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职计算机对分课堂行为特征研究分析.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60222373
  • 上传时间:2022-02-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3.9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职计算机对分课堂行为特征研究分析                    摘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结合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应用,并以美国教育学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FIAS)为理论支撑,我国学者顾小清教授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为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在ITIAS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课堂行为进行编码分类,从而对中职计算机对分课堂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关键字:中职、计算机、对分课堂、行为研究1. 计算机课堂互动分析编码设计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弗兰德斯创造了互动分析编码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IAS)[1]该系统通过记录分析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来探究课堂教学规律,是典型的课堂行为互动分析编码系统我国学者顾小清教授根据当前信息时代的教育现状对FIAS 进行了改进,创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ITIAS)[2]。

      笔者以FIAS为理论支撑,采用ITIAS的编码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在ITIAS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课堂行为进行编码分类改造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应用软件进行知识技能操作示范,因此增加“教授技能示范”编码类别详见表3中的编码92. 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通过巡视和观察学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发现个别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时候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者小声交流,因此增加“个别指导学生”编码类别,详见表3中编码103. 在计算机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有讨论学习的时候,个别学生会在讨论的时间跟同伴讨论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增加“与同伴闲聊”编码,详见表3中的编码154. 笔者认为学生思考问题也属于学生行为的一种,因此将原ITIAS编码系统中沉寂类的思考问题划分到学生活动行为中,详见表3中的编码165. ITIAS编码系统将技术的编码分为三类:教师操纵技术、学生操纵技术以及技术作用于学生然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技术既是教学工具又是教学内容,学生课堂练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操纵信息技术的过程,按照ITIAS中的分类,归类为学生做练习或是学生操作技术,都是不合适的,因此将学生操纵技术与做练习两个编码合并改为学生技能演练。

      笔者学生技能演练划分到学生活动行为中,详见表3中的编码17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的分类划分,笔者也根据计算机学科特点作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因为,在计算机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在讲授或者是技能示范的过程中也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的过程,所以,当这些行为同时出现的时候,根据本文的研究重点优先教师的行为,在行为分类划分编码时此时的行为应该为讲授或者教师技能示范;学生出现思考行为时,很多时候也是学生在观看媒体展示的时候,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展示的案例来进行问题思考,当这些行为同时出现的时候同样优先进行学生行为编码;计算机课程非常重视技能的演练操作,教师在示范技能操作的时候通常还会进行一些讲解,当这两种行为同时出现的时候将行为划分为教师技能示范;最后,当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同时出现的时候,谁主导谁优先表1计算机课堂互动分析编码分类编码表述内容教师行为言语行为间接影响1教师接受情感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接纳及澄清学生的态度或情感的语气如“看的出大家都很感兴趣”2教师鼓励表扬鼓励和称赞学生的动作或行为例如话语“对”,“不错”,“你这个想法很有新意”包括教师点头肯定等3采纳意见认同学生的说法;修饰或复述学生的说法;应用它去解决问题;与其他学生的说法相比较;总结学生说过的观点。

      4提问开放性问题提出可讨论的开放性的没有固答案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分析5提问封闭性问题提出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直接影响6讲授陈述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教师自己的解释;就内容或步骤提供事实或见解7指示通过言语要求,指示或者建议学生做出某些行为,或思考解决某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8批评以权威的方式批评,制止或者改变学生的行为;责骂学生;教师说明为什么会采取这种行为活动行为9教师技能示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应用软件示范技能操作10教师个别指导教师单独指导个别学生,跟学生小声的交流学生行为言语行为11应答(被动)回应教师所讲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点名学生回答或引学生回答说话,学生自由表达个人想法受限制12应答(主动)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引起新的话题;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等13主动提问主动提出问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14与同伴讨论同伴之间讨论交流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15与同伴闲聊利用讨论时间讨论跟学习无关的事情活动行为16思考问题安静独立思考问题17学生技能演练学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或相关软件自主探究操作做课堂练习沉寂18无助教学的混乱讲课暂时停顿、短时间的安静或混乱,学生发呆技术19教师操纵技术教师利用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辅助教学,无言语行为。

