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奇石的绝句【曾敏之诗咏灵渠奇石】.docx
3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咏奇石的绝句【曾敏之诗咏灵渠奇石】 1978年暮春,有名老作家曾敏之从广州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桂林抗战期间,曾敏之曾经是桂林《大公报》的有名记者,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新闻稿件、散文和小说不过,那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如今他的身份,其实只是一名蒙冤多年的“摘帽右派〞而已 对于曾敏之来说,那些不开心的往事早已无所谓了他这次重返桂林,心情始终很不错一天早晨,他还搭乘了一辆开往兴安县城的班车,专程去灵渠游览一个多小时以后,曾敏之同大批游客一起来到了灵渠旁边他们跨过沧浪桥,沿着十里秦堤边走边看在飞来石边,他听导游讲解并描述了峨眉飞石镇压猪婆精的传奇故事;在三将军墓旁,他听到了三位当地石匠为修好灵渠而相继殉难的事迹介绍;在大、小天平,他目睹了表达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鱼鳞石滚水坝……曾敏之由此得到一个剧烈的印象:灵渠的每一块石头,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都有其不同寻常的来历它们都是灵渠两千四百年历史的见证 当曾敏之来到大天平外的湘江故道岸边时,他发觉那浅浅的流水里,散落着很多古拙斑驳、形态各异的青石片,有的像短剑,有的像游鱼,有的像小山……他知道,这些石片是古人修灵渠时废弃的。
经过两千多年流水的冲刷和岁月风雨的剥蚀,它们才变成了这个样子他顺手拿起一块模样奇怪的石片玩味一再,爱不释手突然间,他的脑海里灵感飞动,随口吟成了一首短诗: 远涉湘漓地,秦图入壮怀 携回一片石,如见彩屏开吟诗以后,曾敏之仍意犹未尽:“要是找一位篆刻家将这首短诗刻到这块奇石上,那不是更有纪念意义吗?〞此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从天津下放到灵川县图书馆的有名篆刻家李骆公曾敏之与李骆公素不相识,他仍旧决定贸然往访,求助一臂之力 当天下午,曾敏之搭乘从兴安返回桂林的班车,中途在灵川车站下了车他一路打听,果真找到了李骆公的家两人见面以后,曾敏之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当时李骆公备受冷落,突然遇到这位来访者,已经感到十分高兴通过交谈,他才知道,曾敏之先生还是“摘帽右派〞呢我和你一样,都是‘五七届’的同学呢!〞李骆公笑着说共同的遭受,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感情距离李骆公十分爽快地容许了曾敏之的要求 当天黄昏,李骆公设家庭便宴款待了曾敏之饭后,曾敏之拿出纸笔,写下了那首《咏灵渠石》李骆公吟诵几遍之后,连声叫好,并说:“今日晚上,我肯定帮你刻好!〞 送曾敏之回款待所休息以后,李骆公果真连夜操刀刻石他以极富金石韵味的秦篆体,完成了这块灵渠石刻。
第二天早上,当曾敏之从他手中接过这块石刻作品时,一再表示感谢 李骆公说,其实我更应当感谢你你的诗不仅启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还使我发觉了灵渠奇石的美,对我今后的篆刻创作关心可大了! 不久后,李骆公果真赶往兴安,从灵渠旁的湘江故道里带回了100多块奇形怪状的石片他以这些石片为材料,创作了很多灵渠石刻作品,内地、港台和美国等地的媒体都曾多次报道 曾敏之先生没有想到,他的一首咏灵渠诗和一次贸然登门拜见,竟使李骆公先生开拓出了一个新的艺术创作领域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写咏灵渠石诗的这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开始拨乱反正他和李骆公的错划右派问题也得到了平反改正他的诗中所预言的“如见彩屏开〞竟变成了美妙的现实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