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词名句: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刘克庄).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81375810
  • 上传时间:2022-04-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0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词名句: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刘克庄)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  [译文]耳畔风声呼呼作响,浪花飞速退去,万里飞行入月宫,原本熟悉嫦娥的真体态 [出典]南宋刘克庄《清平乐》 注: 1、《清平乐》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2、解释: 蟾:蟾蜍,这里指代月亮 姮娥:奔月之嫦娥 粉黛:妇女的装饰品 素面原无粉黛:嫦娥的面貌原来雪白,不搽脂粉 积气蒙蒙:层层云雾迷迷茫茫 桂树:此指月中桂树 3、译文: 耳畔风声呼呼作响,浪花飞速退去,万里飞行入月宫,原本熟悉嫦娥的真面目,容貌雪白不施粉黛 我在月宫四处巡游,俯看人间云雾迷漫醉后偶摇桂花树,人间便刮起阵阵凉风 4、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大方。

      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成就也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其次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 豪放经常与浪漫相伴,惟浪漫至极豪放才能动人心魄刘克庄这首的《清平乐》极尽想象之能事,游览月宫,心骛八极,颇有太白之风 5、刘克庄这首《清平乐》,是布满浪漫主义颜色的作品他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游览月宫的情景 开头“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是写万里飞行,前往月宫风高浪快”,形容飞行之速蟾背”点出月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

      后人就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曾识姮娥真体态”,“曾”字好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原来相识这与苏轼《水调歌头》“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写得同妙素面原无粉黛”,暗用唐人“却嫌脂粉污颜色”诗意这句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强 下片写身到月宫俯看积气蒙蒙”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忧天会掉下来,有人告知他说:“天积气耳从“俯看积气蒙蒙”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 末了“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命意所在用“醉”字、“偶”字好这里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天上,一举一动都对人间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既可造福人间,也能贻害人间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热》诗,末二句说:“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全诗都是费气力写的刘克庄这首《清平乐》则写的轻松明快,与王令的《暑旱苦热》诗比拟,用意相近而表现风格不同 刘克庄有不少作品表现忧国忧民思想,如:《运粮行》、《苦寒行》、《筑城行》等他写租税、写征役,为民请命,都很沉痛这首词“人间唤作凉风”,该也是流露对清平世界的憧憬。

      全首词虽然有深厚的浪漫主义颜色,但是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超尘出世的他写身到月宫远离人间的时候,还是忘不了下界人民的酷热,盼望为他们起一阵凉风联系其他关怀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说这首词也可能是寄予这种思想的,并不只是描写游览月宫的梦想而已夏承焘) 6、这是一首题材新奇、构思极富梦想的作品诗人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人们心憧憬之的神仙世界 上片写乘风飞奔月宫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骑在蟾蜍背上,乘风破浪,飞行万里,前往月宫我国古代神话,月亮里有一座华美的宫殿,住着仙女嫦娥梦想游览天上,亲临前往这种丰富的想象,确能引人神往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我曾看到过嫦娥真正的模样,白净的脸上没有一点儿脂粉的痕迹曾识”二字,用词奇巧,写明自己原与嫦娥相识体态”一词,精确生动,嫦娥翩翩起舞的英姿犹如目前并以美人的“素面”来比皎洁的月色,形象极为鲜亮,画面极为淡雅 下片写身到月宫,关怀民生疾苦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我纵游珠光绚烂、银碧辉煌的月宫,低头一看:层层云雾,一片迷茫身游”、“俯看”四字,恰切地表达了居高纵目、俯视人间的情景以“银阙珠宫”形容月宫建筑的华美,恰到好处用“濛濛”来描绘云雾充满的情状,体物传神。

      这两句写在月宫扫瞄,与上片起首两句写飞奔月宫照顾,明针暗线,浑然天成接着,以生花的妙笔,一下与世间的疾苦挂起勾来:“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我在月宫中喝得大醉,蒙胧之中间或摇了摇枝叶扶疏的桂树,习习的凉风从天而降,人间大声赞扬醉”、“偶”二字,平中见奇,将在月中无意识地摇桂树的情景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偶摇桂树”与生发凉风,原来是两码事,而奇妙地把两者联系起来,写出其必定性,并对人间产生良好的影响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身居月宫而心忧人世的思想感情 7、今夜,我看着窗外一轮淡光澄黄的月亮镶嵌在蓝得发紫的夜空中,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由于我知道那将是我们中国人要制服的下一站蓦然想起刘克庄的那首《清平乐》词: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那是一种多么豪迈与浪漫的情怀!然我现在已经不艳羡了中国人飞天梦化为现实的时刻 8、“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这是宋朝诗人,被世人称为“后村居士”———刘可庄所作,描写了月宫中的漂亮风光和深居在月宫中的仙子嫦娥的容貌。

