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北师大版)与浙江省编义务教育教材的比较.doc
7页比较领会实践——《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与浙江省编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的比较与思考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平国强 310()03今年秋季,超过50%的区、县(市)将成为浙江省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新教材的使 用,给广大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自身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何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等方 面的设计意图,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比较恰当地把握,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是当前 一•个首要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省教师比较熟悉的浙江省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 学第一册与人教社版和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进行粗略的比较, 以期体验它们在理念、目标、要求、过程、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把握教材,改 革教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稳步、和谐地发展一、教材总体比较(-)全册教材内容、课时的比较1、教学内容比较教 材浙江省编教材人教版教材北师大教材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 减法、11—20各数的 认识、20以内进位加 法和退位减法(只学9 和几、8和几的进位加 法和相应的退位减 法)、应用题10以内数的认识和 加减法、11—20各 数的认识、20以内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不进位、不退位)、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数的认识和 加减法、11—20各 数的认识、20以内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不进位、不退位)、 20以内进位加法和 退位减法空间与图形认识平面图形:长方 形、正方形、二角形、 圆认识物体与图形: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认识钟认识物体: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 位置和顺序(前后、 上下、左右);认识表(整时和几时半)钟表(整时、几时半 和接近整时)统计与概率无无统计(象形统计图和 象形统计表)实践与综合应用无实践活动:数学乐 园、我们的校园实践活动:大家来锻 炼、迎新年数学思想与方法比一比、分一分比一比、分类比较、分类2、课时分配比较(1)各内容领域的课时比较教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 应用数学思想与 方法省编教材652001人教版教材523024北师大教材348125(2)各种课型的课时比较教材总课时新授课练习课夏习课其他课省编教材68312890人教版教材61331882北师大教材5037652(3)数与代数新授课与全朋教材的练习复习及其他内容占总课时数的比例教材总课时数与代数练习复习其他内容课时比例课时比例课时比例省编教材682943%3754%23%人教版教材612134%2642%1424%北师大教材502040%1122%1938%注:数与代数的新授历来是第一册教材的主体内容,全册教材的练习和夏习课也往往 集中在数与代数领域,其课时数的变化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教材在理念、目标上的差异,故 作此比较。
二)简要分析通过对全册教材的内容、课时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总体的信息:1、 就教学内容来看,新教材所涉及的领域比省编教材明显要广,特别是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这两个领域,变化尤为显著在数与代数中,人教版教材增加了 “20以内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教学内容,还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 学习增加到全部的进位加法而北师大教材变化更•甚,不仅增加了 “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 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教学内容,还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学习任务 在第一册里全部完成省编教材中很重要的“应用题”内容在新教材中已没有相关的名称 和课时,而是代之于一定情景下的“用数学”或者是一定情景下的“提出数学问题,解决 数学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人教版教材增加了 “立体图形的认识”,而北师大教材则第一册 只认识“立体图形”,非常明显,实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呈现上是遵循“立体一一 平面——立体”的顺序的,这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是相一致的同时实验教材都增加了增加 T “钟表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材还安排了 “位置与顺序”的学习因此,总体上来说, 这一领域的内容变化也很大与省编教材相比,实验教材还明显地增加了 “比较”与“分类”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 法的学习,并且单独设立单元。
2、 从课时分配来看,新教材与省编教材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数与代数, 特别是数的认识与计算方面的课时,新教材明显地减少,而在“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 数学思想方法”等其他内容方面则显著地增加;(2)新教材中新授课占总课时的比例明 显增加,而练习课和夏习课的比例则明显地减少,尤其是北师大版的教材,变化非常显著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实验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不求方法的一致,淡 化了过多的行为训练二、数与代数各部分内容的比较现行省编教材第一册的主要内容是数与代数,特别是“数的认识与计算”,占了极大 的篇幅,而新教材这部分内容有明显的变化,在观念与教学方法也体现了许多新的要求,与以往比较成熟的教法容易产生冲突,因此,本文就此内容再作进一步比较,以供思考比较内容省编教材人教版教材北师大教材学习内容与编排特点内容划分:1 —5的认 识(1、2和3,4和5)、 5以内加减法、0的认 识、6—10的认识与加 减法(6和7, 8和9, 10的认识与加减法)、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 合、11—20各数的认 识、10加几及相应的 减法、9和几的进位加 法和相应的退位减 法、8和儿的进位加法 和相应的退位减法、 应用题(图画应用题 ——表格应用题一一 文字应用题)。
