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毕业论文.doc
19页《围城》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ABSTRACT II绪论 1一、 《围城》象征主义手法概述 2(一) “围城”与象征主义的内涵 2(二) 《围城》中象征主义简述 3(三) 《围城》象征主义手法的主旨 3二、 《围城》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5(一) 《围城》象征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5(二) 研究《围城》象征主义手法的目的 6(三) 象征主义对《围城》的影响 7三、 象征主义手法在《围城》中的运用 9(一) 生活层面的运用 10(二) 文化层面的运用 12(三) 哲理层面的运用 14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绪论自40年代以来,就有不少人对《围城》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象征主义手法在 《围城》中的运用的研究研究《围城》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学者们主要是对 《围城》所揭示的内涵及其象征手法在小说中各层面的运用的研究研究者或读 者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既可以从作者方面对《围城》内涵进行理解,也可以根据 口己的想法加以理解小说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生活 层面的运用、文学层面的运用和哲理层面的运用随着对钱钟书文学的不断深入 研究,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钱钟书《围城》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进行 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学者们也可能会对《围城》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文化 和哲理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还可能对《围城》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这一课题 指出更多的不足之处一、《围城》象征主义手法概述(-)“围城”与象征主义的内涵小说标题《围城》有着深刻的象征主义内涵钱钟书先生选“围城”作小说 的标题揭示了作者所耍表达的观点,可以用小说中的原话作答:“爱情、婚姻Z 事好比一座被帀困的城堡,已婚的人处于被围Z城里,极力要冲出城去,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爱情、婚姻是这样,事业困境是如此,人 们的人生困境又何尝不是这样,上句话中“被围困的城堡”象征着人生无常Z困 境人们始终跳不出人生中一座又一座的“围城”围城”的另一层彖征意是,影射了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的“围城性”,即任何外來的东曲都在它的围困中变质走样[1] (217)另外有人认为围城这个喻彖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围城代表了人的心理的困境这是畏缩和欲望妥协的产物一方血, 我们的身体耍求实现享受,于是导致欲望的膨胀,人的心理产生了张力;另一方 面,我们在而对社会压力和别人的限制时,又渴望退回平静状态,产生畏缩的收 缩力,欲望在不能实现中膨胀的达到人所忍受的临界点一一于是,畏缩和欲望妥 协成为人在其中摇摆不定的围城。
第二,《围城》代表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困境没有没有人的社会,更没有没 有社会的人人总是耍和社会发生种种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的,人不可能摆脱社 会性所以,在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影响力为半径的圆中,人的纷繁复朵的社会关 系交织成为密密麻麻的网络,这是人达成自我和社会价值统一的途径,也是无形 中的枷锁和束缚在这张网F, “时來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门由”我们没 有办法摆脱的止是这种看似无可抗拒的影响力,一旦经过不合理制度的积累和扭 曲、虚伪人性的充实就会将人的自由、生命和理想压缩在帀城Z中,形成一种可 怕又可恋的困境——理想与现实的剧烈摩擦与孑盾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引入中国文坛关于象征主义的含义,一般是指创作方法,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所耍阐述的不是现 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来口象征一词,它在希腊文 (Symbolon)中的原义,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 示衔接”的信物,⑵斶后来逐渐演变为“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象 征IT占有Z,它是联想的一种方式,即把眼丽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 物联系起來,形成独待的新的意境。
40年代钱钟书写《围城》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围城》中彖征主义手法 是指整部作品都充满着象征,它不是个别词旬的象征,也非段落部分的象征,而是 整部作品的形象体系都具有象征性,它隐喻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象征主义乎法强 调整部作品的象征性,直接表达主观感受,象征的内涵较虚特:点《围城》中象征主义简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刚问世时,因为政治 原因很少有人看过,更谈不上对它的研究了直到80年代,才重新被发现,以致 有人把这部小说拍成电视连续剧后,钱钟书的《围城》影响才变得更大,夏志清 教授曾经评论这部小说“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 是最伟大的一部”⑶屈)虽然也有人认为“《围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部伪 经”⑷⑴但大多数学者对《围城》的评价是肯定的《围城》中的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非常明显,标题就是一个象征,它象征了 人生困境,预示了人的一生总是从一座围城跳入另一座围城Z中,反反复复没有 了结局彖征主义手法在《围城》中的运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生活层而的运用, 文学层面的运用和哲理层面的运用其中生活层面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方鸿渐的罗曼史;第二,方鸿渐的“回归”。