      20技术作用学生学生观察媒体演示或教师发放的学习资料,学生不做相关的计算机操作2. 课堂行为编码记录和统计笔者以计算机对分课堂实践课例《Word 的图片混排功能》中第二课时的课堂录像为例,来分析一节中职计算机对分课堂(当堂对分)的课堂行为结构、教师行为结构、学生行为结构以及师生行为互动对比根据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规定,在课堂观察中每3秒钟取样一次并按照编码系统规定的内容对这3秒钟的课堂活动进行编码,并依次记录下来,形成课堂行为记录表根据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的编码组合配对原则,前后两个编码组成一个“数组”,本次课堂记录的前十个编码为“19-19-19-19-7-7-19-20-20-20”可以用“19-19、19-19、19-19、19-7、7-7、7-19、19-20、20-20、20-20”9个数组来表示也就是N个编码可以组成N-1个“数组”本课例视频长共40分32秒,有816个课堂行为编码,因此共有815个“数组”利用统计软件对课堂行为记录表中相同的“数组”进行统计,并依次填写到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中统计得到每种课堂行为出现的总数三、课堂行为分析(一)课堂行为结构 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得到课堂互动行为比率统计表如表2所示:表2课堂互动行为比率统计表变量比率(%)教师行为比例32.27学生行为比例65.89教师行为中的言语行为比例20.98学生行为中的言语行为比例23.93教师提问比例2.7学生应答比例12.27教师技能示范比例9.2学生技能演练的比例41.96批评比例0沉寂比例0技术使用比例1.84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一节中职计算机对分课堂的行为结构分布。

      观察表中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教师的行为比率是32.27%,学生的行为比率为65.89%,学生行为比率远远大于教师,说明课堂的主导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课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2、根据贝莱克的课堂语言常模,常规课堂中,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的大致比例为3.4: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教师的言语行为比率20.98%和学生言语行为比率23.93%的比例为0.87:1,远远低于贝克莱的课堂语言常模这说明对分课堂已非满堂讲的传统讲授式教学,对分课堂的讨论学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师生的言语比例接近1:1,在对分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讲授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并非完全放任学生自己摸索学习3、教师的提问比率2.7%跟学生的应答比率12.27%比例为0.22:1,说明课堂上师生言语互动比较好,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积极;此外还体现了对分课堂在讲授环节重点讲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框架,不主张提问的尽量减少学生听课压力的课堂特色4、教师技能示范和学生技能演练的比率和高达51.16%,这体现了计算机课程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5、课堂批评比率和沉寂比率均为0%,说明课堂纪律情况总体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课堂时间也得到了有效的使用。

      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对分课堂要求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安排好教学环节,有效使用课堂时间,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降低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二)教师行为结构 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有很包括多个方面,下面主要从教师的语言结构倾向,教师的提问风格,教师的讲解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课堂行为互动分析矩阵的数据对教师行为进行类目分析统计,得到教师行为类目分析统计表,如表3所示:表3教师行为类目分析统计表分类编码内容频数频率(%)频率(%)教师行为言语行为间接影响1教师接受情感31.1415.972教师鼓励表扬176.463采纳意见00.004提问开放性问题207.605提问封闭性问题20.76直接影响6讲授8733.0849.057指示4215.978批评00.00活动行为9教师技能示范7528.5234.9810教师个别指导176.46合计263100100观察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1、教师语言结构倾向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教师的间接语言跟直接语言的比值为0.325,远远小于1,回到课堂可以发现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很少提问,因为对方课堂在讲授环节不主张教师提问,一是因为讲授时间有限,二是因为后面有专门师生交流答疑的时间。

      2、教师提问风格教师的提问根据提问的目的可以分为提问开放性问题与提问封闭性问题两类封闭性问题多是指有固定答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记忆基础知识的,而开放性问题则相反,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提问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根据表3的数据计算得出提问开放性问题和提问封闭性问题的比例为9.8:1开放性问题比例比较高主要是是因为该课例是一节知识应用课,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制作作品,教师通过提问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也体现了对分课堂提倡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理念3、教师讲解根据表3统计得到教师的讲解占教师课堂行为总数的84.03%结合课堂行为互动分析矩阵可以发现教师的讲解主要集中在课堂的前七分钟,并且技能示范跟讲授的比例接近1:1,这也说明了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通过示范操作来讲解知识点三)学生行为结构根据课堂行为互动分析矩阵的数据对学生行为进行类目分析统计,得到学生行为类目分析统计表,如表4所示:表4教师行为类目分析统计表分类编码内容频数频率(%)频率(%)学生行为言语行为11被动应答9818.25%15.9712主动应答20.37%13主动提问122.23%14与同伴讨论8014.90%15与同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