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期中).docx
11页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期中)1. 地壳中硅元素的质量约占 26.3%,硅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S B. Si C. SI D. Sn 2. 属于钾肥的是 A. K2CO3 B. NH4NO3 C. CaHPO4 D. NaNO3 3. 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钻石 B.活性炭 C.石墨 D.碳酸4. 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加碘食盐 C.硫酸铜晶体 D.泥水5. 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 B.牛奶 C.蒸馏水 D.珍珠奶茶6.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露置于空气中的浓盐酸质量变小7.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是 A. KNO3 B. Mg C. CuCl2 D. NaCl 8. 人体中的一些体液的 pH 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胰液:7.5∼8.0 B.血液:7.35∼7.45 C.唾液:6.6∼7.1 D.胃液:0.9∼1.5 9. 《本草纲目》记载了一种名为升丹(HgO)的药物,HgO 中 Hg 的化合价是 A. -2 B. 0 C. +1 D. +2 10.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 B.放出热量 C.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发出白光11. 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大理石做建筑材料 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稀盐酸用于清除金属表面氧化物12.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SO2+2KOH=K2SO3+H2O B. CH4+2O2====点燃CO2+2H2O C. Mg+2HCl=MgCl2+H2↑ D. CuSO4+2NaOH=Na2SO4+Cu(OH)2↓ 13.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装置气密性B.取用块状固体C.取用粉末状固体D.读取液体体积14. Cu(NO3)2 受热能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O2 B. NO2 C. CO D. NH3 15. 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16.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热胀冷缩,说明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碳酸分解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说明原子是不可分的17. 为完成相关实验所选择的物质正确的是 A.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白磷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生石灰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D.检验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胆矾18. 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泥沙和少量硫酸镁,用该样品进行如下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甲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向溶液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C.若操作 II 是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则固体乙是氯化钠晶体 D.若操作 II 是降温结晶、过滤,则固体乙是硫酸镁晶体19. 根据相关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A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大量的热中和反应放热B某黑色固体放入无色溶液中有气泡产生黑色固体是催化剂C5 g蔗糖放入100 g水中称得溶液质量为105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金属甲、乙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金属甲表面产生气泡金属活动性为甲大于乙 A. A B. B C. C D. D 20. 将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的稀硫酸逐滴加入到氧化铁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n)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m)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M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 FeSO4 B. a g 该稀硫酸中含溶质 b mol C. N 点对应溶液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为 10% D. M 点开始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21.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化学,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引起酸雨的物质有 ;久置的石灰水中常会出现白色沉淀,这是因为 吸收了空气中的 2) 海洋中也蕴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我国可燃冰开采能力不断提高,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CH4,CH4 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由 种元素组成,1 mol CH4 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3) 人们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甲醇(CH4O)等物质上述产物中,常用于金属冶炼的氧化物是 ;CH4O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 某小组设计实验,以氧化铜为原料制取铜1) 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铜,气体 M 是 ;实验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该气体后再加热,原因是 2) 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制取铜 步骤分析I将氧化铜放入过量稀硫酸中,微热加入稀硫酸需过量,目的是 .II向步骤I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铁,过滤现象: ,有气泡产生.III向步骤II得到的固体中加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过量稀硫酸,过滤滤液的成分是 . 23. 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 ∘C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 t1∘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3) t2∘C 时,80 g 乙放入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可以得到该温度时乙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 g4) 将 t2∘C 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 t∘C(t1 5)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0.1 mol 二氧化碳,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25.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1) 由步骤 IV 观察到的现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 a.一定有碳酸钠b.定有氢氧化钠c.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d.至少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2) 气体 C 是 ,溶液 D 的颜色是 3) 白色沉淀 E 的化学式是 4) 上述实验不能确定的成分是 为确定该成分可对原实验过程做如下改进:方法一:步骤 III 前,先向红色溶液B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硝酸钡溶液呈中性),通过观察 得出结论方法二:称量沉淀 E 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 的质量,称量 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 的质量,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答案1. 【答案】B【解析】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是 Si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C5. 【答案】A6. 【答案】C7. 【答案】D8. 【答案】D【解析】A选项:胰液的 pH 范围为 7.5∼8.0,显碱性,故A错误;B选项:血液的 pH 范围为 7.35∼7.45,显碱性,故B错误;C选项:唾液的 pH 范围为 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C错误;D选项:胃液的 pH 范围为 0.9∼1.5,小于 7,显酸性,根据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 pH 最小,酸性最强,故D正确。 故选D9. 【答案】D【解析】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 HgO 中,Hg 元素的化合价为 x:x+(-2)=0,则 x=+210. 【答案】C【解析】木炭在氧气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木炭减少,产生了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1. 【答案】B12. 【答案】D13. 【答案】A14. 【答案】B【解析】 Cu(NO3)2 受热分解能产生一种有毒气体,Cu(NO3)2 中含有铜、氮、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 NO2,不可能是一氧化碳、氨气,因为硝酸铜中不含碳元素、氢元素,氧气没有毒性15. 【答案】A【解析】A.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A错误;B.通入氯气可以杀菌消毒,故B正确;C.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C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部分有害物质,故D正确16. 【答案】B【解析】A、尘土飞扬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说明是宏观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错误;B、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B正确;C、热胀冷缩,说明微粒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D、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故D错误。 故选B17. 【答案】C18. 【答案】B19. 【答案】D20. 【答案】B21. 【答案】(1) N2;SO2;Ca(OH)2;CO2 (2) 有机物;2;6.02×1023 (3) CO;2CH4O+3O2===点燃2CO2+4H2O 【解析】(2)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CH4,CH4 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有碳、氢 2 种元素组成,1 mol CH4 中约含有 6.02×1023 个碳原子故答案为:有机物;2;6.02×10233) 人们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甲醇(CH4O)等物质上述产物中,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常用于金属冶炼的氧化物是 CO;CH4O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