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章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ppt
36页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采采(盘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参数分析 ※ ※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联系方式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联系方式 ※ ※ 采(盘)区上下上布置采(盘)区上下上布置 ※ ※ 采区参采区参 数数第一节第一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 ※ 引引 言言 ※ ※ 机轨分煤岩布置机轨分煤岩布置机轨分煤岩布置机轨分煤岩布置 ※ ※ 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 ※ ※ 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 ※ ※ 机轨双煤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 引引 言言 煤煤层层群群联联合合布布置置采采区区,,在在煤煤层层或或煤煤组组下下煤煤层层((或或岩岩石石中中))布布置置为为区区段段内内各各煤煤层层生生产产服服务务的的巷巷道道或或为为一一个个区区段段的的几几个个煤煤层或几个分层层或几个分层服务服务的平巷的平巷 ————区段集中巷区段集中巷 。
区段集中运输平巷区段集中运输平巷((集中机巷)集中机巷) ————集中出煤集中出煤 区区段段集集中中轨轨道道平平巷巷((集集中中轨轨巷巷)) ————运运送送物物料料等 布布置置区区段段集集中中平平巷巷的的目目的的 ::减减少少分分层层区区段段平平巷巷的的维维护护时时间间,,降降低低维维护护费费;;布布置置能能力力大大的的集集中中运运输输系系统统,,减少设备占有数;分层同采,合理集中生产减少设备占有数;分层同采,合理集中生产 优点:优点:Ø 易定向取直或分段取直,满足输送机要求;易定向取直或分段取直,满足输送机要求;Ø 本本区区段段运运煤煤,,下下区区段段回回风风、、运运送送物物料料,,服服务务时时间间长,岩层中易维护;长,岩层中易维护;Ø 实现分层同采,上下区段同采实现分层同采,上下区段同采机轨分煤岩布置机轨分煤岩布置 布置方式:布置方式:Ø 运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底板岩石内;运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底板岩石内;Ø 轨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内轨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内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Ø 煤层多,层间距煤层多,层间距煤层多,层间距煤层多,层间距10101010 15151515m m m m。
区段集中平巷与工作面超前平巷斜巷联系区段集中平巷与工作面超前平巷斜巷联系溜眼溜眼30 ,煤自溜,少占,煤自溜,少占设备;设备;斜巷斜巷20,施工条件差;,施工条件差;辅运和行人不便(设绞车)辅运和行人不便(设绞车)适用:适用:15 ;层间距;层间距10 15m区段集中平巷与工作面超前平巷区段集中平巷与工作面超前平巷石门联系石门联系施工方便;利用石门布置中部车场,辅运环施工方便;利用石门布置中部车场,辅运环节少;行人方便当节少;行人方便当 很小时,石门长,工程很小时,石门长,工程量大;运煤占设备多适用:量大;运煤占设备多适用: 的的煤层;层间距煤层;层间距1010 1515m m 区段集中平巷与工作面超前平巷立眼联系区段集中平巷与工作面超前平巷立眼联系一般根据运输需要确定一般根据运输需要确定一般根据运输需要确定一般根据运输需要确定1. 1. 集集集集中中中中“ “轨轨轨轨上上上上” ”与与与与集集集集中中中中“ “轨轨轨轨巷巷巷巷” ”联联联联系系系系— — 石石石石门门门门、、、、斜巷;斜巷;斜巷;斜巷;2. 2. 集集集集中中中中机机机机巷巷巷巷——溜溜溜溜煤煤煤煤眼眼眼眼 ——集中集中集中集中“ “运上运上运上运上” ”。
