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玉米试验记载标准.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98324491
  • 上传时间:2022-05-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66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玉米试验记载标准玉米试验记载标准(一)玉米田间试验记载工程和标准 玉米田间试验记载工程和标准 一、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2.出苗期:全区苗高2~3cm的幼苗达50%以上的日期 3.拔节期:全区50%以上植株基部茎节起先伸长,手摸茎秆基部能感到节的日期 4.大喇叭口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上部叶片〔棒三叶〕甩开呈现喇叭口形的日期 5.抽雄期:全区有50%以上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的日期 6.吐丝期: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伸出苞叶2cm左右日期 7.成熟期:全区90%以上的植株籽粒硬化,在籽粒基部出现糊粉层,乳线消逝,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的日期 8.生育期:从播种至成熟时所经验的天数,〔或出苗至成熟所经验天数〕 二、生长发育状况 1.植株高度: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抽雄前把叶拉直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或量自然高度;抽雄后测定从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一般在乳熟期调查,以cm表示 2.茎粗:选有代表性植株10~20株,测定近地面第三 节间扁圆一面的直径,以cm表示。

      3.穗位高度:从地面至成熟果穗着生节位的距离,以cm表示 4.绽开叶数 露出叶环的叶片数 5.可见叶数:拔节前心叶露出1~2cm,拔节后露出5cm的叶片数 6.单株叶片数:一株玉米上叶片总数 7.单叶叶面积:A=LW×O.75式中:A为叶面积(cm 2〕;L为叶长(cm),即从叶环至叶尖的长度;W为叶宽(cm),即叶片最宽处;0.75为系数 8.叶面积指数:=平均单株绿叶面积(cm2) ×单位土地面积内株数/单位土地面积(cm2) 三、测产及考种指标 1.空秆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空秆〔果穗含子粒在30粒以下〕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2.双穗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结双穗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3.籽粒产量:将小区内全部果穗风干到恒重,脱粒称重,折算成每公顷产量〔kg/ hm2〕假如小区内缺株数不超过5%时,不算缺株;超过5%时,不收缺株穴的相邻植株,用实收平均单株产量补上缺株产量假如缺株超过10%,本区测产无效 4.经济系数:籽粒干重与植株干重的比值取有代表性植株20株,充分风干后测定 5.穗长(cm):收获后取有代表性的果穗10穗,测量穗长〔含秃顶〕,求平均值。

      6.穂粗〔cm〕:将已测穗长的果穗,用卡尺量其中部的直径,求平均值 7.秃顶长度〔cm〕:在测量穗长的同时,量出穗顶部未结粒处长度,求平均值 8.穗行数:将测穗长的果穗,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平均值 9.行粒数:将测穗长的果穗,每穗数一行的粒数,求平均值 10.百粒重〔g〕:取枯燥籽粒三份,每份数101粒称重,求平均值 11.出籽率:籽粒干重占果穗干重的百分率 12.倒伏率〔根倒〕:倒伏倾斜度大于45度者作为倒伏指标,以%表示 13.倒折率〔茎折〕:抽雄后,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15. 粒色:分黄、白、红、黄白四色 16.粒型:分硬粒型、半硬粒型、马齿形三种 17.穗粒重〔g〕:以5—10有代表性的果穗脱粒,求其平均数 四、品种抗病性鉴定标准调查 1.茎腐病、丝黑穗病:乳熟期调查发病株数,以%表示病害级别依据发病株率划分 2. 大小斑病:在乳熟期依据植株的发病状况,分0、0.5、1、2、3、4、5共七级。

      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 0.5级: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总叶面积的1%左右〕 1级: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总叶面积的5%—10%〕 2级: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总叶面积的10%—20%〕 3级: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总叶面积的50%以上〕,出现大量枯死现象,中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总叶面积的10%—25%〕 4级:植株下部叶片病枯,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出现大量枯死现象,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 5级:全株根本枯死 3.玉米螟危害调查:以%表示,玉米螟抗性鉴定〔抗性评价依据心叶期玉米螟危害级别的平均值划分,虫害级别依据玉米螟在心叶上取食后在叶片虫孔直径大小确定〕 2022年5月5日 玉米试验记载标准(二)玉米记载标准 玉米品种试验记载标准 甘Q/NY-11013 1 物候期: 播种期: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出苗期:全区幼苗出土高约3厘米的苗数达60%的日期出苗后五天计算出苗率 抽雄穗期:全区60%的植株雄穗尖端出顶叶的日期 抽花丝期:全区60%雌穗抽花丝的日期 成熟期: 全区90%的植株籽粒硬化的期日。

      生育期: 出苗至成熟的总日数 生育期有效积温:自出苗到成熟期,每日平均温度减去10℃的总和 2. 特征特性 2.1 幼苗性状:在3-4的叶期记载 2.1.1 叶形:分宽大或瘦长 2.1.2 叶色:分绿、浅绿、紫、浅紫等色 2.1.3 茎色〔即叶鞘颜色〕:分紫、绿、浅紫 2.1.4生长势:分强、中、弱三级 2.2 株高: 在乳熟期测定,,每个小区取中间行,连续测量10株,自地面量至 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不要小数〔单位;厘米〕 2.3 穗位高:在量株高的植株上,测量地面至第一果穗着生节位高度,求其平 均数,不要小数〔单位;厘米〕 2.4 茎粗:在量株高的植株上,测量自地上第三节中部直径,求其平均数,留 一位小数〔单位;厘米〕 2.5 雄穗性状:主轴〔分长、中、短三级〕、分枝数〔分多、中、少三级多, 10个分枝以上;中,5-10个分枝;少,5个分枝一下〕颖壳色〔雄穗抽出后至散粉前,视察雄穗护颖颜色,分紫、绿、绿带紫〕花药色〔分紫、紫红、黄紫、淡黄、浅绿〕花粉量〔多或少。

