随着年龄的 增加,高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上升趋势,低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 显下降趋势(P<0.05),中分化腺癌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3讨论结直肠癌的可能致病因素,己经有许多的临床验证其相关性了:家族 史:罹患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等亲家属,会比没有这样家族史的人高出2〜4倍的 罹病率;家族性腺瘤性瘟肉症(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2]:这类 的疾病属于显性遗传,通常在青春期之后,腺瘤性瘛肉慢慢长大,细胞会分化不 良,最后变成腺癌;炎性肠道疾病:有溃疡性大肠炎及克隆氏症的病人,患病吋 间愈长,容易让肠黏膜发育不全而转变成癌症,使得到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高出一 般人的4〜20倍;环境因子[3]:许多的研究显示,摄取过多的动物性脂肪食物 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机会,而且摄取红肉比摄取白肉(鸡沟、鱼肉)还多的人, 罹患机会将更增加[4】另外也发现肥胖及不常运动的人罹患机会也较高进行 下肠系膜动脉高位结扎吋,交感神经之主动脉神经丛易损伤,加上腹下神经损伤 而造成无法射精、逆行性射精及膀胱功能异常之情形而外侧軔带剥离吋可能伤 到勃起神经造成勃起不能,会造成神经性膀胱、排尿不全或失禁情形其它亦可能出现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损伤,但比率不高[5】手术是结直肠癌主要之治疗方式,结直肠癌中,直肠癌约占所宥结肠 直肠癌的25%,而低位直肠癌发生在离肛门直肠交接6〜7 cm处,如此低的直肠 癌肿瘤过去以做腹部会阴切除术(Abdominal Perineal Resection,APR)为主, 割除的范围包括会阴部、直肠、直肠系膜、结肠系膜及淋巴血管等组织,并做一 永久性人工肛门。
手术的好处虽可免除病人受到癌症之威胁,相对可能产生因造 U的留置让病人丧失控制身体部分功能之缺点,术后需要很多调适来面对心理社 会上的适应问题造U常见并发症,冋缩、脱垂、出血、造U旁疝(小肠气)、 皮肤敏感及红损等当结肠癌病人需接受结肠造口术吋,其面对解便途径的改变, 身心各方面皆遭受重大冲击[6】约50-60%的患者缺乏造UI自我照顾的能力,及 实际操做的经验因此必须仰赖主要照顾者承接协助造U护理工作,可能增加出 院规划中住院天数的延长及主要照顾者负荷的提升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80 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研究,得出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为60〜79岁随着年龄 的增加,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有所下降参考文献】[1】薛芳沁,杨国华,黄若磊.MsrA在结直肠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U].南方医科 大学学报,2014,11:320-321.[2】刘学伟,程龙伟,柴淑梅,等.KRAS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608-6611.[3】吴健,范钦和.结直肠癌中TAZ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 理学杂志,2014,12:1346-1349.[4】齐晓薇,金琳芳,浦勇,等.结直肠癌中CXCR5、CXCL13、MMP-12和MMP-13的表 达及意义[」].肿瘤防治研究,2015,02:159-163.[5】王铁军,刘铜军,张凯,等.小窝蛋白3在人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斑蝥素对其表 达的抑制作用[」].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4:102-103.[6]L.Roncucci,R.Fante,LLosi,C.DiGregorio,A.Micheli,P.Benatti,N. Madenis,D. Ganazzi,M.T. Cassinadri,P.Lauriola, M. Ponz de Leon.Survival for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in a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y[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13(2):267-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