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孕晚期与新生儿睡眠质量Actiwatch监测及其关系.docx
10页母亲孕晚期与新生儿睡眠质量Actiwatch监测及其关系 郭灿 张风华 李玉芬 赵彩红[摘要]目的 探讨母亲孕晚期睡眠与其新生儿睡眠的关系,为孕期以及婴儿睡眠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66例孕32~36周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评估从中选取50例孕晚期妇女及其所分娩的50例新生儿,采用腕表式睡眠监测仪,连续28 d监测24 h睡眠总时间、夜晚睡眠时间、夜醒次数、夜晚入睡潜伏期、白天总睡眠时间等睡眠参数结果 有睡眠障碍的孕妇与睡眠质量良好的孕妇相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1~-6.54,P[关键词]婴儿,新生;孕妇;睡眠[]R715.3;R338.63[文献标志码]A[]2096-5532(2021)04-0532-05睡眠是儿童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重要保证[1-2]婴幼儿期是睡眠行为模式建立的关键阶段[3],为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有必要明确影响儿童早期睡眠的因素以往儿童睡眠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家庭状况、养育方式、疾病等[4]胎源学说”认为,生命早期的环境可以决定个体生理、结构、免疫、代谢和行为学的发育[5-6]。
婴儿睡眠是否与生命早期即母亲孕期的睡眠有关,目前仅有一项研究且观察对象为6个月以上婴儿[7]本研究采用腕表式睡眠监测仪Actiwatch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母親孕晚期与其新生儿的睡眠状况,首次探讨新生儿睡眠与母亲孕晚期睡眠的关系,以期为孕期及婴儿睡眠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以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门诊产检的266例孕32~36周妇女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符合纳入条件的50例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为Actiwatch的监测对象266例孕妇的平均孕周为34.6周入组50例新生儿中男婴26例,女婴24例,出生体质量为(3.420.38)kg1.2纳入及排除标准母亲为青岛市常住人口,非近亲结婚,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孕期保健服务,均为单胎妊娠,孕龄20~35岁;无精神疾病、智力低下等家族史;孕期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高危因素;孕期无镇静剂使用史新生儿为足月、正常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无产伤、窒息、器质性疾病及神经心理异常家庭居住条件良好,母婴能够在独立房间睡眠休息睡眠环境舒适,温度适宜例如,晚上睡眠不开灯,夜间喂奶仅开较暗的照明灯;白天睡眠适当拉上窗帘,但要保持一定的亮度,衣服宽松柔软,被子厚薄适中。
1.3睡眠监测和睡眠质量评估1.3.1母亲孕期睡眠与新生儿睡眠监测采用Mini Mitter公司的Actiwatch-64进行监测孕妇将Actiwatch戴于非利手手腕,从孕32周当周开始连续监测28 d;新生儿将Actiwatch戴于右脚踝处,自满28 d开始连续监测28 d所有监测均在孕妇家中完成,除洗澡等特殊原因外,Actiwatch需全程佩戴[8]Actiwatch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2月睡眠监测参数:24 h睡眠总时间、夜晚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夜醒次数、白天睡眠时间为了避免夜醒次数受夜间喂养的影响,统计夜醒次数时将夜间喂养造成的夜醒增加次数剔除1.3.2母亲孕期睡眠质量评估采用PSQI对266例孕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9]PSQI包含7个因子(主观睡眠、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由18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有0~3等级,换算为每个因子得分0~3分,累计得分即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总分≥8分为有睡眠障碍[10]1.3.3伦理审查和质量控制充分告知研究对象研究流程、注意事项、参与研究的益处与风险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问卷采集和睡眠监测实施前,统一培训研究人员,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孕妇、婴儿随访日程表开展随访1.4观察指标①以PSQI总分8分为分界点(总分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2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母亲孕期睡眠状况本文266例孕妇中PSQI总分≥8分者86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2.3%有睡眠障碍的孕妇与睡眠质量良好的孕妇相比,PSQ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1~-6.54,P2.2新生儿睡眠状况本文50例新生儿的Actiwatch监测数据:24 h睡眠总时间为(16.331.04)h,夜晚睡眠时间为(10.090.85)h,入睡潜伏期为(26.438.67)min,夜醒次數为(2.971.12)次,白天睡眠时间为(6.240.73)h本组有18例新生儿入睡潜伏期>30 min,入睡困难的发生率为36.0%;有19例新生儿夜醒次数>2次,频繁夜醒的发生率为38.0%2.3新生儿睡眠与母亲孕期睡眠的关系2.3.1新生儿与母亲孕期24 h睡眠总时间的关系孕妇24 h睡眠总时间≥8 h者30例,其新生儿的24 h睡眠总时间为(16.820.85)h;孕妇24 h睡眠总时间<0.01)。
