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学评论论文.doc
4页传统与现代的结合_文学评论论文 摘要:从传统意义上说,“男旦”就是戏曲中男扮女装、男唱女腔的角色,是戏曲表演行当的类型之一,在中国古典戏剧史上曾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强调原样传承李玉刚的表演形式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男旦”的定义,而更多地是他以现代社会观众的审美需求为标准,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流行元素并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从唱腔、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都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关键词:李玉刚;传统与现代;结合;表演形式 从传统意义上说“男旦”就是戏曲中男扮女装、男唱女腔的角色,是戏曲表演行当的类型之一,在中国古典戏剧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形式戏曲中角色的扮演是很严格的,不仅要求演员有过硬的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还要求演员对饰演角色传统表演的原样传承最著名的男旦表演艺术家要属梅派京剧大师梅兰芳2006年由星光大道走出来的草根明星李玉刚,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男旦”,我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李玉刚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京剧基本功训练,因此他的表演并不具备基础的京剧基本功底,那就更谈不上原样传承了所以,他的表演形式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男旦”的定义。
李玉刚的表演更多的是,他以现代社会观众的审美需求为标准,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流行元素并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从唱腔、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都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李玉刚探求出的新的表演形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进行简要分析 一、唱腔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以唱通俗歌曲出身的李玉刚,可以说是靠着演唱梅兰芳大师的经典曲目才成名的,这里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继承设想李玉刚演唱的只是一般的流行曲目,同样的嗓音同样的扮相,则也不可能会一举成名并被引进中国歌剧舞剧院,而只会如昙花一现般被这个形式多元化、大众的审美也复杂多变的时代娱乐之后忘却因此,探求新形式的演唱方法是社会趋势的必然 如果仅仅靠唱女声通俗歌曲,李玉刚的艺术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形式,他必须从传统上寻根西安有名的梅派京剧表演艺术家马洪才对他说:“你的反串从根本上说算不上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也只是哗众取宠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还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造诣从此李玉刚把京剧——中国的国粹,作为自己演唱中的灵魂所在但不是科班出身的他给观众演唱传统京剧并不现实,因此,他经过探索和尝试,在传统京剧剧目的演唱中加入了现代通俗歌曲的元素,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戏曲演唱形式。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通俗歌曲中加入戏曲唱段的典例《新贵妃醉酒》 “社会是艺术的本源①李玉刚的这种新形式的戏曲演唱方法在当下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迎合了现代社会观众的审美需求传统京剧现在已不受人们重视甚至被束之高阁,传统艺术要想发展必须符合现代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而这种需求也迫使加入现代元素的艺术形式的出现 二、表演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舞台上的李玉刚宛若天仙,“她”把中国古典美女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举手、投足都楚楚动人她”那柔美的体态,轻盈的步伐,温柔的眼神,一个男人竟可以把古代女性的美发挥到极致!这中间有他娴熟的传统表演功底,也有他对古代美女的理解,再加上现代音乐和造型的包装,这样一个现代人眼中的古典美女便活生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一)传统技艺的运用 梅派京剧表演的重点在于眼神和兰花指,因为服装的原因演员穿上戏服后只能露出脸和手,有时甚至不露手而眼神的训练就成了重中之重,李玉刚从书上看到,梅兰芳是这样练眼神的:看远处的大雁从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看河里欢快的小鱼游来游去他学着大师的方法苦练眼神,因为他知道眼睛最为传神,不仅是传统戏曲表演最重要的,也是任何一种表演形式的精髓于是就有了现在观众的评语:“李玉刚在《贵妃醉酒》中那眼波流转间的柔情、举手投足时的娇媚、勾魂夺魄的感性力量在他的表演中无不充满了女性的娇柔,他那一个眼神的传递,充满了无限的柔情,眼光流转之处,似要将人魂也勾住,含情脉脉。
李玉刚还从京剧传人胡文阁那里学习他丰富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经验,使自己的表演以传统京剧的技艺为根基 (二)现代元素的加入 李玉刚师从著名的舞蹈家沈培艺老师学习舞蹈和舞台表演,经过无比艰辛的训练,他的“身段”终于练成了于是,他可以在表演中加入更多的现代舞蹈元素,配合上专门打造的现代音乐和伴舞,他极富视觉冲击力的表演立刻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其中最有看点的,莫过于他的水袖和翻身长达24米的彩虹长绸,伴随着他的舞姿,千姿百态,令人拍案叫绝翻身一走就是五十多个,超出了以往任何戏剧表演的翻身,同样让人目不暇接,拍手叫好! 李玉刚的表演无疑也是成功的,这跟他的努力尝试和对艺术的执着是分不开的 三、化妆和服装的创新 李玉刚那妩媚动人的扮相和轻盈飘逸的服装,都非常符合现代社会观众的审美情趣这些‘新面貌’体现着人的艺术创造智慧与艺术探索精神,体现着人们对社会生活、情感、精神等方面的观察、体会的深度和广度,更体现着创造者对‘原材料’的灵活性把握和综合性运用②李玉刚是勤奋的同时他也是聪慧的、细心的,他擅于探索发现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以此来创造和完善自己的艺术形式 (一)化妆的创新 传统戏曲中演员的化妆有严格规矩,舞台妆非常浓重。
