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__诗词《清平乐会昌》原文、译文、写】清平乐会昌译文.docx
5页诗词《清平乐会昌》原文、译文、写】清平乐会昌译文 清平乐·会昌 ___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挺直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934年夏 《清平乐·会昌》诗词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 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 我遍春游山仍正值年华, 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 一气挺直连去东海 战士们远眺教导广东, 那边更为青葱 《清平乐·会昌》写作背景诗人自己曾在1958年12月21日批注此诗时写道:“1934年,形势危险,预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按即《菩萨蛮·黄鹤楼》)一样,表露了同一心境而当时的实际状况亦如此,1933年9月,___亲自挂帅指挥___部队的一百万人向___苏区及周边革命依据地发起了第五次大“围剿”而那时___已基本赋闲,王明一伙“左”倾机会主义者在党和红军领导层中占有肯定统治地位 第五次大“围剿”时,由于___已被调离领导岗位,而被弄去搞什么调研工作,他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得不到实行,红军遭到接二连三的失利,___依据地危在旦夕。
1934年7月,敌人重兵开头向___依据地中心地区推动,形势确如诗人自己所说非常危险 就在这个危险时刻,毛___仍在会昌搞调查讨论,在这一年(1934年)7月23日凌晨,___带领一行当地的高级干部登临了会昌县城西北的会昌山(也叫岚山岭),诗人面临祖国壮美山河,在黎明的清风中感慨万千,遂吟诗一首,以展心曲 但这首诗表面上并未如所说“心情又是郁闷的”在前面即1927年春天,诗人在黄鹤楼头所吟的《菩萨蛮》可以看出诗人当时郁闷雄沉的心境 《清平乐·会昌》诗词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一边展望风景,一边励志警醒,以鼓舞自身常青的斗志 全诗一开头就是破晓时分,诗人随众登临会昌山,随即其次句就发出感慨,虽然来得这么早,但或许更有早行人,以示警策自己也提示他人,其中暗含着应加倍努力,不能有丝毫懈怠的意思 第三句再发慷慨,诗人仿佛又回到了他的长沙岁月、井冈山岁月,那时在湘江畔、橘子洲、岳麓山“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彻夜长谈抱负,登山游泳,他仿佛又看到了过去熬炼的英姿,“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后来,他投入中国革命的洪流,意气风发,教导江山,他是如此爱山,与山有缘。
的确,从1927年秋收起义以来直到写这首诗的夏日黎明,他率领红军将士转战千里踏遍多少青山,从湖南到江西,从江西到福建,又从福建到广东但他依旧青春不减当年,风采仍在虽然他那时已年届40岁,但他深信他真的正值年华,他在年轻时代所点燃的抱负之光永久燃着的是青春的光芒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他的心他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心当然也不会老,他知道他将穷其一生去完成他的事业,他会只争朝夕,永怀一颗年轻的心去迎接更困难、更险恶的挑战而此时他的心是欢畅的,正如古人登山之境界“登山则情满于山” 第四句“风景这边独好”,又一展诗人一贯雄迈之心,走过这么多的高山峻岭,这儿的风景独好,语气急转笃定,自信念怦然跳出,这全在一个“独”字上面,它与年轻时的心境连成了一片,那时他曾“独立寒秋”,今日对这风景又独有心得,景随人意,物随心动,过去与今日交相浑融,得其所哉在我印象中“风景这边独好”已成为现代成语,许多人在赞美某种格外美妙的事物时,都爱用这句话来形容或夸张自己的心情记得有一次有一个人问我为何去南京工作,我就随口吟出:“风景这边独好甚至当一个人问我为什么与某人这么玩得好时,我也说:“风景这边独好可以想象这句话应用极其广泛。
下半阕,表面上是在高山之巅遥望风景,其实早通过风景展望将来诗人在此信念更倍增,不仅仅在此“踏遍青山人未老还要让心灵直抵东海,南下广州,胸怀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打开,容纳八荒万物,从最东边直到最南边,祖国锦绣山川一齐涌入心田 最终二行,原是写战士遥望教导广东风景,其间当然也包括诗人自己,但意不在风景却有更深的意义诗人从郁郁葱葱的延绵青山之间看到了一种更遥远的生活、斗志及将来这也是毛诗的一贯特征,总是蒸蒸而上,总是斗志满怀,总是摒弃颓废悲伤,总是英俊伫立向前看刚刚是“踏遍青山”的过去,又迎来“郁郁葱葱”的将来而此刻又正逢夏天的黎明,可以想见,诗人的心一扫郁闷之情,英雄之气如同“东方欲晓”刚要喷薄欲出,它将向南粤一泻千里吗?而“长征”——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却要开头了 《清平乐·会昌》简介___,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宏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___军事委员会___(1936 ~1976),中国共产党___政治局___(1943 ~1945)和___委员会___(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___人民政府___(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___(1954 ~1959)。
有三子二女长子在朝鲜战斗中牺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