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5244.docx
7页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52441: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单项选择题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B、实现爱国教育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2:个体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规律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是指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 )单项选择题A、差异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 3:愉快教学法的实质是要让学生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好学” )判断题对错 4:某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单项选择题A、理论联系实际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巩固性 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 )的言论单项选择题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 6: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单项选择题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D、理解教材 7: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
多项选择题A、青年与老年的差异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C、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D、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8: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单项选择题A、管理能力B、组织能力C、教育能力D、教学效能感 9: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首要和基础的作用 )判断题对错 10:课程计划的核心是学科设计 )判断题对错 11: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单项选择题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2:根据材料回答{TSE}题: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受教育者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多项选择题A、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B、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C、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D、不能因材施教 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单项选择题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4: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单项选择题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15:近代西方首倡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16:作为一名教育者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单项选择题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1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单项选择题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8:疏导原则就是( )原则单项选择题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 1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单项选择题A、霍尔B、华生C、高尔登D、格塞尔 20: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 21: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单项选择题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 2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要发展,最终决定性因素在于( )单项选择题A、社会文化B、社会生产力C、生产关系D、教育制度 23: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单项选择题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 24: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判断题对错 25:《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 )单项选择题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 26: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单项选择题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行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27:学校教师要贯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下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参加各类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等 )判断题对错 28: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单项选择题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2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单项选择题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 30:教育体制政策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规定着由谁来办学、谁来管理学校的问题 )判断题对错 1:答案C 解析 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2:答案C 解析 3:答案正确 解析 4:答案B 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答案C 解析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是康德的言论 6:答案D 解析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7:答案C,D 解析 8:答案D 解析 9:答案正确 解析 10:答案正确 解析 略 11:答案C 解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是德育的L大J材施教原则 12:答案A,B,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者缺一不可 14:答案C 解析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A 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17: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 18:答案C 解析 19:答案B 解析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20:答案D 解析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通过对话阐释了教育 21:答案D 解析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22:答案B 解析 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23:答案C 解析 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重点要考虑科学性和思想性 24:答案正确 解析 略 25: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26:答案A 解析 27:答案正确 解析 28:答案B 解析 29:答案D 解析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30:答案正确 解析 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