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践论》及《矛盾论》解读.ppt

1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0246348
  • 上传时间:2018-08-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6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l l 《实践论》及《矛盾论》解读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国平一、《实践论》与《矛盾论》写作背景二、《实践论》主要内容(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二)认识的辩证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三)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四)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三、《实践论》的意义四、《矛盾论》主要内容(一)两种宇宙观(世界观)——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三)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四)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五)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五、《矛盾论》的意义l 一、《实践论》与《矛盾论》写作背景l 分别写于1937年7月和8月,时值中国革命的 生死关头,而当时党内存在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两种错误思想倾向为了清算这两种错误倾向、 端正思想,以对付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毛泽东 写了这两篇经典论著 l 所谓经验主义,就是把经验推向极端,迷信 事必躬亲的经验和照搬别人行之有效的经验,拒 绝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拒绝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 用 l 所谓教条主义,就是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 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 的思想作风。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 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 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标准 l 二、《实践论》主要内容l (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的基本观点l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包括 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 活动等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l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从实践到认识, 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l 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 阶段(感性认识);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 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理性认识)l 然后认识运用于实践,产生新的认识 l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l (三)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l “唯理论”: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 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 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l “经验论”:以“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在感 觉中”的原则为前提,认为一切真知必然起源于 感觉经验,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感觉经验是认识 唯一可靠的来源。

      l l (四)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l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 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 己的主观世界l 结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 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 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 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 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 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l 三、《实践论》的意义l 是毛泽东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 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 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认真学习它 ,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参与实践,收获成功l 四、《矛盾论》主要内容l (一)两种宇宙观(世界观)——形而上学与唯物 辩证法l 1、形而上学:(1)“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 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的” ;(2)事物“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 所的变更”;(3)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 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l 2、唯物辩证法:(1)“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 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 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 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 2)“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事物和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 第二位的原因” l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l 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互 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l 1、矛盾的普遍性: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 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 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 l 2、矛盾的特殊性l (1)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可归纳为两个意思:事物 矛盾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它的发展形式各有各的特点; 同一矛盾,在它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表现形式也不一 样 l (2)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表现为:特殊的事物和普遍的事物 是互相联结的; 在一定的情形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可以互相转化 l (三)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论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 在许多矛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那种起着领导的 、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那些被领导的 、被决定的矛盾。

      要抓主要矛盾,在工作方法上 就是“抓住重点,带动一般”保增长、保 民生、保稳定”) 必须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 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 规定的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情况 下是互相转化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研 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两方面的变 化情况,依此来决定解决矛盾的方法 l (四)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l 1、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 :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 以自己对立着的方面为存在的前提;第二,这互相依存 的两个方面,又因一定的条件向着各自对立的方面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说,一切过程中矛盾的各方面,都是 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矛盾的斗争推动着 事物的发展l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 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 盾的斗争性贯串于事物的始终,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 性l (五)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l 指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 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与 被剥削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采取 对抗的形式,要用革命来解决。

      在阶级社会中, 革命和战争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避免的l 解决矛盾的方法,要根据矛盾的不同性质而 有所区别对抗性的矛盾,要用革命(政治的、 经济的、思想的)方法来解决;非对抗性的矛盾 ,要用民主的方法,也就是采取“团结—批评— -团结”的方法来解决l l 结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 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 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 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 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 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 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 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 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 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 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 要犯错误。

      l l 五、《矛盾论》的意义l 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指导中国革 命夺取胜利,建设新中国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对于我们认识 矛盾和解决矛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 l l 谢谢大家!祝大家更上一层楼!友好链接:13768872158l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