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言文学.docx
7页引言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是该派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王维, 名维,字摩诘对于王维诗歌的评价,最为出名的便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对其诗的 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由此观之,王维诗人 与画家的两重身份,使得他的诗歌与绘画创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王维的诗歌, 尤其是山水田园诗,所表现出来的宁静淡泊的心境与浓浓的禅宗哲理思想,对当 今的浮躁社会无疑是一缕春风,一轮山月,轻抚与照亮人们焦躁不安的心灵本文就王维归隐的背景,诗歌的选材立意,结构布局,语言特色,意境, 意象,思想主题等方面浅析王维隐居时期诗歌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山水田园诗的 艺术特色一、王维隐居的背景及其代表作品王维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山水田园诗是他的一张名片,而这类诗歌的创 作又与其亦官亦隐的生活密不可分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正是创作于 诗人的隐居之时王维一生共隐居了四次第一次是他岀仕前的归隐开元四年,王维隐居终 南山此时的王维尚未岀仕为官,他此番选择隐居终南山是由于此地临近帝都, 且终南山历朝历代都出了不少名士、高人初出茅庐,壮志满怀的王维希望通过 在终南山的隐居,让自己的声名扬到帝都君王那里,以助其能早上踏上仕宦之路。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王维归隐终南山并非真正的隐居,而是借助终南山这块跳 板,为他的仕途铺路第二次隐居是在嵩山,王维此次隐居的原因有二:一是孟 浩然考试落榜之故,为安慰友人;二是王维妻子的去世使其悲痛非常,极其需要 一方净土来整理情绪王维此时创作了不少名篇,有《归嵩山作》,《戏赠张五弟 诗三首》,《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寄舍弟缙》等但此时的王维仕宦之心亦未泯, 虽隐于嵩山,仍不时地向当朝宰相张九龄毛遂自荐,想要得到做官的机会这样 的隐居生活没过多久,第二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官拜右拾遗,故而又有 了“王右丞”的说法王维的第三次隐居是在终南山此番归隐是因母亲身有疾 患,在母亲身边侍奉汤药王维最后一次归隐是再隐于终南山王维的此次归隐 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重大关系是年,张九龄被罢相,王维失去了可靠的政治靠 山,同时也受到他人的排斥挤压,因而再也无法容忍宦海浮沉,尔虞我诈,于是 选择了归隐以明哲保身之策而此时的王维已完全抛开尘世的纷扰杂念,完全寄 情于自然山水,在天地之间自由呼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诗人游遍附近的名川 大泽,创作了大量的杰出的作品王维唯一一个诗集《辋川集》正是此时创作的 辋川是一个地名,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澡雪精神,熏陶了诗人的性格气质。
此外, 作为大画家的王维也为《辋川集》的诗歌配了图此时的王维更加倾向于佛禅, 成为真正的诗佛除了诗集,名作《终南别业》也创作于这个时期,名句有“行 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隐居是王维生活中不可遗漏的重要篇章,对其诗歌创作和性情的养成起到不 可忽视的作用二、诗歌的选材立意和结构布局王维既是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画家他用画家的眼光去审视 世界,捕捉容易被人忽视的自然景象,用诗的语言记录下来如《辋川集》中的 《木兰柴》一诗,“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终南别业》),鸟儿在夕阳下 扇动着的羽翼也披上了一层色彩,前后呼叫着同伴一起飞入了淡淡的暮色之中 诗人用画家的敏锐眼光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美好,使人不禁的想起陶潜的那首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二人在选材和意境上似乎有着 异曲同工之妙又如《田园乐.其五》一诗中的“山下孤村远树,天边独树高原” 两句,诗人选取了富有特色的远近二景,“孤烟”,“远村”,“独树”,“高原”这 类意象自然形成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另一种意境:宁静祥和,壮阔高远的境界王维的伟大不仅表现在诗画方面,他在音乐方面也有天分因而在其山 水田园诗里,声音也作为其作诗立意的选材如《过香积寺》中描写泉水的声 音“泉声咽危石”,一个咽字传神的形容出泉水叮咚,敲击石板的声音。
再 如“松含风里声”等等诗人将这些声音写入诗中,使得整首诗具有音乐感在诗内容的结构布局方面,王维也充分做到了诗画的结合这种手法在山 水诗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景物的布置符合全文的感情基调,并为诗歌主题服务, 深化抒情主人公形象,全诗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画面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一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 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本诗描绘了青翠的寒山,潺潺的流水 斜倚在小屋柴门外和着风声听暮蝉鸣叫夕阳已在渡口那头缓缓落下,整个村子 也在淡淡的暮色中升起袅袅炊烟,此时的主人公形象裴迪也不负这番美景,喝过 酒后在五柳前洒脱不羁,狂歌纵舞本诗从结构布局上看,诗人是由远到近的对 称描写辋川秋日傍晚的美丽景色同时,景物的描写也是为了渲染烘托主人公裴 迪的人物形象,宁静优美的田园自然风光烘托出诗人好友裴迪意在归隐,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高远志向正如苏轼所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物 予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数不胜数, 我们当是世上最富有之人,又有什么不满足而羡慕他人呢?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 曾说过“以有我之境看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以无我之境看物,则不知何者是 我,何者是物。
王维大大部分诗歌都是“无我之境”,这首诗为“有我之境”, 王维已在这首诗中已经达到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正是“情景名为二, 实为不可离”因此,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独特的选材立意和结构布局在王维山 水田园隐逸诗中的作用,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大特色三、语言特色我们知道王维不仅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也是该时期伟大的画家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其诗画的评论,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下面, 我们可以结合以下几首诗来谈谈王维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终南山》一诗:“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人在首联向我们展示 了一幅终南山的总廓图,此处的太乙即为终南山终南山靠近帝都长安,山峦绵 延不绝,一直连着东边尽头,仿佛与海结为一色这里是终南山的远景眺望图 颔联则是诗人走近终南山所看到的景象白云”,“青霭”,“望”,“看”, “合”等短短的十字传神的勾勒出终南山上景物的动态图,欢跃之气欲离纸面而 出,动感和画面感十足颈联描写的是诗人攀登到峰顶,从不同的角度看终南山, 尾联则是传神的一笔,为原先营造的静美画面送来了听觉上的感应,泉水的叮咚 声,问路的人声,瞬间使人如置身诗画中。