当李玉刚最初在歌厅表演戏曲的时候,他发现观众很难接受这种大色块大油彩的妆容经过苦思,他决定自己塑造一个全新的、观众能接受的形象他买来各种服装时尚类杂志,学上面美女的形象打造自己抛弃戏曲用的油彩,买现代化妆品,尝试过上百种口红、腮红、眉笔,还拜著名化妆师毛戈平为师,学习世界一流的化妆技术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探索,李玉刚终于研究出一套新的舞台妆化法,妆成后清新亮眼,宛如自然天成 (二)服装的创新 为了设计出适合新演出市场的服装,李玉刚向毛戈平的老师蓝玲学习舞台服装设计,同时拜师学习绘画经过名师指点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舞台服装设计法李玉刚倾其全部积蓄来塑造一个让观众接受的个人形象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标准:美现在,李玉刚每场演出都是自己动手化妆和制作服装,并且每场都会收到惊艳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艺术贵在创造,而这个创造是在原有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李玉刚创造的这种艺术形式,就是在中国传统京剧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然而我们京剧界的人士,不能接受甚至极力反对他对梅派经典剧目的“创造”,认为他破坏了这些经典剧目的演绎贝多芬之所以被誉为古典交响曲伟大的革新家,就在于他没有停留在因袭、模仿的阶段上。
他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脉搏,顺应了时代精神和美学发展的新要求,对交响曲这一结构庞大的体裁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③”李玉刚的创造不必也不可能会对梅派艺术做前所未有的改革,他只是在借鉴、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艺术理念,一种把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去演绎的理念 李玉刚辛苦探求的这种被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难道不是对传统艺术很好地创造吗?梅兰芳大师创造的梅派京剧艺术,已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瑰宝前人的艺术成就已成既定,是不会被改变或者湮没的经典理应被后人传承和发扬创新就如莫扎特、贝多芬的很多经典旋律都被现代人用到流行歌曲中一样,只有用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形式再度演绎,经典才能更容易被后人记住梅派经典曲目正是在李玉刚的演绎下,才被更多人所了解而且当下正是“男旦”极缺,几无后人的时代,出现李玉刚这样热爱并把“反串艺术”演绎得十分出色的艺人,理应给予重视却遭反对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梅派艺术在几十年后永远被人们的记忆封存? 然而李玉刚并没有因外界的压力而放弃追求自己的艺术创新,相反他更加努力,用他的话说,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为了他心中完美的艺术形式不断地探求着,摸索着 2009年2月23日,对李玉刚来说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庆贺的日子,他拿到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大红“聘书”,正式成为这个中央级艺术院团的独唱演员。
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对李玉刚作出评价:“他的艺术是过硬的,尤其是在吸收梅派京剧典调基础上,大胆创新,加入歌曲、舞蹈等综合艺术手段,开创了自己的一种表演形式他借用传统艺术,有继承、有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青年表演艺术家这证明李玉刚创造的新形式得到了最大的肯定 2008年年末,李玉刚在日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年”的演出,在与日本最具人气的歌舞伎表演者早乙女太一合作之后,李玉刚更加坚定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日本的“女形”艺术登峰造极,从事“女形”表演的艺人也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这让李玉刚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更加增强了他探求新形式的信心 在荣誉背后,李玉刚探求新表演形式的经历艰辛而漫长,在这条坎坷的道路上,他顶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没有怨言只有不懈的探索,最后我希望李玉刚在他探求的新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注释: ①于润洋.对一种社会学派音乐哲学的考察[J].中国音乐学 1995年第一期 ②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第157页 ③程民生等著.音乐美 纵横谈[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第135页。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对一种社会学派音乐哲学的考察[J] .中国音乐学 1995 (3). [2]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程民生等著.音乐美 纵横谈[C]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 蒋婧,聊城大学音乐学院09级研究生,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2008年7月毕业于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