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教(学)案.doc
6页授课章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授课方式理论课√实践课□ 习题课□ 其 他□授课时间 第8周 授课容第一节 从新制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计划课时2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1、学生全面理解思想,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提出的背景与我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能力目标:1、通过本章教学学生认识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2、了解改造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素质目标: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认同感将提升知识文化素质与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感融为一体从而投身于我国现阶段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我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难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处理方法:用大量的案例资料分析讲解,方便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教学容,培养学习兴趣教学资源教材;课件;计算机;投影机;相关图片素材教学过程主题/任务/活动教学方法/教具时间分配新课导入讲授法、提问法5min1、从新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讲授法、案例分析法15min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讲授法、案例分析法15min3、 社会主义的改造道路与历史经验讲授法、角色扮演法30min4、小结 5min作业/技能训练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教学评估 引入案例教学,再现当年真是历史背景,形象逼真,教学效果良好。
教 学 设 计在讲授过程中提出相关历史问题,唤起学生的记忆通过讲述访问联案例引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容这个大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学生总结,教师相机[新课导入]1、提问第二章新主义革命理论容,检查学生对上次课容的掌握情况2、有针对性地对上次课的重点容进行复述,加深学生的印象极其理解[教学过程]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课容提要: 第一节、从新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一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其现实意义 第一节 从新制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一)新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即:新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二)新主义社会的特点第一、从社会制度看,新主义社会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社会;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行新主义文化制度的社会。
第二、从社会的主要矛盾看:1、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由于需要完成革命的遗留任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2、从1953到1956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国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上升为新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3、矛盾焦点在于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其依据(一)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与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并在与资产阶级争夺市场的斗争中、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2、政治保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人民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和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3、思想条件:马列主义和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4、国际环境: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与其对中国的援助访签订中友好条约二)过渡思想的提出 1、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了两个转变思想,即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1952年9月,提出用10年至15年时间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 (三)为过渡所作的准备工作第一、我国人民专政的巩固,工农联盟的加强,国家空前的统一、安定和团结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基础 1950年10月和平解放,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中国大陆完全统一,至此全国已经建立起1个大行政区人民政府(东北)、4大行政区的军政委员会(华南、中南、西北、西南)、1个中央直属的自治区政府(蒙)、28个省人民政府、2087个县人民政府第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第三、农村土改第四、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镇反和“三反”、“五反”运动第五、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容 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了宪法总纲 主要容(一化三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一体两翼”,表达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是目的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不可分离:1.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1952年底,虽然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但是这只是恢复到1936年工农业生产的水平,旧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当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的现代工业,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互不协调工业中,重工业不到30%,轻工业则占全部工业的70%以上我们不能制造汽车、拖拉机、飞机,不能自己制造重型的和精密的机器,没有现代国防工业许多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与欧美发达国家不能比,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如:钢人均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美国为538.8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2.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因此,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表达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表达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和目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目的,直接地是为了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间接地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摆脱贫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反映了中国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发展是硬道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解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土地改革完成和国民经济恢复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已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四、第一节容小结: 1、过渡的性质:新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新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其依据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条件政治保证、思想条件、国际环境过渡思想的提出: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了两个转变思想,即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
3、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一体两翼”,表达了发展生产力)为过渡所作的准备工作[阅读书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国文学2011年版 2.《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选集》第4卷,人民1991年版3.:《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文集》第6卷,人民1991年版教 学 设 计 课后小结 /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