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次落榜的古代名人.doc
2页浅谈三次落榜的古代名人=“news_bd”>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考场如战场,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自然也有人愁云惨淡万里凝多位历史名人都曾三度名落孙山 韩愈:第 4 次才考中了进士 被苏轼评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的韩愈,从 20 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连失败 3 次 公元 787 年,韩愈在取得乡贡资格后,前往长安,应礼部进士试,失败后来,他又考了两次,均名落孙山,这对韩愈打击很大韩愈把前人写的文章都吃透了,但他的写作方法不讨主考官的喜欢,譬如第 3 次考进士,考题为不迁怒不贰过,大意是若自己不高兴,不要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韩愈看后,立即有了主题,他没有用骈体,而是用古文体挥笔而就,写得很顺利但主考官看了以后,却像废纸一样扔在一边 公元 792 年,25 岁的韩愈再次来到长安,第 4 次参加进士考试这一次,主考官是宰相陆贽,试题和上年的差不多,韩愈没有犹豫,一字不改地把去年的旧作写在卷面上,很快交卷了陆贽反复看了几遍,认为是好文章辅助主考官的两位考官梁肃、王础也都欣赏韩愈的才气,有提携韩愈之意这次,韩愈终于考中了进士。
考取进士并不等于有官可做,这只是入仕的第一步礼部只管进士,派官还要经过吏部的守选考试,其考试名目多,普通的是书判拔萃,入高官的是博学宏辞韩愈心想自己满腹经纶,考博学宏辞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与当年考进士的命运一样,他连考 3 年,均一败涂地 无奈,韩愈只得另辟蹊径两个月内,他给当朝宰相写出 3 封情真意切、辞藻华丽的陈述书说自己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请求垂怜一官半职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于是,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投奔地方军阀可只干了两年多,幕主便死了;之后,他又投奔了另一个军阀,还没上任,幕主又死去了韩愈真是霉运多多,可谓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幸运的是,韩愈的《进学解》被当时的宰相看到,惊叹不已,很同情他的遭遇,也欣赏他的才干,于是任命韩愈为五品刑部比部郎中兼任史馆修撰,韩愈从此进入高官阶层 李时珍:3 次科举考试落榜后改学医 李时珍从 6 岁读书开始,便显露出聪明才智1532 年,刚刚 14 岁的李时珍中了秀才,这给父亲李言闻带来了莫大的期盼然而,此后李时珍连续参加了 3次科举考试均以失败告终第二次还由于过度的用功和劳累得了骨蒸病,连续高烧不退,险些丢了性命。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 1540 年),23岁的李时珍第 3 次落榜后,抛下八股文转而学医不到 4 年的时间,李时珍成为一名有独立行医能力的医生,而且名气越来越大此时,湖北楚王的世子突然得了暴厥症,俗称抽风,找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好楚王很着急,慕名请来李时珍,世子用了李时珍开的药后,竟神奇地药到病除为了报答李时珍,楚王委任李时珍主管王府里的祭祖事宜,官居七品3年后,皇帝突然招揽天下名医,楚王将李时珍推荐入太医院 公元 1552 年,李时珍断然决定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而要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修本草的伟大理想此后,李时珍用18 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又用 10 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 金圣叹:文坛奇才在试卷上的另类答案 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也曾 3次名落孙山他第一次参加科考的试题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他答题时在试卷上绘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主考官大怒,其结果可想而知 金圣叹第二次参加科考的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金圣叹在试卷上连写了 39 个动心主考官追问原因,他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
他又因此被除名第三次,有西子题目,金圣叹提笔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结果,金圣叹再次名落孙山金圣叹失败在他与生俱来的幽默与玩世不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