特点:课时多,编排 细,认数与加减结合内容划分:1—5的认 识和加减法(比大小、 第几、几和几、0的认 识)、6—10的认识和 加减法(6和7, 8和 9, 10,连加连减,加 减混合)、11—20各数 的认识、20以内两位 加减一位数(不进位、 不退位)、20以内进位 加法(9加几,8、7、 6 加儿,5、4、3、2 加几)特点:课时较多,编 排较细,认数与加减法 结合内容划分:1—5各数 的认识、0的认识、 6-10各数的认识、5 以内的加减法、6—9 的加减法、10的加减 法、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合、20以内两位加 减一位数(不进位、 不退位)、20以内的 进位加法(9加几,8 加几,7—2加几)、 20以内退位减法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比多比少问题)特点:课时少,编排 粗,认数与加减法分 离关于数的 组成与分解明确要求学生掌握, 是意义和算理理解的 基础,并且为算法的 掌握服务有比较明确的要求, 可以作为理解意义和 算理的手段,但没有 明确与算法相联系没有明确的要求,基 本不认为是意义和 算理的基础,没有与 算法相联系对算理与算 法的处理有比较明确的算法倾 向:一般说来,10以 内的加减法主张以数 的组成与分解作为主 要的算理基础,以此 来形成算法;20以内 的进位加法更明显地 倾向与“凑十法”,退 位减法则以想加法算 减法为主流算法,同 时教材也不否认其他 算法。
10以内的加减法没有 明显的倾向性,直观 学具操作、数数、数 的组成与分解都可以 作为获得计算结果的 载体;20以内的进位 加法在主张算法多样 化的基础上,将“凑 十法”作为一种重要 的推荐算法来进行教 学无论是10以内的加 减法还是20以内的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法,教材均没有明显 的算法倾向,主张各 种算法具有平等的 地位,算法多样化的 意图体现得比较明 显0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教材与省编教材在“数与代数”特别是“认数与计算”内容的观念和处理上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儿点:1、 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上,实验教材更多地基于对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习观的理解, 强调知识应该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与省编教材比较关注知识本身的体 系结构、重视算法掌握和技能熟练相比,实验教材更明显地将计算内容看作是一个要求学 生去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策略,因而实验教材的计算内容编排设计 更富情景性与问题性,尤其是北师大版的教材,这一特点更加突出2、 在算理算法的处理上,省编教材将数的组成与分解作为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的基础,例如“3+2=5”,省编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因为3和2组成5,所以3+2=5”,因 而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好的技能。
而实验教材对算理 算法的理解则更注重以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意义为基础,例如人教版的教材就淡化了数的 组成与分解作为计算支撑点的作用,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则基本不认为数的组成与分解和算 理算法之间存在思考上的因果关系,因而实验教材在计算内容的呈现上也更重视过程性, 常常使用两幅画面来揭示一个算式,同时,由于关注了算法的多样化,学生的计算技能的 熟练则需要一个比省编教材更长的过程3、 对学习主体的假设上,省编教材比较关注较低层面的学生的能力水平状况,因而 教材重视准备,步了较细,这在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同时,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显得学习 的起点偏低实验教材特别是北师大版的教材,则将学生的能力水平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 面上,充分相信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他的学习具有有效的支持作用,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具有自主迁移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建构知识,这是对学习 主体认识上的进步,但同时并非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教材所定位的层面,这是在教学中需要 关注的三、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比较教材省 编人教社北师大内容比较:大小、多少、高矮分类比较:多少、 长短、高矮分类比较:多少、大 小、高矮、轻重分类要求直观比较单一标准对应、 方法与规 则、间接比 较与推理单一标准、 多种标准 对应、方法 与规则、生活中 的比较与推理单"-标准、多 种标准、生活 中的分类“比较”与“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显然,实验教材与省编教材相比,无论 是内容还是要求,都有了强化。
一方面,从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来看,省编教材中 的比较与分类不足1课时,其地位基本等同于练习而实验教材将这两个内容升格为独立 的学习单元,材料更加丰富,课时明显增加,可以认为,这是《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思 考”领域目标在教材中的体现另一方面,从教学要求来看,实验教材明显不同于省编教 材对这部分内容“直观比较”、“单一标准”的目标定位,而是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比较的 要求上,重视了比较的方法与规则,并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分类的要求上,重视了让 学生感悟“单一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唯一性”和“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应该认 识到,学生对“比较”与“分类”的有效把握,将有助于促进数学的学习实验教材中的其他领域的学习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新增的,与现行省编教 材的可比性不是很强,在此不做展开从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来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的需求任何一次 课程改革及其相应的教材,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以静ih 的观点来简单地评价教材是不客观的,采取“扬弃”的观点来继承与发展,是我们应有的 态度。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