区段集中平巷与采区集中上山的联系区段集中平巷与采区集中上山的联系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 机轨双岩巷布置优缺点机轨双岩巷布置优缺点Ø 利利于于上上、、下下区区段段同同采采,,分分层同采,生产能力大;层同采,生产能力大;Ø 岩岩石石工工程程量量大大,,准准备备时时间间长 机轨双岩巷布置适用机轨双岩巷布置适用Ø 煤层数多,生产时间长,煤巷难以维护煤层数多,生产时间长,煤巷难以维护 (淮南实例)(淮南实例) 双岩巷不同标高布置双岩巷不同标高布置 布置方式布置方式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各分煤层超前平巷各分煤层超前平巷—平石门平石门—3— 平石门平石门—溜煤眼溜煤眼—运输上山运输上山1;;各各分分煤煤层层超超前前平平巷巷—平平石石门门—4— 平平石石门门—轨轨道道上上山山 2双岩巷相同标高布置双岩巷相同标高布置 布置方式布置方式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各各分分煤煤层层超超前前平平巷巷—平平石石门门—3—平平石石门门和和溜溜煤煤眼眼—运输上山运输上山1;;各分煤层超前平巷各分煤层超前平巷——4 —— 平石门平石门 ———— 轨道上山轨道上山 2 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 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 胶带机和轨道布置在同一大断面岩巷内。
胶带机和轨道布置在同一大断面岩巷内胶带机和轨道布置在同一大断面岩巷内胶带机和轨道布置在同一大断面岩巷内 机轨合一巷优缺点机轨合一巷优缺点机轨合一巷优缺点机轨合一巷优缺点 少一条岩巷,省工程量,易维护;设备集中,易管少一条岩巷,省工程量,易维护;设备集中,易管少一条岩巷,省工程量,易维护;设备集中,易管少一条岩巷,省工程量,易维护;设备集中,易管理;断面大,施工定向困难;中部车场轨道与输送机理;断面大,施工定向困难;中部车场轨道与输送机理;断面大,施工定向困难;中部车场轨道与输送机理;断面大,施工定向困难;中部车场轨道与输送机交叉,交叉点施工复杂;上、下区段不能同采、通风交叉,交叉点施工复杂;上、下区段不能同采、通风交叉,交叉点施工复杂;上、下区段不能同采、通风交叉,交叉点施工复杂;上、下区段不能同采、通风难解决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煤层多,产量大的采区当前应用较少煤层多,产量大的采区当前应用较少煤层多,产量大的采区当前应用较少煤层多,产量大的采区当前应用较少机轨双煤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 机轨双煤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 运输集中巷和轨道集中巷均置于下部薄及中厚煤运输集中巷和轨道集中巷均置于下部薄及中厚煤运输集中巷和轨道集中巷均置于下部薄及中厚煤运输集中巷和轨道集中巷均置于下部薄及中厚煤层中层中层中层中。
机轨合一巷优缺点机轨合一巷优缺点机轨合一巷优缺点机轨合一巷优缺点Ø 岩巷工程量小,掘进速度快,缩短准备时间;岩巷工程量小,掘进速度快,缩短准备时间;岩巷工程量小,掘进速度快,缩短准备时间;岩巷工程量小,掘进速度快,缩短准备时间;Ø 利于上、下区段回采,分层回采;利于上、下区段回采,分层回采;利于上、下区段回采,分层回采;利于上、下区段回采,分层回采;Ø 受采动影响大,维护量大受采动影响大,维护量大受采动影响大,维护量大受采动影响大,维护量大适用条件:适用条件: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煤层多,产煤层多,产煤层多,产煤层多,产量大的采区量大的采区量大的采区量大的采区当前应用较当前应用较当前应用较当前应用较少第二节第二节 采(盘)区上下山布置采(盘)区上下山布置 ※ ※ 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 ※ ※ 采区上山数目及其相对位置采区上山数目及其相对位置采区上山数目及其相对位置采区上山数目及其相对位置 ※ ※ 采区上(下)山的运输采区上(下)山的运输采区上(下)山的运输采区上(下)山的运输 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 煤层上山特点煤层上山特点掘掘进进速速度度快快,,联联络络巷巷工工程程少少,,费费用用低低;; 超超前前探探煤煤作作用用;;当当 变变化化时时,,坡坡度度对对输输送送机机不不利利;; 需需留留煤煤柱柱保保护护;; 上上山山围围岩岩是是煤煤和和软软岩岩;;维维护护条条件件差差;; 上上山山与与平平巷巷的的层层面面交交叉叉,,多多开开绕绕道道工工程程;; 受采动影响受采动影响煤层上山煤层上山 改善维护状况的技术措施:改善维护状况的技术措施:避避免免两两侧侧采采面面同同时时接接近近上上山山;;煤煤柱柱越越宽宽,,采采动动影影响响越越小小;; 薄薄—30 m 厚厚—30 40 m;; 采用可缩性支护。
