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0001.docx
5页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一)一、 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严格按照〈〈传染病防 治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 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 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二、 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涉及 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三、 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做到传 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疫情,必须在 2 小时内报案先报告乡卫生防疫站,同时报告教育局四、 学校指定专人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学 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五、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 的宣传教育活动六、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督促检查七、加强自我检查,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八、重视当地卫生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改进学校卫生 工作,消除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各种隐患大田小学传染病预防领导小组及职责一、 领导小组:组长:丘仕恒成员:杨发青、刘桂芬、包志风、王振裕、张大汉、许 志强二、 职责:(一)组长职责:是学校传染病预防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传达上级文件精 神,加强学校对传染病预防的领导,配合卫生部门对学校传 染病预防工作的督促检查。
切实制定和落实各项传染病预防 措施,建立健全疫情监控及报告制度二)成员职责:利用健康教育、班会、队会、集会、扳报、广播电视、 多媒体等开展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把学校提出的各项 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二)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 场所小学生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 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 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 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 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 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1、 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 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 检查到位、奖惩到位2、 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 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3、 学校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4、 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 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 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5、 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
即:勤 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 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 者立即报告6、 学校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 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 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 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7、 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 无死角学校要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 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学校的卫 生保健老师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认真做好疫情的登 记、分析和整理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对确诊 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 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 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三)1、 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2、 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 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3、 发现学生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传染 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校长并向 上级卫生及中心校报告。
4、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5、 学校发现疫情要在及时上报6、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 天内有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的;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者剧烈呕吐、 腹泻等症状的;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学校疫情报告人均应在 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年9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