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小议有关建立我国跨区环境补偿制度.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43395803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49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议有关建立我国跨区环境补偿制度 由于环境保育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得我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等跨区域环境保育所产生的本钱和效益由不同的地区承当和享受,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际间利益冲突,跨区域环境保育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发现,当区域收入不均衡的时候,提供环境保育的纳什均衡结果也不相同,高收入者会承当环境保育的责任,而低收入者那么会坐享环境保育的效益,因此在我国应当建立跨区环境补偿的机制,由非环境保育地区补偿环境保育地区的环境保育本钱,运用多种环境补偿的方法,解决跨区环境保育的困境 关键词跨区;环境保育;环境补偿 一、研究背景:我国跨区环境保育的困境 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空气、水等自然生态系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底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自然生态公共产品,自然具备公共产品所具有的种种特性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环境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使用,环境状况日趋恶化环境保育〔environmentalconservation〕是指对环境有计划的经营、保护与利用,以保护生态多样性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理解为包括环境治理、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性行为。

      为了保护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等相关政策但是由于环境保育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和传递性,使得环境保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本钱和效益由不同的地区承当和享受目前跨区域环境保育缺乏有效完善的补偿机制,使得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以损害其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代价,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区际间利益冲突和结构调整的困难,使环境保育问题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启动但在禁伐之后又无替代产业之时,当地民众返贫现象严重当东部已开始进入小康的时候,让长江、黄河上游本以伐木为生的居民仅靠救济金或其他补助款项过仅能温饱的生活,尤其是为了长期稳定地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些地区还需要实施生态移民,这又给地方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压力XX省阿坝州计委副主任聂兆刚介绍说①,自从停采禁运后,阿坝州全州林业系统债务98651万元无法归还,拖欠离退休费用31588万元无力支付他说,以前阿坝州以木头财政为主,停采后很多县财政收入失去主要来源阿坝州为保护好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至少在短期内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经济损失很大。

      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使环境问题是跨区域的,西部的生态资源保护就具有全国意义,目前的退耕还林补偿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大约按8:2的比例负担②,但是如果考虑到退耕还林地区因此减少的财政收入和支付的政策运行本钱,这笔费用就更大了西部停止砍伐天然林,确实存在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经济效益之间、局部地区与全局之间的矛盾,如果仅仅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拿几年钱,生态保护将不能持续 由于草原沙化日益严重,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屡次遭受沙尘暴袭击对此,中央政府于2022年出台了?关于2022年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的通知?等法规文件;2022年4月中国西部11个省区“退牧还草〞工程正式启动,计划用五年的时间,使10亿亩退化的草原得到根本恢复根据相关规定,地方要保证退牧还草工作经费投入,国家对退牧还草给予必要的草原围栏建设资金补助和饲料粮补助,根据草原类型和区域范围确定补助数量围栏建设资金,中央补助70%,地方和个人承当30%,饲料粮连续补助5年③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退牧还草和禁牧舍饲陈化粮供给监管暂行方法?,退耕还草1亩地每年补助饲料粮最多为5.5公斤,最少才0.69公斤④,很明显是远远不足的。

      同时草原牧区经济相对落后,贫困地区较多,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又大多位于边境地区,因此客观上退牧还草难度大;再从对农牧民生计的影响看,禁牧后饲养本钱增加了,加上自然因素,确实面临不少困难,例如部分地方用昂贵的代价提取黄河水开垦土地,把贫困农牧民迁移到扬黄灌区种地产粮,但是农民连水电费都交不起,仍然不富裕;退牧还草工作的经费投入也给地方政府加上了沉重的负担但是退牧还草的受益者,不仅包括草原牧民,更包括北方大部分地区及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从退耕还草中获得收益最大的就是北方大部分地区及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退耕还草的巨大本钱却由草原牧民和当地政府承当 在我国出台的关于生态建设补偿的法律法规中,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法律法规最多,也最臻完善然而,作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以及与退耕还林共同对长江流域的生态恢复做出重要奉献的退田还湖行为,还未得到应有的补偿现行的与退田还湖相关的补偿规定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制定的地方政策和2022年国务院发布?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方法?〔规定了蓄滞洪区在主动运用时对蓄滞洪区内居民损失的具体补偿方法〕这些政策在保障移民的根本生活、帮助移民恢复生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与移民丧失的权利〔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及他们为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所做出的奉献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退田还湖后,耕地不足,农民出现严重生计问题:通过移民建镇,农民解决了住房问题,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来源没有保障,以XX省新洲新村〔湖北规模最大的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为例,该村共安置移民2626户,共计11700人,通过政策性集中征地74公顷,人均仅0.006公顷,远远不能满足生活最根本需要⑤ 为了维护我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多样性以及基于其他环境保护目的,我国相继规划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如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因此自然保护区的补偿任务就义不容辞的落到了地方政府身上;天然林保护相关问题数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补偿问题也就理所应当的由地方政府承当了一方面,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保护区的设立,主要受益者是全体人民和东部兴旺地区,作为地方政府来说,其所失要远远大于其所得,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对于直接受损的当地群众来说,他们无私奉献与付出太多,得到的赞扬和补偿太少,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当地林业部门2022年共支付各种补偿费102万元,仅相当于受害群众实际损失的4.29%,以至于一些农户甚至采取拒绝领取补偿费的方式以示不满⑥。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跨区域环境保育缺乏有效完善的补偿机制,使得环境保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本钱和效益由不同的地区承当和享受,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际间利益冲突,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跨区环境补偿机制;建立跨区域环境保育的环境补偿制度,对于保育环境、修养资源、维护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建立我国跨区环境补偿制度的分析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环境保育地区发展受到限制,保护区内的居民无法享受到这些限制所产生的效益,却必须负担环境资源保育的本钱,而环境保育地区之外享用环境资源保育利益却不必付出费用,免费享受环境保育的外部效益,有违社会公平与正义因此应当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如何使私利与公益得以兼顾,既使社会群众有良好的环境资源可供使用,又使环境保育地区民众的资源保育工作得到应有的报偿,从而充分调动环境保育地区居民的环境保育积极性 环境补偿是指“通过对保护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补偿,提高该行为的收益,从而使保护行为的主体增加其行为的外部收益,到达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的目的〞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文献中,环境补偿通常是生态环境损害者付出赔偿的代名词;而90年底后期,环境补偿那么更多的指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的财政转移补偿机制,例如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补偿等;同时出现了建立区域环境补偿机制,促进西部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的呼声。