采用可缩性支护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单单一一薄薄及及中中厚厚煤煤层层采采区区,,服服务务年年限限短短;;采采两两个个分分层层的的单单一一厚厚煤煤层层采采区区,,煤煤及及围围岩岩稳稳定定;;煤煤层层群群联联合合布布置置采采区区,,下下部部有有维维护护条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服务时间短的专用通风或运煤上山服务时间短的专用通风或运煤上山 岩石上山岩石上山 岩石上山布置:岩石上山布置:岩性要求岩性要求 布置于煤层底板稳定的岩层中,避免构造破坏;层布置于煤层底板稳定的岩层中,避免构造破坏;层间距要求(间距要求(h));;距煤层距煤层10 20 m 岩石上山优点和缺点:岩石上山优点和缺点:维护费用低;煤损少可跨上山采,加大采面连续推进长度;维护费用低;煤损少可跨上山采,加大采面连续推进长度; 生产系统可靠,通风条件好,易封闭采空区,防自燃有利;不生产系统可靠,通风条件好,易封闭采空区,防自燃有利;不受煤层倾角影响,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能合理处理上山与受煤层倾角影响,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能合理处理上山与平巷的平面或立面相交工程,绕道工程量小岩石工程量大;平巷的平面或立面相交工程,绕道工程量小。
岩石工程量大; 岩石上山适用条件岩石上山适用条件岩石上山适用条件岩石上山适用条件单一厚煤层(单一厚煤层(单一厚煤层(单一厚煤层( 3 3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服务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服务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服务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服务年限年限年限年限 3 3年以上;年以上;年以上;年以上; 岩石施工能力强;岩石施工能力强;岩石施工能力强;岩石施工能力强; 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压水上山的层位与坡度上山的层位与坡度上山的层位与坡度上山的层位与坡度 层位层位层位层位ØØ 对于联合布置采区,一般将上(下)山置于下部稳定的煤层对于联合布置采区,一般将上(下)山置于下部稳定的煤层对于联合布置采区,一般将上(下)山置于下部稳定的煤层对于联合布置采区,一般将上(下)山置于下部稳定的煤层或底板岩石中,或底板岩石中,或底板岩石中,或底板岩石中,主要原因为:能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主要原因为:能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主要原因为:能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主要原因为:能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提高采出率,煤损少;提高采出率,煤损少;提高采出率,煤损少;提高采出率,煤损少;采区生产系统可靠,易维护。
采区生产系统可靠,易维护采区生产系统可靠,易维护采区生产系统可靠,易维护Ø 特殊条件下,将上山置于煤层群的中部或上部,特殊条件下,将上山置于煤层群的中部或上部,特殊条件下,将上山置于煤层群的中部或上部,特殊条件下,将上山置于煤层群的中部或上部,可能的可能的可能的可能的原因为:下部煤层底板接近富含水层,或底板岩石松原因为:下部煤层底板接近富含水层,或底板岩石松原因为:下部煤层底板接近富含水层,或底板岩石松原因为:下部煤层底板接近富含水层,或底板岩石松软,且很厚,不易维护软,且很厚,不易维护软,且很厚,不易维护软,且很厚,不易维护 