整首诗不仅在语言上描绘了一幅静美 的画面,还表现出描绘此画面的诗人平和宁静的心境,散发出淡淡的禅意王维诗歌的语言美还体现在他对色彩用字的精确把握,如《山中》一诗, “白石”,“红叶”,“空翠”三词中分别运用了白色,红色,绿色这三种颜色 这三种颜色放在一起运用首先是形成鲜艳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次是这三种颜色的运用不仅能起到作用,而且颜色的搭配十分协调,整首诗的 画面和谐统一王维的诗歌语言中还有一个常用字“空”,这个字的运用不仅使 诗歌的意境高远空灵,还能引人思考,使得诗歌语言的禅意十足四、意境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诗歌的意境意境”概念 的萌芽可追溯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隐秀》在这里,刘勰评论阮籍,嵇康的诗 “境玄意淡”,首次提到“境”,“意”至了盛唐时期,全面形成了“意境” 的概念边塞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有三境",分别是物境,情境,意境而王昌 龄着重强调的是最后一境:意境此外,王昌龄还对意与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认为“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此后,对意境进行研究总结的还有诗僧皎然,中唐以后的刘禹锡,晚唐时期的司 空图,宋人严羽,明人陆时雍,清初王夫之等。
最后,把中国古典诗歌意境论集 大成的是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探讨的是词境,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意境对诗词创作的重 要性诗画的表现功能各异:诗歌适用于表现事物的动态美,画则比较适用于表现 事物的静态美二者似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真正打破这种矛盾格局的是 王维,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着诗画交融的意境美作为诗人、画家的王 维,把绘画的色彩、线条等绘画要素融入诗歌如“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这一名句就很好的表现出了线条,色彩在诗歌中起 的作用诗人运用横线,竖线线条,黛绿,白色的色彩对比,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呈现在读者面前鲜明的色彩对比还体现在这些诗句中,如“桃红复含宿雨,柳 绿更带春烟《闲居》)红绿色彩的鲜明对比,使人头脑中形成姹紫嫣红的春天 景象又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红白色彩也形成了强烈的 的视觉冲击,给人以画面感王维还创造性的把绘画中的结构布局技术手法运用 于诗歌物象的结构安排上在诗中有意安排景物分布结构,形成画面上的高低、 远近、前后、上下等位置变化,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王维诗歌意境的另一个特点是和谐统一。
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还是结构的布 局,都体现出一种和谐统一色彩对比虽然鲜明,但并不刺眼;结构布局虽然复 杂,但并不突兀总体上呈现出诗画交融的境界,如中国山水画的宁静,幽美, 和谐,统一代表诗作有《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山居秋暝》《辋川闲居赠 裴秀才迪》等唐代诗僧皎然谈到有光诗歌意境,他认为:“或云: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 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无盐阙客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女以 有容德乎?”他的观点是,好的情思与美的物境二者缺一不可王维山水田园诗 的意境不仅是有物,有景,还有情,王维不作些无病呻吟,句句皆有景,字字都 有情或寓情于景,或触景生情,或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如他的诗集《辋川集》 中的很多诗歌都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意境,要是诗人的心神不宁静,怎能写出 静美的诗王维诗歌所表现的境界大概是清代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吧又 有前人称赞王维的诗歌意境:“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 宫商迭奏对王维的这些评价,无疑是中肯贴切的五、意象山水田园诗,顾名思义,是指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景和田园生活的诗歌由于诗歌的语言都较为抽象,因而必定要结合自然山水等实物来创作这里就要 涉及文学理论中的“意象”这一概念,我们所要谈及的意象是属于文学理论四种 意象中的泛化意象。
意象的定义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 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意象又可以分为 静态意象和动态意象静态意象即给人以形象具体的感受,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具体实物意象此类意象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大量存在如“白石”,“红叶”, “清泉”,“明月”等,静态意象是给人以形象具体的视觉,嗅觉,触觉等刺激 还有一种意象叫动态意象,动态意象是动词加上静态意象动态意象主要是增强 动作语言的表现力,以及静态意象的感染力,使静态意象不至于过分的呆板、凝 重这种意象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山居秋暝》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竹 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竹喧”,“莲动”两个动态意象的运用使得本 诗与前四句所营造的空寂,静谧的意境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瞬间活了起来,增 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谈及意象的选择,王维在其山水田园诗中经常用到的意象有这些:山,水, 云,鸟,落日,青松,翠竹,明月等从诗人对于诗歌意象的选取,可以窥测到 其写诗时的内心状态山水,明月,青松,翠竹这些意象,体现了诗人超脱俗世, 远离尘嚣的心态,这些静美、高洁之物可谓是诗人人格的写照而且写山水等类 景物,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审视。
如“分野中峰变,阴晴众 壑殊”(《终南山》)一句,则是诗人结合自身登山经历,站在山上的不同角度 对终南山进行观察描写王维在其诗中多用“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