      跨区环境补偿即在不同的行政区域之间进行的环境补偿,但是关于环境补偿的三个根本问题却从未得到根本解决:谁补偿谁,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补偿多少,即补偿强度的问题;以及如何补偿,即补偿渠道的问题 在过去的大部分文献中,关于环境问题的分析多是利用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而在本文中将利用博弈理论来分析我国跨区环境保育问题,为我国的跨区环境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环境问题就是诸如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市场失灵问题,博弈理论正是将假设建立在个人理性、信息不对等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上,因此博弈论正是分析这类问题的最好工具 跨区环境保育及补偿的相关博弈主体包括保育区内的居民、保育区政府、非保育区政府,他们的行动构成了跨区环境保育的外部性 第一层外部性是:微观层面上同一保育区内部居民间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各居民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是过度开发使用自然环境资源,或者是不提供或少提供环境保育,对同一保育内的其他居民造成了负的外部性第二层次是:中观层面上保育区政府、非保育区政府间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保育区政府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保育区过度开发自然环境资源或者环境保育供给不足,对非保育区造成了负的外部性。

      保育区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恶化,保育区内居民过度使用自然环境那么加重了生态恶化关于第一层外部性的分析,张维迎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已有分析⑦因此本文集中分析其中的第二层外部性即中观层次的外部性 1、环境保育的囚徒困境 假设在同一环境中的双方a、b〔如河流的上下游,环境保育区和非保育区政府〕,如果治理环境污染,那么双方都可以从中得到8单位效益〔如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流等〕,否那么会因为环境的破坏而遭受1单位损失,但是治理环境污染需要付出10单位本钱那么如果两个人都治理环境污染,分摊治理本钱,每个人可以得到3单位效益;如果a治理而b坐享其成,那么a遭受2单位净损失,b获得8单位净收益;如果两个人都不治理,那么每个人都要承当环境污染的损失1单位双方的支付如下列图:b 治理不治理 3,3-2,8 8,-2-1,-1 a治理 不治理 图1环境保育的囚徒困境 纳什均衡的结果是a和b都选择不治理,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尽管如果大家都出钱治理环境,所有人的福利都会增加,但是如果我出钱你不出钱,我得不偿失;如果你出钱我不出钱,我就可以占你的廉价,所以每个人的最优选择都是“不出钱〞,这时的纳什均衡使得所有人的福利都得不到提高。

      2、环境保育的智猪博弈 假设在同一环境中的双方a、b〔如河流的上下游,环境保育区和非保育区政府〕,a的经济情况〔如收入〕要优于b,如果治理环境污染,那么双方都可以从中得到效益〔如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流等〕,但是a、b的收入不同,因此从中得到的效益也不同,良好的环境对于收入较高的人产生的效益更大〔如房地产的升值〕,治理环境需要2单位的本钱,假设双方都不治理,那么从环境中得到的效益为0;假设b出钱治理环境,那么b只能得到1个单位的效益,而a那么可以得到9个单位的效益;假设a、b同时出钱治理环境,那么a得到7单位效益,b得到3单位效益,扣除分摊的环境治理本钱,二者收益为〔6,2〕;假设仅有a出钱治理环境,那么a得到6单位效益,b得到4单位效益,扣除2单位治理本钱,那么双方的支付如下:b 治理不治理 6,24,4 9,-10,0 a治理 不治理 图2环境保育的智猪博弈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高收入者a选择治理还是不治理,低收入者b的最优策略都是不治理,利用重复剔除的方法可以得到纳什均衡就是高收入者a花钱治理环境,而低收入者b坐享其成。

      因此,尽管从道义上来讲,双方都应当承当起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义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