上山的倾角(坡度)上山的倾角(坡度)上山的倾角(坡度)上山的倾角(坡度)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当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当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当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当 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度;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度;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度;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当当当当 15152020 时,时,时,时,“ “运输上山运输上山运输上山运输上山” ”调为调为调为调为1515 ,胶带机;,胶带机;,胶带机;,胶带机; 20203030 时,时,时,时, “ “运输上山运输上山运输上山运输上山” ”调为调为调为调为3030 ,煤自溜。
煤自溜采区上山数目及相对位置采区上山数目及相对位置 采采区区上上山山至至少少两两条条::轨轨道道上上山山—进进风风、、辅辅助助运运输输;;运运输输上上山山—运煤,回风运煤,回风 上山数目上山数目 在下述条件下增加上山数目在下述条件下增加上山数目Ø 生产能力大的厚煤层采区,或煤层群集中联合准备的采区;生产能力大的厚煤层采区,或煤层群集中联合准备的采区;Ø 生产能力大,瓦斯涌出量大和水大的采区(下山采区);生产能力大,瓦斯涌出量大和水大的采区(下山采区);Ø 生产能力大,常出现上、下区段同采的采区增设通风上山生产能力大,常出现上、下区段同采的采区增设通风上山Ø “运运上上”、、“轨轨上上”均均置置于于底底板板岩岩石石中中,,需需探探明明煤煤层层情情况况,,提前掘进煤层内的采区上山提前掘进煤层内的采区上山Ø采用特采技术(如水砂充填)需设充填管道或泄水的采区采用特采技术(如水砂充填)需设充填管道或泄水的采区 上山布置类型上山布置类型上山布置类型上山布置类型 双煤上山双煤上山Ø 双上山置于下部薄及中厚稳定煤双上山置于下部薄及中厚稳定煤层中;层中;Ø 走向间距走向间距20 25m,,两侧煤柱两侧煤柱30 m 。
适用:适用:下部有薄及稳定的中厚煤层;单一薄及中厚煤层下部有薄及稳定的中厚煤层;单一薄及中厚煤层 一煤一岩上山一煤一岩上山一煤一岩上山一煤一岩上山ØØ 轨上沿煤层顶板布置;运上沿底轨上沿煤层顶板布置;运上沿底轨上沿煤层顶板布置;运上沿底轨上沿煤层顶板布置;运上沿底板岩层布置板岩层布置板岩层布置板岩层布置; ;ØØ 上山错距:上山错距:上山错距:上山错距: 运上距煤层运上距煤层运上距煤层运上距煤层1010 12 12 mm运上、轨上走向距运上、轨上走向距运上、轨上走向距运上、轨上走向距20 20 mm 适用:适用: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小、服务年限短的采区小、服务年限短的采区t 5a)) 双岩上山双岩上山双岩上山双岩上山Ø 两条上山置于底板岩石中轨道上山两条上山置于底板岩石中轨道上山距煤层距煤层8 10 m;(;(图图b))Ø 运输上山距煤层运输上山距煤层12 14 m;;走向间走向间距:距:20 25 m适适用用::开开采采单单一一厚厚煤煤层层采采区区;;煤煤层层群群最最下下一一层层为为厚厚煤煤层层;; CH4小小的的联联合合布布置采区普遍采用。
置采区普遍采用 双岩一煤上山双岩一煤上山双岩一煤上山双岩一煤上山Ø 走向间距走向间距1-3和和 3-2为为10 15 mØ层层位位上上::1距距煤煤层层8 10m,,2距距煤煤层层12 14 m ,,3—沿煤顶沿煤顶(图图d) 双岩一煤上山双岩一煤上山双岩一煤上山双岩一煤上山适适用用::开开采采煤煤层层数数目目多多,,厚厚度度大大,,储储量量丰丰富富的的采采区区;;瓦瓦斯斯、、水水大的采区图大的采区图d)) 三三三三 岩上山岩上山岩上山岩上山Ø三岩上山均置于底板岩层中;三岩上山均置于底板岩层中;Ø走向间距:走向间距:10 15m;;Ø层位上层位上1 和和 3同层位,同层位,2低低2 4m适用:适用:煤层多,储量丰富,瓦斯大、水大的采区煤层多,储量丰富,瓦斯大、水大的采区采区边界上山采区边界上山采区边界上山采区边界上山Ø 在采区边界设在采区边界设1 2条边界上山;条边界上山;Ø 瓦斯大,采用瓦斯大,采用Z、、Y型通风时,两条需设回风边界上山;型通风时,两条需设回风边界上山;Ø 往往复复式式开开采采,,不不沿沿空空留留巷巷,,区区段段煤煤柱柱护护巷巷的的往往复复式式开开采,要求采区一翼开掘两条上山。
