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规-注释版.docx
11页《父母规》 子初孕之时,亦是父母诞生之日.然自古及今,重子女之教训.而轻父母之规,之戒,之法且自古及今,凡子女之误,多自父母教育之失 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以家庭教育为根,为源何以失家教?轻家教? 而家教之重在父母之规.上正则下正,父母正则子女正,则家正,则国正,则天下正父母之规.关乎子,关乎家,关乎国.关乎天下,期之欲出! 令《父母规》之使命,构筑中华家庭教育之完整体系,令长幼互敬爱,身修家齐国正天下平开篇诵天大地大,父母恩最大 山好水好,儿女孝最好千教万教.父母最重要 今为父母,责任重大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上孝父母,下爱儿女长幼互敬爱,合家欢乐 家和万事兴,天下太平第一篇 父母重父母重:父母者,大人也,为父母,责任重[1]子不教,父母过,子有失,父母耻[1]者强调;做事业,享生活,育子女,同重要,君不见,“败家子”,“坑爹儿”.古与今,比皆是,继家业,续辉煌,古与今,多典范十贤子,兴家难,一不肖,败有余但是作者认为,孩子永远是无辜的,即使是所谓“败家子、坑爹儿”,根本原因也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做好造成的,所谓子不教,父母过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或者是缺少智慧与方法,或者是缺少责任与重视,或者是缺少爱与耐心。
关乎子:人之初,性本空,零习染,无善恶生之基,命之础,父母造,一生带关乎家:子女者,亲密伴,善恶缘,父母结结善缘,一家福,结恶缘,全家苦关乎国:小家国,大国家,小家安,大国定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第二篇 父母责生其身:健康身,第一要,妊娠期,保护好寝不侧,坐不边,立不斜,险不处不食邪,不食臭,少食药,食按时不视邪,不听淫,夜诵诗,道正事[2]婴幼时,母乳好,小疾病,勿烦恼[3]亲自然,多爬跑,促发育,身体好饮食者,适量好,深加工,多避绕睡眠者,养规律,少睡害,多睡懒危险地,勿接近,陌生人,慎搭理水火电,须远离,马路上,要注意电视网,节不溺,每一次,三刻止暴色怨,勿要看,负新闻,须回避[2]出自《列女传 母仪 周室三母》: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áo)言,能以胎教…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bì),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gǔ)诵读,道正中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shèn)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
[3]经常给孩子输液,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会出现“一有点小病就要输液,否则就很难好”的情况目前,最常见的儿科疾病是风寒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食物积滞引起的消化疾病宋代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到:“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多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滞,进而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而穿得太暖一方面降低了身体自身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则容易出汗,一受点凉就很容易发生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因此,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第一,饮食上“三分饥”,在保证正常营养的情况下,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第二,穿着上“三分寒”,要随着季节适当增减衣被,但不要穿太暖养其气:身是器,气是能,昔孟子,养浩然志生气,义生勇,志义全,勇气生智父母,树其义,立其志,鼓其气[4][4]家长要善于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你相信他的能力,并且创造机会激励孩子自己去尝试,从而自己去获得信心:1、 多关注并肯定孩子的行为,使用眼神、语言或肢体语言向孩子传递肯定信息;2、 让孩子体验成功:每次一小步,设定让孩子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然后为孩子小小的成功做略带夸张的庆祝;3、 培养孩子的内在自信: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或表现感到自豪,如说“你一定为你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而不是一味地说“爸爸妈妈因为你而骄傲”;4、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导孩子的内心渴望,把家长说“你要做”变成孩子说“我要做”,通过询问让孩子找到他的理想,并把日常学习和他的理想联系起来。
育其神:身是器,气是能,神是主,得神昌神之谓,意识也,本具足,坚而定意识力,掌信念,控情绪,管能量[5][5]注意与辨识引发的生理与心理的反应,称为情绪,它是一个中性词情绪有爱、欢喜、自信、自豪等正面情绪和愤怒、悲伤、惊恐、嫉妒、惭愧、内疚、羞耻等负面情绪,人的行为动机由情绪引发,因此本文中称情绪产生能量情绪一经与具体目标结台,就转化为注意力,注意力就是创造能量正其心:蒙养正,圣功也,圣功路,在修身[6]格心物,致良知,诚其意,正其心[7]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6]出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7]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长其智:十月胎,十年智,前五年,长最快发育期,保护好,视听触,多干扰年少时,多记忆,及长大,乃发酵[8][8]人在年少的时候记忆力特别好,但是理解力不够,等到长大后,理解力有了,但是记忆力不够好了,因此,在年少的时候多背诵,等到长大理解力增强后,之前存储的知识就会自然“发酵”。