      〕 2.6 雌穗花丝色:分乳白、淡黄、黄绿、浅紫、粉红等色〔一吐丝后授粉前为准〕 2.7 整齐度:分别在苗期 抽雄期两期记载,分整齐〔+ +〕、中等〔+〕、不整齐 〔-〕 2.8 叶片数:选有代表性植株10-20株,抽雄穗后调查其总叶数〔包括枯叶在内〕 求其平均数 2.9 果柄长短:分长、中、短三级 2.10苞叶长度:分长、中、短三级 长—苞叶长度超过果穗长度甚多 中—苞叶长度与果穗长度几乎相等或稍长于果穗 短—苞叶长度短于果穗长度,果穗顶端籽粒外露 2.11单株有效穗数:小区总穗数被总株数除,留两位小数 2.12双穗率:小区内双穗株数与小区小区总株数之比,测定两个重复,求其平均数,以百分率表示 双穗株数 双穗率〔%〕=—————×101 总株数 2.13空杆率:收获时计算每小区内空杆〔包括有穗无粒及+粒以内的植株〕的株数,以以百分率表示,测定两个重复,求其平均数 空杆株数 空杆率〔%〕=—————×101 总株数 3抗逆性 3.1倒伏性:抽雄穗后,因风雨等其他灾难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作为倒伏指标。

      分轻、中、重三级,1/3以下者为中,超过2/3以下者为中,超过2/3者为重 3.2 倒折率;抽雄穗后,每区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3.3 大斑病、抽雄穗后15天到乳熟期记载,按全株发病状况百分为七级 〔0〕级;全株叶片无病状 〔0.5〕级:全株叶片有零星病斑〔占叶面积1%左右〕、 〔1〕级: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5---10%〕 〔2〕级: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10---25%〕 〔3〕级: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叶片面积50%以上〕出现大叶枯死,上部有中量病班 〔4〕级:植株下部叶片罹病枯死,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出现大片枯死,上部有中量病变 〔5〕级:全株根本枯死 附注:以上各级中所称“中部叶片”是指果穗上部二片叶和下部二叶片,其上为上部叶片,其下为下部叶片 大斑病反响型;分S Ms MR R四型, S〔高感〕;病斑大,呈典型梭形,四周无黄色晕圈,霉层很明显 Ms〔中感〕病斑根本为梭形,周圈有褐色边线,或有黄色晕圈,霉层较明显 MR〔中抗〕病斑长条形、一般不呈典型梭形,四周黄色晕圈宽而明显,霉层较明显。

      R(高抗)病斑为褐色线状或窄条状坏死斑,四周有黄色晕圈不产生霉层 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按下式计算; 病株数 发病率〔%〕= ——————×101 调查总株数 各级病株数与相应级数乘积的和 病情指数〔%〕= ———————————————— ×101 调查总株数与最高级数的乘积 3.4青枯病:乳熟期在每区内调查发病株数,计算其发病株率 发病株数 发病株率〔%〕= ——————×101 全区总株数 3.5 黑粉病:乳熟期调查每小区内黑粉病株数、计算其发病株率 3.6 丝黑穗病:成熟期调查每小区发病株数、计算其发病株率 3.7 病毒病: 苗期及乳熟期调查每小区内发病株数,计算其发病株率 3.8 其它病害:依据发病程度分无、轻、中、重四级记载 4考种工程 4.1 穗形:分圆柱形、长锥形、短锥形三种 4.2 果穗长度:测量10—20株第一干果穗的长度〔包括秃顶〕、求其平均数,留一位小数,〔单位;l厘米〕 4.3 穗粗:用考察穗长的干果穗,用卡尺测量其中部直径,求其平均数,留一位小数,〔单位;l厘米〕 4.4 粒型;分硬粒型、马齿型、半硬粒型、半马齿型四类。

      4.5 粒色:根本分黄、红、白三色也可详记为淡黄、桔红、橙黄、黄粒侧红,白粒侧淡黄、紫褐等 4.6 轴色;分紫、红、白等 4.7 穗行数:用考察穗长的果穗,测定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以平均行数表示之 4.8 行粒数:用考察穗长的果穗,每穗数一行中等长度的籽粒数,求其平均数,不要小数 4.9 果穗秃顶率:用考察穗长的果穗,量取果穗秃顶长度〔单位:厘米〕并计 算果穗秃顶率 秃顶长 秃顶率〔%〕= ——————×101 果穗长 4.10 千粒重:果穗晒干脱粒后,每品种随意取一千粒称重,重负三次求其平均值〔单位:克〕 5 产量 5.1 收获株数:即小区实收株数,去掉小区两头、边株的实际计产株数 5.2 果穗数:即小区实收株数的全部果穗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