采,要求采区一翼开掘两条上山采区上(下)山运输采区上(下)山运输 采采区区上上((下下))山山担担负负采采区区的的煤煤、、矸矸、、物物料料等等运运输输;;通通风风行行人、管线的通道人、管线的通道采区上(下)山采区上(下)山采区上(下)山采区上(下)山任务任务任务任务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中的运输设备类型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中的运输设备类型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中的运输设备类型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中的运输设备类型 胶带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胶带输送机优优点点::运运输输可可靠靠,,费费用用低低;;运运距距长长一一般般一一部部胶胶带带输输送送机机运运距距可可达达300-500 m;;功功率率大大的的可可达达500-1000 m;;新新型型胶带机:适于胶带机:适于 =28适用:适用: 上山(向下运煤)上山(向下运煤);; 下山(向上运煤)下山(向上运煤)7 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Ø 型号:型号:下链式;上链式下链式;上链式下链式;上链式下链式;上链式。
Ø适应角度:向下运可达适应角度:向下运可达18 28 Ø 阻阻力力小小,,耗耗电电低低,,能能力力大大,,事事故故少少,,易易维维护护;;下下链链式式刮刮板板机机::适适用用,,原原则则防防滑滑装装置置;;适适用用范范围围大大;;运运费费略略高高于于胶胶带机,运输可靠带机,运输可靠 自溜运输自溜运输自溜运输自溜运输Ø 煤层或上山的煤层或上山的 > 3时,均采用自溜;时,均采用自溜;Ø 对对2的的煤煤层层,,将将上上山山置置于于底底板板岩岩石石中中,,增增大大上上山山角角度度,, =((30 3)、实现自溜;)、实现自溜;Ø 搪瓷溜槽:搪瓷溜槽: > ,可自溜;,可自溜;Ø铸石溜槽:铁板溜槽,砼溜槽等,铸石溜槽:铁板溜槽,砼溜槽等, =30 绞车或无极绳牵引矿车运输绞车或无极绳牵引矿车运输Ø 生产能力小生产能力小;运输不连续(间断式)、影响生产;;运输不连续(间断式)、影响生产;Ø 适用:轨道适用:轨道600600mmmm,,900mm900mm与全矿大巷巷道轨距一致;与全矿大巷巷道轨距一致;Ø 矿车:矿车:1 1t t、、1.5t1.5t、、、、3.0t3.0t、、5.0t5.0t;;Ø 绞车:视上山绞车:视上山 、长度、生产任务等选用。
长度、生产任务等选用 滚筒直径(滚筒直径(m))绳长(绳长(m))1.2600 1.6800 2.01000 2.51200 绞车绞车绞车绞车滚筒直径与绳长滚筒直径与绳长滚筒直径与绳长滚筒直径与绳长第三节第三节 采区(盘区)参数采区(盘区)参数 ※ ※ 采区倾斜长度采区倾斜长度采区倾斜长度采区倾斜长度 ※ ※ 采区走向长度采区走向长度采区走向长度采区走向长度 ※ ※ 采区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 ※ ※ 采区采出率及采区煤柱尺寸采区采出率及采区煤柱尺寸采区采出率及采区煤柱尺寸采区采出率及采区煤柱尺寸采区倾斜长度采区倾斜长度Ø采区倾斜长度在采区斜长在开拓部署时已定,大致为定值;采区倾斜长度在采区斜长在开拓部署时已定,大致为定值; Ø区段斜长:区段斜长:工作面长度+上下区段平巷宽度+护巷煤柱宽度;工作面长度+上下区段平巷宽度+护巷煤柱宽度;Ø 回采工作面斜长影响因素:回采工作面斜长影响因素:受地质条件、技术条件(设备)、通风能力等因素影响;受地质条件、技术条件(设备)、通风能力等因素影响;当前开采技术条件,工作面长度为当前开采技术条件,工作面长度为80-25080-250m m。
Ø 区段数目区段数目在保证在保证采区斜长合理的前提下采区斜长合理的前提下划分区段划分区段,,n=采区斜长采区斜长/区段斜区段斜长,合理的长,合理的n 是保证采区正常生产和接替的基础当前,缓斜是保证采区正常生产和接替的基础当前,缓斜煤层煤层 n = 4 ~~5(个个);倾、急斜层;倾、急斜层 n ==2 ~~ 3(个个) l 区区= l采采+2 l巷巷+ l柱柱l巷巷=3 4.5m, l柱柱=0 20m采区倾斜长度采区倾斜长度Ø采区倾斜长度在采区斜长在开拓部署时已定,大致为定值;采区倾斜长度在采区斜长在开拓部署时已定,大致为定值; Ø区段斜长:区段斜长:工作面长度+上下区段平巷宽度+护巷煤柱宽度;工作面长度+上下区段平巷宽度+护巷煤柱宽度;Ø 回采工作面斜长影响因素:回采工作面斜长影响因素:受地质条件、技术条件(设备)、通风能力等因素影响;受地质条件、技术条件(设备)、通风能力等因素影响;当前开采技术条件,工作面长度为当前开采技术条件,工作面长度为80-25080-250m m Ø 区段数目区段数目在保证在保证采区斜长合理的前提下采区斜长合理的前提下划分区段划分区段,,n=采区斜长采区斜长/区段斜区段斜长,合理的长,合理的n 是保证采区正常生产和接替的基础。
