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课件.pptx
59页外国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学院 安珍珍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十八章一、蒙台梭利生平及教育实践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践,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在幼儿教育方面成为自福禄贝尔时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人,被称为“幼儿园的改革家”生平及实践 原始社会u1870年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她是一位独生女,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善良独立的个性,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u1890年考入罗马大学医学院,成为医学院的第一位女生父亲因此切断了他的经济来源她只能靠着奖学金度过那段艰难的求学历程u1896年拿到罗马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从而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之后被聘为罗马大学医学院精神病诊所心理医生,开始了对有心里障碍和精神病儿童的治疗工作生平及实践 原始社会u 1898年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她说:“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在当时的教育界和医学界都引起强烈的反响u1900年在她建立的“国立特殊儿童学校”中,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这些智障儿童,不仅学会了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而且动作协调灵活,语言发展正常,并且在政府的监督下通过了与公立学校正常儿童同等水平的考试。
1901年她转向对正常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并重新回到罗马大学研修哲学、教育学、心理学u1907建立“儿童之家”,开始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著作 原始社会二、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同时她还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于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的观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西方儿童观的演变古代儿童就是小大人中世纪儿童生而有罪文艺复兴新的儿童观启蒙运动儿童的发现19世纪科学儿童的召唤20世纪儿童的世纪19世纪: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原始社会u 19世纪教育领域出现“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代表人物有: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他们主张科学地看待儿童,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u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的精神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已成为可能u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和中心,强调儿童期自身的价值,才使儿童本位思想更深入到教育实践之中,使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凸显出来。
20世纪:儿童的世纪 原始社会u 在这一世纪,出现了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如杜威和蒙台梭利,他们都强调尊重儿童,坚信儿童的发展潜能;同时,出现了格塞尔、皮亚杰等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们以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u20世纪设立国际儿童组织,并通过了儿童权利法案,从而使尊重、爱护儿童成为全人类通过政治、法律途径携手进行的国际行动整个社会给予儿童越来越多的关怀和注意,时代精神的光辉开始聚集在儿童身上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心理胚胎期有吸收性的心灵敏感期阶段性工作1.儿童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原始社会u“两个胚胎期”生理胚胎期:生理胚胎期:婴儿在出生之前,在母体中生长发育的时期人与动物所共有心理胚胎期:心理胚胎期:0303岁岁是儿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人类所特有的教育启示:着重培养幼儿运用感官和肢体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在积极的情绪交往中获得愉快的人际交往经验2.儿童具有“吸收性的心灵”原始社会u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儿童具有自我成长、发展并形成独特心理的内在源泉和基本动力儿童具有“吸收性心灵”,儿童能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情感联系,无意识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从而塑造自己,形成个性和一定的行为模式。
原始社会u教育启示:为儿童准备一个健康而丰富的环境,与周围的人有充分的互动,使其快乐的成长我们其他过多的干涉行为对于儿童来说都可能是揠苗助长3.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 原始社会u 敏感期:在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而有效,这些阶段是教育的最好时机u蒙台梭利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敏感期而虚度这一时光,宝贵的敏感期就会在未成熟的状态下稍纵即逝,造成儿童发展方面的种种障碍,使其无法达到完全的发展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九大敏感期13岁的宝宝,似乎都存在着类似的偏执情况:l吃饭时一定要坐在特定的位置,比如一定要坐在爸妈中间,吃饭时一定要坐在特定的位置,比如一定要坐在爸妈中间,换个位置都不行;熟悉的东西一定要放在熟悉的地方,比如换个位置都不行;熟悉的东西一定要放在熟悉的地方,比如杯子、遥控器、玩具、椅子等等;饭一定要特定的人喂,比杯子、遥控器、玩具、椅子等等;饭一定要特定的人喂,比如妈妈,换成别人来喂,根本就不吃;穿袜子一定要先穿右如妈妈,换成别人来喂,根本就不吃;穿袜子一定要先穿右脚,不然就哭脚,不然就哭.秩序敏感期 4.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原始社会u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处在连续的和不断前进的发展变化之中的,而且这种发展变化是有阶段性的。
儿童在其发展变化的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与另一阶段明显不同的特点,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为后一个阶段奠定基础原始社会u幼儿阶段(06岁)u儿童阶段(612岁)u青春阶段(1218岁)原始社会尊重儿童不同阶段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5.儿童的发展通过工作来实现原始社会u活动的重要性:儿童由于“潜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自发性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 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她给活动以极高的评价原始社会u蒙台梭利不认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深受福禄贝尔及其追随者推崇的游戏,在她看来只有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而且只有工作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原始社会工作vs游戏u工作: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如操作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将儿童日常的玩耍如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称之为游戏认为 3-7 岁幼儿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三、论自由、纪律、工作纪律自由工作1.论自由原始社会u蒙台梭利指出:真正的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以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本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如果不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他们就无法表现自己的个性。
这种自由将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表现原始社会u蒙台梭利认为让儿童自由选择工作可以使儿童工作更专心,并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可以导致儿童的自我纪律与自我控制,因此,蒙台梭利主张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由,允许他们自由地选择教具和工作,以及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工作速度的快慢原始社会l要不要纪律?l自由与纪律的关系?2.自由与纪律原始社会l蒙台梭利指出:“儿童之家”是要纪律的,而且在“儿童之家”,儿童也是守纪律的l纪律不可能通过命令、说教或任何一般的维持秩序的手段而获得,真正的纪律对于儿童来说必须是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自由的活动不是指随心所欲的活动,而是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及工作3.自由、纪律、工作原始社会u工作: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如操作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u真正的纪律来自“工作”这是因为,“工作”组织的好,便可以使儿童的“自我”得到自由发展,精力得以发挥;而儿童获得了自由,他们的活动就将更加完善,从而产生良好的纪律原始社会自由工作纪律四、蒙台梭利的教育观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 生物的目的:教育能够帮助个体自然地发展 社会的目的:是个人能适应并利用环境1.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原始社会教育的任务: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2.教育内容与方法原始社会实际生活练习肌肉训练自然教育与体力劳动感觉教育读写算练习插座圆柱体长棒由10根方长棒组成透过触觉、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正确的了解,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数学教育(量,基本运算、十进位、分制系统)的直接准备教具由10块立方体组成透过视觉正确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别变化的知觉;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嗅觉筒通过嗅觉筒的配对操作,训练嗅觉器官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利用嗅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经验五、蒙台梭利的教师观教师角色是什么教师的角色原始社会角色观察者指导者家园合作的联络者环境创设者有准备的环境原始社会自由的气氛这里主要是指精神环境结构和秩序儿童成长的环境应表现外面世界的结构与秩序,以使儿童能够了解、接受,进而建立自己精神上的秩序真实和自然环境中的设备应尽量真实,接近自然生活,以使儿童能够尽早地适应社会,提高实际生活能力和谐与美感环境无须装饰得精巧,布置得纷繁,而应简洁、明快、谐调、有朝气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六、蒙台梭利教育特点u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原始社会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原始社会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原始社会7、混龄教育 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原始社会9、摒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谢谢聆听!Thanksforlistening!授课教师:安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