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要点汇总.docx
9页铁路路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要点1路基地基处理工程1.1原地面处理(客专验标4.1.4,4.1.5,4.1.6条)查看设计文件,抽查现场地表清理、地质资料核对、施工资料(施工日志、监理日记、检验批资料),抽检原地面处理质量(采用检测设备进行实体检测)1) 开挖后原地面和设计文件核对情况,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力学检测,每100米不少于2点;需要勘察设计单位进行现场确认的应有书面确认资料2) 路堤高度小于2.5米时原地面压实度符合路基压实度标准,路堤高度大于2.5米时原地面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实体检测方法采用静力触探或贯入度仪检测3) 纵坡、横坡符合设计要求、坡度大于1:5地段设置台阶4) 原地面开挖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避免浸水、冻害;同时作好临时排水措施1.2换填(客专验标4.2.3,4.2.4,4.2.6条)对采用换填处理的路基重点检查其填料种类、换填深度、换填压实质量查看设计文件,核查换填范围、深度、压实指标,尤其是低路堤的压实质量标准设计和现场实际施工质量要求1) 换填路基的深度及范围符合设计要求换填路基底部原状土土质和承载力进行检查,如和设计不符,检查其变更设计资料2) 换填的填料要求: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砾砂,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
碎石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3) 换填路基的压实质量:基床以下路基换填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基床底层压实质量设计要求及路基验收标准的规定1.3岩溶洞穴处理检查岩溶洞穴处理的地质核查记录,设计要求,施工情况,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对处理效果的确认具体抽查岩溶洞穴处理的范围、高程、孔间距、孔深、灌浆压力,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现场渗浆、漏浆和“跑浆”等1) 按设计要求或现场试验确定浆液配合比;确定注浆孔深度、孔距、注浆压力等参数2)预留检查孔,按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3) 利用注浆孔进一步探明地质情况,和设计不符时及时反馈相关单位4) 洞穴处理后设计、监理单位对处理范围、效果予以确认1.4灰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检查工艺性试验情况,原材料情况,施工过程控制重点在地基土的含水量、饱和度复核资料,是否需要设计单位确定变更设计;灰土挤密桩所用的水泥(石灰)的品种、规格、质量,土质,填料配合比资料;灰土挤密桩成孔、孔内回填资料;灰土挤密桩桩间土处理效果(可采用检测手段)1) 工艺试验:施工前进行工艺试桩,试桩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灰土配合比、施工机具和施工方法。
2) 施工过程:a.施工前土体含水率接近最佳含水率,含水率小于12%时应采取加湿措施;b.孔底夯实,孔内填筑的灰土符合设计要求c.成桩后及时碾压桩头,压实度符合设计d.雨季及低温季节施工时是否采取防雨或防冻,防止灰土和涂料受雨水淋湿或冻结3) 质量标准:a. 桩顶标高及直径符合设计要求;b.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应符合设计要求;c.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桩间土的干密度和压缩模量应符合设计要求1.5浆体喷射搅拌桩浆体喷射搅拌桩检查工艺试验情况,浆液质量,施工记录及监理旁站记录1) 工艺试验: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设备、钻进速度、喷浆数量、浆液的配比、比重、压力等技术参数,检验成桩效果,每种成桩工艺的试桩不少于2根成桩工艺试验报告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全面施工及时对已完成的搅拌桩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以复核设计参数2) 浆液质量:对固化剂和外加剂的质量进行检验,其品种、规格、检验报告符合要求浆液按工艺试验和设计确定的配合比配置、搅拌均匀可现场对浆液的比重进行检查3) 施工过程控制检查:a、 设备满足施工需要,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交底b、 搅拌机械配置自动记录仪,并在检定有效期内c、 单桩喷浆量符合设计要求,钻头下降和提升速度、供浆速度、复搅深度符合工艺试验要求。
4) 施工过程中停浆应进行重叠接桩,停浆时间超过3小时应进行补桩5) 技术资料:施工记录齐全,对每根桩的深度、搅拌时间、用浆量均进行记录监理旁站记录和施工记录相吻合对搅拌桩进行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符合设计及验标的要求1.6、CFG桩检查其拌合物质量,成桩工艺试验,钻孔灌注过程,桩体质量保证措施及技术资料1) 拌合物质量参照混凝土专业检查要点进行2) 成桩工艺试验:正式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复核地质资料,成桩设备、工艺、试打顺序是否合适,确定打桩及提升速度和每桩灌注拌合物的数量,试桩数量不少于2根3) 施工过程控制一(振动沉管)a沉管和机架应有进尺标志,钢管内径不小于设计桩径b沉管记录齐全,每米记录电流一次,拔管速率按工艺性试验要求进行c记录每根桩的灌注量,不少于工艺试验确定的灌注量4) 施工过程控制二(长螺杆钻)a机架上应有进尺标志,钻头直径不小于设计桩径b钻到设计深度后应先泵料后提升,泵料、提升的速率符合工艺性试验的要求c记录每根桩的灌注量,不少于工艺性试验确定的灌注量5) 检查桩径、桩距、桩长、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6) 检查试验检测报告,桩体质量检查满足以下要求:a桩体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b桩体完整性符合设计要求以小应变法检测,检测检验批为总桩数的10%7)检查承载力检测报告:按设计要求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或单桩承载力,检验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3根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8)褥垫层:材料、厚度、压实、土工织物的设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9)桩体保护:桩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机械推土1.7、打入桩检查桩出厂质保资料,打桩工艺性试验资料,承载力检测资料,现场检查打桩过程1) 桩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桩进场前对生产厂家进行考察,并取2组进行试验检验b桩进场后进行外观检查,对不符合验标要求的进行修补或退场2) 工艺试验正式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每种地质条件、成桩设备完成不少于2根试桩,试桩报告报监理单位批准3) 打桩过程a打桩过程中随时检查桩身垂直度,保证桩身垂直b打入深度按设计深度和最终贯入度双指标控制,以设计深度为主c按设计要求进行接桩,对焊缝进行检查焊缝冷却后方可打桩4) 承载力检测按设计要求进行单桩承载力检测,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1.8、桩帽板、筏板(1) 桩帽板、筏板施工前,桩体检验合格2) 桩帽板定位应和桩体同轴线3) 桩帽板、筏板混凝土质量参照混凝土专业检查要点1.9堆载预压检查填料土质,沉降观测设施保护情况,观测方法和数据。