当前,缓斜是保证采区正常生产和接替的基础当前,缓斜煤层煤层 n = 4 ~~5(个个);倾、急斜层;倾、急斜层 n ==2 ~~ 3(个个) l 区区= l采采+2 l巷巷+ l柱柱l巷巷=3 4.5m, l柱柱=0 20m采区走向长度采区走向长度加大采区走向尺寸的好处加大采区走向尺寸的好处ØØ 相对减少上(下)山、车场及硐室的掘进工程量;相对减少上(下)山、车场及硐室的掘进工程量;相对减少上(下)山、车场及硐室的掘进工程量;相对减少上(下)山、车场及硐室的掘进工程量;ØØ 减少采区边界煤柱、上(下)山煤柱损失;减少采区边界煤柱、上(下)山煤柱损失;减少采区边界煤柱、上(下)山煤柱损失;减少采区边界煤柱、上(下)山煤柱损失;ØØ 增大采区储量和服务年限,利于接替;增大采区储量和服务年限,利于接替;增大采区储量和服务年限,利于接替;增大采区储量和服务年限,利于接替;ØØ 有利于采区和矿井合理集中生产,提高采区生产能力有利于采区和矿井合理集中生产,提高采区生产能力有利于采区和矿井合理集中生产,提高采区生产能力有利于采区和矿井合理集中生产,提高采区生产能力;;;;ØØ 减少采面搬家次数。
减少采面搬家次数减少采面搬家次数减少采面搬家次数确定采区走向长度主要影响因素确定采区走向长度主要影响因素确定采区走向长度主要影响因素确定采区走向长度主要影响因素ØØ 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地质因素;ØØ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技术因素; 采区走向长度主要影响因素采区走向长度主要影响因素Ø运输;供电;经济因素运输;供电;经济因素 采区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采采区区生生产产能能力力::采采区区内内同同时时生生产产的的采采煤煤工工作作面面和和掘掘进进工工作作面面产量之和,单位一般是万吨产量之和,单位一般是万吨/年年采面生产能力采面生产能力采面生产能力采面生产能力A A0 0((((万万万万t / at / a))))A0 = LA0 = L V V0 0 mm c c0 0式中:式中:式中:式中:L L ::::采面长,采面长,采面长,采面长,mm;;;;V V0 0::::采面年进度,采面年进度,采面年进度,采面年进度,m/am/a;;;;综采:综采:综采:综采:1000 1000 1200 1200m; m; 普采:普采:普采:普采: 600600m;m;炮采:炮采:炮采:炮采:400 400 500 500m m ;;;;m m :::: 采高,采高,采高,采高,mm;;;; :::: 容重,容重,容重,容重,t/m3t/m3;;;;c c0 0 ::::采面采出率,薄煤层采面采出率,薄煤层采面采出率,薄煤层采面采出率,薄煤层0.970.97,中厚煤层,中厚煤层,中厚煤层,中厚煤层0.95 0.95 ,厚,厚,厚,厚 煤层煤层煤层煤层0.930.93 。
采区同采工作面数目采区同采工作面数目采区同采工作面数目采区同采工作面数目缓倾斜煤层:综采缓倾斜煤层:综采缓倾斜煤层:综采缓倾斜煤层:综采 — 1 — 1 2 2个采面同采;普采个采面同采;普采个采面同采;普采个采面同采;普采 — 1 — 1 2 2个采个采个采个采面同采急斜煤层炮采:面同采急斜煤层炮采:面同采急斜煤层炮采:面同采急斜煤层炮采: 2 2 3 3个采面同采个采面同采个采面同采个采面同采采区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A AB B((((万万万万t/at/a))))式中:式中:n — 同采工作面数,个;同采工作面数,个;K1 — 采区掘进出煤系数,采区掘进出煤系数,K1=1.1;;K2 — 采面之间出煤影响系数,当采面之间出煤影响系数,当n = 2时,时,K2 = 0.95; n = 3时时, K2 = 0.90A AB B的环节能力验算:的环节能力验算:的环节能力验算:的环节能力验算:Ø上山运输能力上山运输能力式中:式中:An — 小时设备能力,小时设备能力,t / h;; k — 产量不均衡系数,产量不均衡系数,K=1.2 1.3; T — 日出煤时间,日出煤时间,h;; 0 — 运输设备正常工作运输设备正常工作系数,系数, 0 = 0.7 0.9。