2.3.2新生儿与母亲孕期夜晚睡眠时间的关系孕妇夜晚睡眠时间≥7 h者29例,其新生儿夜晚睡眠时间为(10.480.74)h;孕妇夜晚睡眠时间<0.01)2.3.3新生儿与母亲孕期夜醒次数的关系孕妇夜醒次数>2次者15例,其新生儿的夜醒次数为(4.160.96)次;孕妇夜醒次数≤2次者35例,共新生儿夜醒次数为(2.460.74)次母亲夜醒次数多者其新生儿夜醒次数也多,两组新生儿夜醒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37,P<0.01)2.3.4新生儿与母亲孕期入睡潜伏期的关系孕妇入睡潜伏期>30 min者16例,其新生儿的入睡潜伏期为(26.439.98)min;孕妇入睡潜伏期≤30 min者34例,其新生儿入睡潜伏期为(26.448.15)min两组新生儿入睡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05)2.3.5新生儿与母亲孕期白天睡眠时间的关系孕妇白天睡眠时间≥1 h者38例,其新生儿白天睡眠时间为(6.290.71)h;孕妇白天睡眠时间0.05)3讨论3.1母亲孕期睡眠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孕晚期妇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为32.3%,高于正常成年女性的13.6%[11]。
而且睡眠质量差的孕妇与睡眠质量较好的孕妇睡眠状况相差明显国内有研究采用PQSI对589例孕妇进行睡眠调查,结果显示211例孕妇有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5.8%[12],与文本研究结果接近TSAI等[13]采用PQSI对台湾地区197例孕晚期妇女进行睡眠调查,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5.1%,高于本研究结果分析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其一可能是因为地域和环境的不同,台湾地区较大陆生存竞争激烈,孕妇生活压力较大,更易影响睡眠;其二是TSAI等[13]将PQSI总分≥5分界定为睡眠障碍,而本文的界值为大多数研究常规采用的PQSI总分≥8分,由此导致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不同本研究采用Actiwatch连续28 d实时监测50例孕妇的睡眠状况,结果显示,孕妇24 h睡眠总时间均值为8.1 h,略低于正常成年女性的8.2 h[14];孕妇的入睡潜伏期均值为25.5 min,较正常成年女性的潜伏期(20 min)长[15]Actiwatch作为一种客观的睡眠监测手段,与睡眠监测的金标准多导睡眠仪(PSG)的一致性很高(91%)[16]目前国内大陆地区尚未见孕妇Actiwatch睡眠研究,台湾地区有研究采用Actiwatch对孕29周妇女进行7 d的监测,结果显示,夜晚睡眠时间为6.5 h[13],与本研究孕晚期妇女夜间睡眠时间7.06 h相近。
国外有研究者对38例孕24~36周孕妇进行Actiwatch监测,结果显示入睡潜伏期平均为19 min[17],低于本研究结果有差异的原因可能为:①该研究的监测时间短,仅为一晚,本研究Actiwatch需连续长期佩戴,结果更近真实;②该研究孕妇的孕周较早,妊娠带来的生理心理变化对睡眠影响较轻,而本研究对象为处于孕晚期的孕32~36周妇女《孕妇睡眠健康指南》推荐,正常孕晚期妇女白天最好有1~2 h的午休,夜晚保证7~8 h睡眠,全天保证8~10 h总睡眠在参与本研究Actiwatch监测的50例孕妇中,达不到该标准要求的有:白天午休2次者15例,入睡潜伏期>30 min者16例由此看出,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占相当大的比例,孕晚期妇女的睡眠状况亟待改善建议孕妇夜晚睡前2 h不喝水或少喝水,将夜醒次数控制在2次以下;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上床后不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进食、看、思考问题等,将入睡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客观监测与量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可信度高,表明孕妇是睡眠问题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与孕妇生理心理状况有关:孕晚期随着子宫的逐渐增大,膀胱受压加重,夜尿频繁,可引起夜间觉醒;另外,随着体内孕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水平的逐渐升高,孕妇可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等,容易发生入睡困难、夜醒等睡眠问题[18]。
孕妇的睡眠问题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关注,有必要加强孕期睡眠宣教和咨询指导孕晚期妇女应加强自己的睡眠管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高质量充足的睡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3.2新生儿睡眠状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编著的《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推荐,健康的1~3月龄婴儿夜间睡眠10~11 h,白天睡眠6~8 h,全天应睡16~18 h,入睡潜伏期在30 min以下,夜醒次数为2~3次在参与本研究Actiwatch监测的50例婴儿中,达不到该标准要求的有:夜晚睡眠30 min者18例,夜醒次数>3次者19例在上述睡眠参数中,以入睡潜伏期和夜醒次数两项指标尤为重要,因为该两项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指标的高低,入睡潜伏期长、夜醒次数多肯定造成夜晚睡眠时间及24 h睡眠总时间的减少本研究中50例新生儿平均夜醒次数为2.9次,频繁夜醒的发生率为38.0%,入睡困难的发生率为36.0%国内黄小娜等[8]和国外SO等[19]采用Actiwatch监测新生儿睡眠结果显示,平均夜醒次数为2.5~3.2次,本研究结果与之相近BRUNI等[3]采用访谈母亲的方式调查了704例新生儿的睡眠状况,结果显示新生儿频繁夜醒的比例为33.2%,入睡困难的比例为14.9%,低于本研究结果。
分析原因,BRUNI等[3]采用访谈方式调查,可能存在主观偏倚;另外,国外婴儿出生后通常在父母卧室外的婴儿房睡眠,有时夜醒不易被父母察觉本研究采用的是腕表式睡眠活动记录仪,除洗澡外全程佩戴,避免了主观偏倚和遗漏,結果更准确可靠为了避免夜醒次数受过度喂养的影响,本研究已将夜间喂养造成的夜醒增加次数剔除若将该因素考虑在内,50例新生儿平均夜醒次数还将有所提高新生儿频繁夜醒等睡眠问题的发生,除与母亲孕晚期睡眠情况有关外,还与新生儿生理特点、照看者不恰当的养育行为有关[20]新生儿期睡眠与成人不同,分为安静睡眠和活跃睡眠两种状态,活跃睡眠时婴儿可出现皱眉、四肢活动或吸吮动作,家长误以为需要哺乳而过度关注或唤醒婴儿,反而会加剧夜醒另外,新生儿胃容量小,需要夜间多次哺喂以满足生长需求建议对家长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建立恰当的睡眠喂养行为[21-22]3.3新生儿睡眠与母亲孕晚期睡眠的关系本研究中睡眠参数正常的母亲,其新生儿夜间睡眠时间的均值为10.48 h,白天睡眠时间均值为6.29 h,24 h睡眠总时间均值为16.82 h,入睡潜伏期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