启其德:德之者,人之本,德不修,可以何厚德者,能载物,圣人训,有八德[9]首孝悌,次忠信,讲礼义,知廉耻[9]八德,即中华传统文化表彰的八种基本德行,即孝、悌(tì)、忠、信、礼、义、廉、耻(chǐ)教其格:完性格,勿伤尊,莫缺爱,不包办独人格,敬则生,要想好,大敬小高品格,在羞耻,孔子日,耻且格[10][10]出自《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指用道德引导,用礼制同化,人便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爱其心:人世间,爱第一,爱之源,父母亲[11]爱最珍,注意力,每日亲,三刻多爱最亲,无条件,赏其优,容其缺[11]1、人际关系中有五个基本需求:生存、爱和归属感、自由、权利和乐趣其中爱和归属感是最重要的需求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想办法去满足其他需求,从而容易走上歧途并引起人格残缺;2、要改变孩子,父母自己要先改变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唯有如此孩子才愿意受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造其境:人之者,境之铸,境之者,父母造孔子日,里仁美,昔孟母,择邻处[12]居环境,康适简,人际间,在乎仁[13][12]出自《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13]除了选择住处,父母们还要为孩子创设有益于健康成长的环境,如和谐的家庭氛围、安静的学习空间、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等解其惑:成长时,惑相伴,即时解,无滞绊若不明,多问询,和孩子,共探索[14][14]1、孩子三五岁时,最喜欢问为什么父母需尽可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维持和激发孩子的好学精神,切不可用一句“问老师去”来打发孩子;2、孩子渐渐长大,很多问题已不是父母所能解答时,可以跟孩子一起查资料、一起探寻答案,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好时机第三篇 父母戒勿失教:一年计,在于春,一生计,在年少幼一染,长十效,蒙之教,关一生[15]小树苗,易扶正,养习惯,修毛病及长大,正则难,长欲教,子不听[15]如果父母自己不教.而完全依赖于学校和社会,孩子的成长就很像赌博运气好,孩子遇到好老师、好伙伴,就健康成长;但若不幸遇到不好的老师、交到坏朋友就容易误入歧途,风险很大如果成长过程中受到忽视(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忽视),孩子往往会以负面行为来吸引注意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产生以下的问题:l、因被忽视而产生无助感、失败感;2、缺乏信心和感染力:3、缺乏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差;4、容易误入歧途:5、长大成家以后,也倾向于忽视孩子而只顾自己。
匆过限:法德线,不能碰,人与物,不伤害规则内,多自由,让孩子,做自己匆专教:以己念,强加子,生其命,夺其生[16]勿将子,当私产,爱他是,非我想[16]习惯使用权威强制教育孩子的这类家长,特点是“按我说的去做!”,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孩了长大以后,容易有下面的问题:1.性格好斗,喜欢辩论.不认错;2.做事拖拉;3.表里不一,当面答应.背后不做;4.自信不足或以外在的成就来价自己,容易成功时趾高气昂,失败则一蹶不振;5.缺乏灵活性,不善于变通;6.因一直以外在评价来看自己,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勿伤尊:子可爱,不可辱,伤其尊,终难愈劝父母,责孩子,只对事,不对人[17][17]建议此段与第五篇“善沟通”联系阅读与孩子做了不好的事.责备孩子时要针对他的行为就事论事,而不要针对孩子本人比如,不要说:“你做这样的事,我真是太讨厌你了”,而要说:“我很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做这样的事”记住,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都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勿宠溺:宠与溺,造安逸,安其生,丧其能宠与哄,增自我,长任性,后患大[18][18]习惯宠溺孩子的这类家长的特点是“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有爱而缺乏规则。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1.责任感低,表现出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不负责任;2.缺乏主动性,没有自动自发想要改变的意愿;3.不能承受压力.容易在压力下崩溃;4.因得来容易,不知道珍惜,反而觉得自己可怜,梦想着一个更好的世界;5.不成熟,在自立的道路上成长较慢勿交易:勿以爱,为交易,生间隙,无善果真爱者,无条件,无所住,果自来[19][19]爱和教育,是父母在养育孩子时要同时兼顾的一方面,爱是无条件的,“爱你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做得如何爱都不增不减:另一方面.爱是有原则的根据孩子的行为来行使教育的责仟,批评不当的行为,鼓励正面积极的做法,并适当给予奖励或惩罚勿迁怒:压力苦,要承担,勿转迁,伤孩子[20]怨恼烦,代相传,今到我,誓愿断[20]习惯迁怒、发脾气的家长.以“小心.我要生气了!”为特点容易情绪爆发,常常责骂、甚至殴打孩子这样的教养方式带给孩子的影响:1.心灵上的创伤.极端、固执,影响向孩子一生;2.冲动和暴力倾向;3.在适应学校生活和人际交往上有困难,不容易信任别人;4.个性压抑,自我束缚;5.缺乏自信勿窥私:子通信,勿私看,子物品,勿擅动子隐私,须保护,要沟通,私下说。
勿比他:以子短,比人长,害子信,父母忌以子长,外张扬,伤仲永[21],父母讳[huì][21]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其学习而被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勿唠叨:当事论,当下过,不提往,勿唠叨唠叨久,抗体生,听不进,且叛逆[22][22]亲子沟通很重要的一课是爸爸妈妈学习多听少说如果父母发现对孩子说了很多遍都没有效果,当孩子跟你说:“我知道了.你己经说了很多遍了”时,最好的办法是不再重复.即使出于爱心和提醒.也不要一直说一遍为爱语,二遍为叮咛,三遍则啰嗦,四遍即唠叨第四篇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