      《嫦娥奔月》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嫦娥吞下长生不老药后,升天了如今,这个民间故事中的奇异情景已成现实在人类登上月球后,中国的科学家制造了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前不久,有我国航天学家经讨论之后,最终制造出万世瞩目的“嫦娥1号”,今日,它已经围围着月亮在太空中飞行了一段时间,状况非常良好,成为太空中一颗令我们中国人感到傲慢的人造卫星!我国的科学技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9、新月如眉,残月如钩,皓皓满月,像金镜玉盘,在地上仰视着这千古依存的月亮,人们因着自己的心情,把的月亮铺画得五彩缤纷可是,你是否想过,在月亮上俯视地球,那又将是怎么样的呢?诗鬼“李贺和词人刘克庄便绽开其大胆而奇怪的想象,展现月视地球的奇观和由此而生的奇感 其一 李贺《梦天》 老兔寒蝉泣天色,六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眺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其二 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阕珠宫,俯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

      人间唤作凉风 于是我们的咏月诗歌,无论是情感的还是实质的,都从时间和空间立体地呈现出月的奇美来了 10、在没有火箭,没有飞船时,人们觉得具有神力的人可以凭空而起,驾着云头就能潇潇洒洒飞到天上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上,有一女子飞向月亮,衣袂飘飘,被人们释为嫦娥将来几年,中国马上开头探月试验,据说探测器名字即取为“嫦娥”,这真是古老神话和现代科技的完善结合 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个颇具想象和联想力的民族,尽管重于实干,但不乏浪漫颜色中国古人衣服是丝绸的,一升空便随风飘舞起来,我想这是从荡秋千的情景中受到的启发吧无论是麻姑、嫦娥,还是八仙中的何仙姑,不管是传到中国后入乡随俗的佛教菩萨、飞天,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诸神,在升天时都有一种特别的服饰之美 欧洲神话中天使后背长有两个翅膀,太阳神阿波罗、雅典城爱护神雅典娜都长着硕大的羽毛双翅,爱神丘比特及其他小天使们也有着得意的小翅膀相比之下,西方人说起来浪漫,其实更偏于写实;而中国人虽然内敛,但更富于梦想,更有一种诗意的美,更能够将文学的延长和美术的虚幻融为一体中国人实际上很能想,这从对天衣的描述和刻画上就可以看出来 李白在《古风》中写道:“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漂动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诗人依据传奇描述说,在那西岳华山上的莲花峰,峰上有宫,宫前有池,池生千叶莲,那位名叫“明星”的仙女,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空”(《太平广记》卷五十九)仙女雪白的手拿着莲花,凌空步虚,飞升太空身穿虹霓般漂亮的衣裳,披着宽而长的华美飘带诗人想象仙女“明星”邀请他登上了云台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恍忽之间与神仙一起驾着鸿雁飞入高空……多么入神的想象李贺更是在《梦天》中想象与天上的玉女在洒满桂香的月宫小路上相遇:“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玉女身上系着用不同外形玉块组穿成的玉,走路时因玉块相互撞击发出鸾鸟鸣叫般动听的声音刘克庄在《清平乐》词中写道:“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吴道子的壁画创作,被人们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飞动” 我们能说中国人不浪漫吗?《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3月08日第七版) 11、黄昏,暖暖的夕阳穿过窗棂,洒在橡木地板上,凉风送来若有若无的桂花香,这是深秋的味道吧?我的眉目隐在重重阴影之下,这是个能让人安心的位置,哭泣,或是微笑,无人知晓…… 越来越喜爱夜了,尽管孤独经常来敲我的门,失眠、噩梦,习惯了夜半起身,观星、听风、赏蛙鸣……得意其乐。

      一个人的中秋夜,我光脚踩在冰凉的地面上,夜游、赏月,逛遍整个园子,今夜,有多少失眠的人,和我一道,翘首观明月? 凉,是走过草尖的露珠,是凝聚的霜华? 今夜,嫦娥见到同样落寞的我,会不会因而对我青眼,折一枝月桂赠我?那么我又会不会为此而不再迷茫,摆脱这水深炽热的境地? 忆起多年前,几位同窗学子斗文,以刘克庄的《五月十五夜玩月》为题,作文那时,少年不知愁味道,大家写的,多半是爱情故事——那时,豆蔻年华,又怎懂得爱情,总是种种臆想罢了! 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府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12、今日的我,仍是不懂爱情只是想来,嫦娥这般脱俗的人物,心中怎容得下别人?高处不胜寒,她会不会懊悔当年的奔月之举,会不会懊悔今日的孤独……往事已随清风去,最终只能在广寒宫夜夜长叹,与那捣药的玉兔诉衷肠,可叹那玉兔,懂与不懂? 孤独成疾,只能一味沉溺了不知那月中桂子,是否能缓解这孤独之疾? 去留无意,是留恋人间烟火的暖,还是广寒宫里的清冷? 我从未如此靠近你,在这个孤独的夜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