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新突破.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55694381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新课程的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要求教师不再做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成为教学方案的开发者,教师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种变化充分体现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上《生物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以知识模块的形式出现,淡化了对知识的片面追求,同时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加强了实验环节本人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谈课改前后课堂教学的变化1 课堂提问“主动化”,学生学习方式探究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能否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在讲“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中的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里,种子见不到阳光,也能萌发另一名学生紧接着反驳道:“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因为我们家在种胡萝卜时,是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脚一步挨一步地踩平即可,并没有埋入土里,种子照样萌发。

      这样,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当进行到植物的茎是由胚的哪部分发育来时,有学生说:“我认为植物的茎是由胚轴发育而来的另一位学生马上反驳:“不对,植物的茎和叶是由胚芽发育而来的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老师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种子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课改后,在课堂上像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现象经常出现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到问题的焦点上来,教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课堂学习“自主化”,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新版教科书的每节课都安排了一定的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自主学到有关知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观察、思考、提问,并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一节时,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一棵菠菜,引导学生首先观察叶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叶的表面积比其他器官的表面积大,而且叶的颜色最绿,所以认为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为了更科学地证明这个问题,我提出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切片观察时咱们应该特别注意叶绿体的分布情况在我的提示下,学生观察叶片切片标本时,除了认真观察叶片结构外,还特别留意叶绿体存在的位置栅栏组织中有叶绿体一个学生喊道上表皮中好像也有一个学生又接着小声说道不对,那里没有”,好几个学生大声喊道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注意总结在我的提示下,各小组通过分析,总结出叶片的结构、功能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交流和合作的气氛,从做徒手切片到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师生间、生生间不断就有问题进行讨论,虽然课堂秩序看起来好像有点乱,但我认为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 搜索实验材料“群体化”,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学期只安排了少数几个实验,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为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进行课改后,课标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要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教师的手脚就放开了如在讲授“植物的开花”一节时,让学生从田野、路边采集各种植物的花,在课堂上进行汇集,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比教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好得多。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让学生搜集鼠妇、蚯蚓等这种试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和观察分析,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同时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 课堂教学“问题化”,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中,可从播种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小麦在“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格外甜?等系列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学习5 课堂教学“情感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硬的说教及批评教育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课改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环境保护的内容时,从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起,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环境,在有限的资源里,为了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还不应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吗?看看我们身边污染的河流,湖泊中死去的鱼类;看看我们人类由于重金属污染而出生的畸形儿;看看我们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恶果;许多珍稀动物品种濒临灭绝,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出现、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等等。

      这都是由于人类无知造成的,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实验用过的小动物要及时放回大自然,路边的一草一木不要随意践踏,要注意保护我们身边的庄稼和树木,它们都凝聚着农民、林业工人的辛勤汗水等等这些学生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会到,并能感受到其蕴涵着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整个自然界中人与人、人与动植物、动物与植物之间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6 课堂作业“探究化”,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以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室布置的课堂作业是“题海”作业、“统一”作业、“独立”作业、“封闭作业”;而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布置应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要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探究性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以激发其兴趣,让每一次作业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探究性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新课程充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这就是说,初中生物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新教材的每一节都有“讨论”栏目,给学生留下了思考余地,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布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助于能力培养的探究性作业,例如,学习完“水中生活的动物”后引出“鲸、海豚、海龟、海豹等动物也生活在水中,为什么它们不属于鱼类?”等探究性问题,学生对这类作业很感兴趣,就会自主思考、认真探索课外实践”“模拟制作”这类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其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如在学习“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时,可让学生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如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可安排学生制作甜酒;在学习“建立自然保护区”时,可安排学生进行安放人工鸟巢等课外实践活动这些作业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能力7 教学评价“过程化”,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学生的提问、问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都通过各种形式记入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环节都做得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的培养和提高当然,课改后的课堂变化还有许多方面,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之,课改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正由“书呆子”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活泼、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转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