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书知识点复习提纲.pdf
15页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书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 殖 民 地 人 民 的 反 抗 斗 争独立运动:背景:19世纪初,受 和 的影响南美洲北部:领导独立运动南美洲南部:领导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印 度 起 义 背 景(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起义开始时间:1857年起义力 量:印度士兵,农民、手工业者还有封建王公杰出代表:_ _ _ _ _ _ _ _ _ _ _ _意 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 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2课俄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开始向西方学习,全面推行改革改革以和 学 习 西 方 为目标,开启了俄国_ _ _ _ _的进程的改革局限性:_ _ _ _ _ _ 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废除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期,严重阻碍了俄国_ _ _ _ _的发展时间和领导者:年,沙皇_ _ _ _ _ _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性质:是沙皇实行的意义: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3课美国内战背景:1 9 世纪中期,美国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经济发展迅速,南北不同的经济发展:北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南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围绕 的废存问题,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根本原因: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当选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成为内战爆发的导火线经过:1861年 4 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_ _ _ _ _ 爆发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转折:1862年林肯颁布了 o 不久,林肯发表,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从而扭转了战局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林肯的贡献:为 和 做出杰出贡献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 _ _ _ _ _ _ _ _ _ _ _意义:维护了,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启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前提。
第 4 课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国内危机:19世纪中期,日本仍是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掌握实权;根本原因阻碍了日本 发展民族危机:1853年 人侵,激化了国内矛盾前提:一部分 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经过:时间:年 开始,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人物:_ _ _ _ _ _ _ _ _ _措施:政治上:“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 会 生 活 上:提 倡.向 西 方 学 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生活方式影响:积极: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 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_ _ _ _ _色彩浓厚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 5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 年代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标 志:的 广 泛 应 用,人类进入“”显著成就:a.电的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进人人们生产生活领域美国人 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等,并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_ _ _ _ _ _ _ _ _ _ _ _;在各国发明家的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b.内燃机的应用: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发明汽车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内燃机为汽车、飞机等提供了动力,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c.现代化学与新材料:1867年,瑞典化学家 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 主 义 国 家 出 现 了 ,资 本 主 义 由 自 有 资 本 主 义 向(即 帝 国 主 义)过 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第 6 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 口 增 长 和 大 众 教 育: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中期后,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欧 洲 国 家 开 始 推 广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1870年,英国和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世纪初,德国实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城市化: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3)社会问题:在 工 业 化 的 进 程 中 泗 方 国 家 出 现 一 系 列 的 社 会 问 题,加 剧-严重第 7 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牛顿:17世纪 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光学分析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出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_ _ _ _ _ _ _ _ _,提出_ _ _ _ _ _ 的观点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_ _ _ _ _ _”,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代表作品为 的小说集,经典之作如 高老头、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人们留下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 伟大的作家,代表作品有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保刻揭露了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他为“”贝多芬:19世纪初,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第三交响曲梵高:荷兰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世界第 8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德、美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主要原因:1882年,正式形成: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20世纪初,形成_ _ _ _ _ _ _ _ _:英国、法国、俄国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战争危机严重四、导火线:1914年,o五、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概况:_ _ _ _ _ _ 望风使舵,为了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作战;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7年退出一战;六、三条战线:主战场:欧洲,分为东线、西线、南线,后来扩大到亚洲I、非洲等地七、重 要 战 役(转折):1916年德、法间的,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
八、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的失败而告终九、战争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场 战争十、影响: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各交战国深重的灾难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启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严重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第 9 课列宁与十月革命背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各种社会矛盾激化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临时政府将一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爆发及结果:1917年11月6日晚,领导政党:o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结果: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大会通过 和平法令,建议一战参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条约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_ _ _ _ _ _ _ _ 主席巩固政权: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公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废除沙皇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10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目的: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讨论战后安排操纵国:英(首相劳合乔治)、美(总统威尔逊)、法(总理克里孟梭)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结果: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 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内容:领土: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 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赔款:协约国成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凡尔赛体系:此后,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 一系列和约,它们与 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影响:确立了战胜国在_ _ _ _、的国际新秩序。
据和约,1920年 1月成立国际联盟,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除在外,美国因争夺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没有实现,既不批准 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二、华盛顿会议背景:巴黎和会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在东亚、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时间:1921 1922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9 国代表主导会议的是美国结果:1922年,签 订 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订的条约内容: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_ _ _ _ _ _ _ 的原则实质: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的目的,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在两次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评价:它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背景:经历4 年世界大战和3 年内战,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时间:1921年 内容:以 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政策从苏俄国情出发)意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二、苏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