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省市地震试题.doc
10页地震试题汇编地震试题汇编一、有些新闻图片,常常让人感动不已一个人、一件事,被定格在那一瞬间……图片 1老人名叫阎琼玛,家住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乡朱立村,今年76 岁虽然每天要打柴背柴,但老太太总是面带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没有丝毫做作,没有丝毫埋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位老人早已习惯了艰难困苦,习惯了微笑面对人生图片 2在“5·12”大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后来人们知道,这位小男孩名叫郎铮1)给这两幅图片分别拟一个标题2 分)(2)整合这两幅图片以及说明文字提供的信息,为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一个主题 (3 分)(3)假如见到阎琼玛老人或者郎铮小朋友,你会对其中的一位说点什么?(3 分)二、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有很多催人泪下的场面,面对这些,相信你 有很多话要说请根据下列语境说出你最想说的话 (任选二项作答,要求所写句子用上关联 词语,构成复句)例:一位母亲屈身跪在废墟下,用身体护住襁褓中的婴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面对她你最想说的是:亲爱的阿姨,如果不是为了救小弟,也许你就会安全脱离险境;如果不是为了保护小弟,也许地震就不会夺取你的生命,但,你放弃了生的机会,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弟,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母爱①解放军某部 200 名官兵在参谋长王毅带领下,临危请命他们爬险山,踏泥泞,连续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率先抢赴余震不断的地震中心汶川,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面对他们你最想说的话是:②女民警蒋敏得知地震让她失去 3 位最亲的人的噩耗后,她没有回家,而是坚守岗位,奋力抢救群众的生命财产面对她你最想说的话是 ③汶川映秀镇九岁半的小男孩林洁,不顾伤痛,不顾房屋倒塌的危险,在坍塌的废墟中奋勇救出两名同学面对他你最想说的是:④汶川、北川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很多儿童家园被毁,失去亲人,成了孤儿面对他们 你最想说的是: 三、为帮助灾区即将转来的同学,某班正筹划“爱心大行动”班级主题活动请你为这个活动设 计一个简单的方案。
① ② ③ 四、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了表达对灾区失去亲人的孩子的美好祝愿,拟发的一条短信短信每句话中含有一个字(谜底) ,连起来就是给灾区孩子的祝福语这句祝福语是: (2 分)况边无水示相随,偶尔有人来相伴,门中无人门外有,悔时无心也无泪,吞下口去悄无声,来者耳边轻轻诉,缺少左边心相印,东风刮去一二点五、阅读:( (一一)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陆 侠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
而遇难 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 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一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 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l 6 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 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 5000 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l80 人的救 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 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 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 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桥 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 700 多官兵冒雨日夜 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这一刻,500 多次余震把 400 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 5 月 12 目的成都之夜,是充 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当夜,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 条街……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 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 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 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诉灾 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 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选自 2008 午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 ,略有改动)1.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4 分)①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 救灾 ②500 多次余震把 400 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 5 月 l2 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 关爱的特别之夜。
2.文末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 在 ”你认为这个“奥秘”是什么?(3 分) 3.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 分)①选材: ②结构: 4.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例 (30 字左右)(3 分) 这一刻, (二)新华网成都5月19日电题: 泪 水 中 收 获 力 量新华社记者白瑞雪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 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 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 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 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 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 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 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 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 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 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 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 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 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 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 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 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 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 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 “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 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 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 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
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 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 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 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 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 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 分) 俯瞰( ) 思忖( ) 2.品读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 分) 答: 3. 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4.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 ‘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 丰收年呢?’ ”一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