文学层面的运用包括两个方血:第 一,它把心理分析的方法成功的运用于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将人物的心理描摹 的恰到好处,细致入微;第二,它能够成功的运用幽默的笔调调侃和揭示国民的 劣根性,同时不失分寸的上升到人类普遍的哲学高度这是十分难得的一方面, 它在当时有很强的社会警示和讽刺价值,成为一个时代风貌的写照;另一方面, 它的现实作用超越了其他任何当代小说,即使巴金、茅盾也要望尘莫及,我们的 现实困境和《围城》中的困境何其相似!哲理层面的运用则表现在:《围城》是 作者人生哲学思考的深入浅出的阐发,正像作者说的,“是锚铢积累写成的”⑸ (泅这其中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对中国国民劣根性 的思考,也融入了作者贯通中西的比较和总结所以,《围城》是跨时代、跨地 域的哲学化的文学作品其思想的深刻恐怕只有魯迅先生的杂文可以与Z比肩三)《围城》象征主义手法的主旨《围城》主要讲述的是男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回国后的一些经历,即留学归 国的船上跟鲍小姐的恋情——在英老家发表的忘词演说——在上海帮前岳父银行 做事及与苏文纨的恋情——三闾大学的途中及教书生涯一一与孙柔嘉的婚姻生活 (最后以孙柔嘉的离开结局)。
从方鸿渐的生活经历来揭示《围城》所蕴含的深 刻的彖征寓意,正如小说中所说:婚姻如同“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人生又何不如此呢?人们总是从一座围城跳入另一座 围城,却始终无法超越围城人类是软弱的,总是在永不停息的追求中挣扎,虽 然失败了,但又希冀着新的重来,这样循环往复,永无终局因此,人们注定摆 脱不了被围城围困的命运⑷髓小说给人以深刻的启发,象征主义在《围城》中的运用尤为突出:第一,生 活层面的运用:方鸿渐和三位小姐的恋情(鲍小姐、苏文纨、唐小芙);方鸿渐 和孙柔嘉的婚姻生活;方鸿渐的三次回归可以看出,方鸿渐是失败者的一•分子 他的求学是失败的,他的事业是失败的,理所当然地,他的恋爱也不可能成功 方鸿渐在不断的失败中陷入了不可门拔的围城里第二,文学层面的运用:一方 面,它把心理分析的方法成功的运用于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将人物的心理描摹 的恰到好处,细致入微;另一方面,它能够成功的运用幽默的笔调调侃和揭示国 民的劣根性,同时不失分寸的上升到人类普遍的哲学高度这是十分难得的第三, 哲理层而运用:《围城》揭示的不仅是20世纪30、40年代人性的困境,也不仅 仅是中国人的人性困境,而是整个人类面临的人性困境:在追求与退缩Z间摇摆 不定的苦闷与彷徨。
《围城》是作者人生哲学思考的深入浅出的阐发,止像作者 说的,“是锚铢积累写成的”⑸册〉这其中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对中 国历史的思考,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思考,也融入了作者贯通中西的比较和总结 所以,《围城》是跨时代、跨地域的哲学化的文学作品二《围城》象征主义手法分析(-)《围城》、象征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天地玄黄、生死未卜的年代,在这个中国历史 正经历着少有的“奇劫巨变”的时代里,这就口然给人们(包括作家)带來了社 会心理与价值观念上的空前复朵和混乱文学文化界人物中既有卖身求荣公开附 逆的,也有宁折不弯坚持以各种可能的形式进行文化与文学的抵抗的,既有一群 “常常为着生活而写作”并以“一种新兴的市民的气象”务实地生活着的作者, 也有一些“视文学为精神的乡土、以写作为一•种反抗现实方式的具有浓厚浪漫气 息的文学信徒”I"的而钱钟书则是怀着对人生、社会、历史、人性的怜悯“忧 世伤身”来创作《围城》的侶吨1935年至1937年,钱钟书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⑼(曲在这期 间正是弗洛依德的芦誉发展到了顶峰、精神分析说处于昴盛Z际,他的创作受到 了很大的影响。
40年代末刊行的《围城》书中,数10次使用了 “浅意识”这个词 [冊创)在法国巴黎大学进修了一年后,于1938年9、10月间回国,在清华大学(当 时已并入西南联大)任教授当时,钱钟书的父亲(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在湖南 蓝田帮助友人创建国立师范学院,1939年秋,钱钟书去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 任并照顾父亲1941年回上海探亲,因珍珠港事变,“他就沦陷在上海出不去了” [11] 22)钱钟书和妻了杨绛在上海艰苦度□1944年,有一次钱钟书看杨绛编写的 剧本上演,回家后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非常高兴,鼓励他写,并且兼起劈 柴生火烧饭洗衣的家务,钱钟书每写完一章,杨绛就急切地阅读到1946年几近 完成并在由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上连载,从1946年2月25日1卷2期到 1947年1月1 口 2卷6期全部连载完毕在《围城》原序里,钱钟书表露了自己写《围城》时的心情:“这本书整整 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 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锚铢积累地写完”⑸⑴同时,钱钟书写《围城》时止在 写学术专著《谈艺录》,据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写到,当时钱钟书有 一种惶急和惆怅的情绪,这些情绪在同时创作的一些诗歌里可以找到影了。
象征 主义成为他表露心态的最好手法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是当时欧 洲一部分知识分了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他们不敢正视现实, 不愿直接表述口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 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彖征性的艺术40年代现实主义占统治 地位,彖征主义早已衰落,仅仅成为一种表现手法,但在《围城》获得了新生)研究《围城》象征主义手法的目的夏志清教授曾经评论这部小说“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 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⑷(282)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围城》主要的象征意义有二:第一,两 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传统恰似一座封闭的、腐朽的、摇摇欲坠的巨大堡垒,在四周 围着坚壁的“堡垒”里,渴望进步的知识分子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就 只能用无端的争执和令人啼笑皆非的举止來排遣压抑;第二,那一群知识分了企 图冲破显示婚姻的桎梏,III时代的婚姻只能让这些知识分了一生就从一座“城” 跳入另一座“城叮g)学者刘勇指出《围城》不仅可以象征婚姻的约束,也可以象征人与人Z间的 疏隔,还可以隐射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的“围城性”,即任何外來的东西都在它的围 困小变质走样;“被围困的城堡”整体彖征人生无常Z困境O [1](217)学者王家平直接引用了钱钟书《围城》中的原话“适才火铺后那个破门倒是 好象征。
好像个进口,背后藏着深官大厦,引得人进去了,原来什么也没有,一 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以一扇破门为喻,作者所道破的是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