Ø 采区采区采区采区通风能力通风能力通风能力通风能力式中:式中:s — 巷道净断面,巷道净断面,m2;;v — 巷道允许最大风速,巷道允许最大风速,m/s;;c — 日日1t煤的供风量,煤的供风量,m3/min/t;;c1 — 风量备用系数,风量备用系数,c1 = 1.2ØØ 保证采区正常接替保证采区正常接替保证采区正常接替保证采区正常接替式中:式中:Z — 采区可采储量,采区可采储量,t;; Tn — 新采区准备时间,新采区准备时间,a每年生产的能力要小于准备出来的能力每年生产的能力要小于准备出来的能力 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 及采区煤柱尺寸及采区煤柱尺寸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 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 = (采区工业储量采区工业储量采区工业储量采区工业储量 - - 开采损失开采损失开采损失开采损失)/ )/采区工业储量采区工业储量采区工业储量采区工业储量×100% ×100% 工作面采出率工作面采出率工作面采出率工作面采出率工作面采出率工作面采出率工作面采出率工作面采出率= =工作面实际出煤量工作面实际出煤量工作面实际出煤量工作面实际出煤量/工作面实际储量工作面实际储量×100%煤层煤层 国家规定的工作面采出率国家规定的工作面采出率厚煤层厚煤层 ≮ ≮0.93中厚煤层中厚煤层 ≮ ≮0.95薄煤层薄煤层 ≮ ≮0.97 煤层煤层 国家规定的采区采出率国家规定的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厚煤层 ≮ ≮0.75中厚煤层中厚煤层 ≮ ≮0.8薄煤层薄煤层 ≮ ≮0.8提高采出率途径:提高采出率途径:提高采出率途径:提高采出率途径:Ø 减小煤柱损失;减小煤柱损失;Ø 尽量回收煤柱;尽量回收煤柱;Ø 合理加大采区尺寸;合理加大采区尺寸;Ø 减少工作面损失。
减少工作面损失采区煤柱尺寸采区煤柱尺寸采区煤柱尺寸采区煤柱尺寸Ø 上(下)山煤柱上(下)山煤柱岩石上(下)山可不留煤柱(跨上、下山开采),煤层上岩石上(下)山可不留煤柱(跨上、下山开采),煤层上(下下)山本层中的煤柱:山本层中的煤柱:煤层煤层 煤柱沿走向一侧宽度(煤柱沿走向一侧宽度(m))薄及中厚薄及中厚 20厚煤层厚煤层 30 40ØØ 采区边界煤柱:一般采区边界煤柱:一般采区边界煤柱:一般采区边界煤柱:一般1010mm ØØ 区段煤柱区段煤柱区段煤柱区段煤柱煤层煤层煤层煤层 区段煤柱宽度(区段煤柱宽度(区段煤柱宽度(区段煤柱宽度(mm))))薄及中厚薄及中厚薄及中厚薄及中厚 8 8 15 15厚煤层厚煤层厚煤层厚煤层 15 15 2020原则上区段巷道应沿空掘巷原则上区段巷道应沿空掘巷原则上区段巷道应沿空掘巷原则上区段巷道应沿空掘巷 3 3 5 5mmØØ 运输大巷及总回风巷保护煤柱运输大巷及总回风巷保护煤柱运输大巷及总回风巷保护煤柱运输大巷及总回风巷保护煤柱 大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其上可不留煤柱(跨大巷开采)大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其上可不留煤柱(跨大巷开采)大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其上可不留煤柱(跨大巷开采)大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其上可不留煤柱(跨大巷开采)大巷布置在煤层中本层中一侧的煤柱:大巷布置在煤层中本层中一侧的煤柱:大巷布置在煤层中本层中一侧的煤柱:大巷布置在煤层中本层中一侧的煤柱:煤层煤层煤层煤层 一侧的煤柱宽度(一侧的煤柱宽度(一侧的煤柱宽度(一侧的煤柱宽度(mm))))近水平近水平近水平近水平 >40 >40缓斜缓斜缓斜缓斜 25 25 4040倾斜倾斜倾斜倾斜 15 15 2525急斜急斜急斜急斜 10 10 1515ØØ 断层煤柱断层煤柱断层煤柱断层煤柱 断层落差断层落差断层落差断层落差 断层一侧煤柱宽度(断层一侧煤柱宽度(断层一侧煤柱宽度(断层一侧煤柱宽度(mm))))落差很大(落差很大(落差很大(落差很大( 10 10mm)))) 30 30落差大(落差大(落差大(落差大( 5 5mm)))) 10 10 15 15落差很小(落差很小(落差很小(落差很小( 3 3mm)))) 不留煤柱不留煤柱不留煤柱不留煤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