1) 不得使用淤泥土或含垃圾杂物的填料,填筑过程应按设计要求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预压土污染填筑好的路基2) 堆载预压时保护好沉降观测设施1) 堆载预压填筑过程中同步进行地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堆载预压土的填筑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路堤安全稳定2)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工程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筑监督检查应对工艺性试验和现场填筑压实情况检查,工艺性试验重点检查试验确定的填料种类、压实机械配置、填筑厚度、压实工艺,对细粒土填料特别注意最佳含水率的确定同时对已完成的地段进行压实度检测和开挖检查2.1原材料(3) 路基填料种类、规格符合设计要求4) 浸水路基的地段填料应采用渗水土填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5) 对路基填料的料源地和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查6) 对路基土工合成材料进行检验,土工合成材料应避免浸水、暴晒2.2填筑过程控制(1) 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2) 每层填筑厚度不超过工艺性试验确定的填筑厚度,纵向搭接宽度不小于2m,上下两层搭接不小于3m,纵向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3) 改良土采用厂拌法施工、含水率控制在工艺性试验确定的范围内4)填筑时做出路面横坡及临时排水措施,避免水浸路基 2.3填筑质量检验(1) 对路基填筑质量进行实体检测,分别检测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等指标。
2) 对改良土增加检测无侧限抗压强度、石灰改良土采用滴定法检测石灰含量2.4沉降观测(1) 路基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作好保护2) 沉降观测精度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3) 沉降观测频率按设计要求执行,结果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3路基过渡段填筑工程监督检查应对工艺性试验和现场填筑压实情况检查,同时对已完成的地段进行压实度检测和开挖检查工艺性试验重点检查试验确定的填料种类、压实机械配置、填筑厚度、压实工艺;现场检查重点对填筑范围、填筑宽度、基坑回填、小型机具夯实的情况进行检查3.1原材料(1) 过渡段填料种类、规格符合设计要求2) 过渡段填料掺加水泥时做到随拌随用,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3) 对过渡段填料的料源地和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查4) 过渡段处桥涵基坑回填采用混凝土填筑3.2填筑过程控制(1) 涵洞过渡段对称填筑2) 过渡段距桥涵2m以内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夯实,2m以外采用机械压实3) 过渡段和桥台锥体回填应同步,避免出现纵向接缝4) 过渡段的长度、宽度符合设计要求5) 过渡段每层填筑厚度、压实工艺符合工艺性试验结论3.3填筑质量检验(1) 对路基填筑质量进行实体检测,分别检测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等指标。
2) 开挖过渡段检查其填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掺加水泥时对水泥含量进行检测3.4沉降观测(1) 路基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作好保护2) 沉降观测精度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3) 沉降观测频率按设计要求执行,结果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4) 4路基基床填筑监督检查应对工艺性试验和现场填筑压实情况检查,同时对已完成的地段进行压实度检测和开挖检查工艺性试验重点检查试验确定的填料种类、压实机械配置、填筑厚度、压实工艺对于基床表层应注意其表面平整度及成品保护,避免被站后工程施工损坏4.1原材料(1) 基床底层和基床表层填料种类、规格符合设计要求2) 浸水路基的地段填料应采用渗水土填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 对路基填料的料源地和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查4)对路基土工合成材料进行检验,土工合成材料应避免浸水、暴晒4.2填筑过程控制(1) 基床底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2) 基床表层的下层按“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组织施工、上层采用摊铺机施工2) 每层填筑厚度不超过工艺性试验确定的填筑厚度,纵向搭接宽度不小于2m,上下两层搭接不小于3m,纵向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3) 改良土采用厂拌法施工、含水率控制在工艺性试验确定的范围内。
4) 填筑时做出路面横坡及临时排水措施,避免水浸路基4.3填筑质量检验(1) 对路基填筑质量进行实体检测,分别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等指标2) 对改良土增加检测无侧限抗压强度、石灰改良土采用滴定法检测石灰含量4.4沉降观测(1) 路基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作好保护2) 沉降观测精度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3) 沉降观测频率按设计要求执行,结果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表表2.4.4 路基压实系数、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各标准指标对照表: 规范名称 工程部位 压实系数K 地基系数K30 (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