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下简答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5页简答题1.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1) 艺术应高于生活,只有“美”才具有永恒的价值2) 艺术应当超脱人生,不受道德的约束,艺术个性不应受到压抑3) 艺术的真正目的是“说出美丽动听的假话”2. 《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1) 借用《奥德修斯》的故事框架构建作品,人物关系与神话史诗构成反讽的呼应,反衬现代人的庸俗渺小和现代文明的堕落2) 意识流手法,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跳跃、蒙太奇技巧,全面展示人物漫长的人生经历和真实性格3) 文体风格试验3. 哈代创作的现代性(1) 思想内容上:注意到当时人民的思想(2) 创作主题的现代性:①表现了工业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冲突 ②表现人们的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冲突,异化(3) 艺术特色的现代性:①情节的淡化,更加注重人们的心理空间,增加作家本人的心理 体验 ②开放性的结局 ③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A.对于自然的生命意义的追寻 B.时间的循环性 C.空间的多重性4.《徳伯家的苔丝》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德伯家的苔丝》通过对纯洁善良的苔丝备受磨难而终于毁灭的悲剧,渲染了一种悲观主义的命运观念 首先,他把苔丝的悲剧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认为人类无法摆脱那种痛苦神秘、不可解释的命运其次,哈代的命运观念是建立在异教的背景之上的他笔下的那种宿命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一种弥漫宇宙的意志苔丝的悲惨命 运替西方悲剧的命运特征作了一个直接的概括性陈述:苔丝在命运的淫威下,因纯 洁天真而被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又因为善良、诚恳而与近在眼前 的新婚幸福失之交臂,成了一个被遗弃的怨妇;更因为执着于人生的真性情而举起了复 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切悲剧性遭遇全由于 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 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这种类似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充分揭示了人对命运的无能为力那种残暴而神秘的力量主宰着人们的命运,巧妙地编织着罗网,恶意地捉弄着人们正像顽童捉到飞虫一样,为了戏弄而把我们杀死5.分析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精神上的“复活” 托尔斯泰的《复活》描写的是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聂赫留道夫和玛丝洛娃精神复活的过程。
他们俩人都曾经历过堕落为“兽性的人”的过程,所以作品展现的就是他们如何从“兽性的人”复活而为“精神的人”的过程他们堕落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因为本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后者则是由于黑暗的社会环境逼迫所致所以聂赫留道夫的复活开始于他的自我忏悔,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复活转变是逐步完成的,通过对于自身罪孽的意识,达到了对于整个贵族社会的揭露与批判;玛丝洛娃的复活根源于她对于黑暗社会的仇恨,开始于对聂赫留道夫的忏悔的感动,并且也从自身的不幸遭遇中,理解到这是整个贵族阶级对于广大下层人民所犯下的普遍的罪恶聂赫留道夫转变后虽然要与本阶级决裂,但并没有投向人民,而是皈依了宗教,这反映了作家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局限性,玛丝洛娃最后则回到了人民中间,并跟着革命者走了,这表明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巨大力量6.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形象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形象主要指作品《双重人格》里的高略德金,这部作品写的是生活在十九世纪彼得堡的一个小公务员,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毫无保障却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而不得的故事陀斯妥耶夫斯基通过主人公高略德金形象第一次提出了双重人格的主题--一个贯穿全部创作的主题作品突出表现了人格分裂的主人公高略德金的三种强烈的心理感受:一、恐惧心理。
高略德金地位卑微,生性懦弱,在加上痛苦的失业经历,使他惟恐回到自己的过去,隐忧笼罩着他,压倒了他正常思维二、孤独心理高略德金的精神世界虽然贫乏,但他也渴望理解和友爱,甚至幻想与幻觉中出现的同貌人结成至交,然而不管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幻觉世界,他的愿望都成了泡影三、矛盾心理高略德金生性脆弱,出事犹豫,再上司面前惶恐不安,想要改变自己"抹布般"的处境实在无望而幻觉中的同貌人小高略德金果断油滑,在官场上八面玲珑,成为上司的宠儿同貌人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他可以不顾一切道德准则为所欲为同貌人的形象把高略德金性格的另一面--对"幸运者"垂涎三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极为羡慕--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他是高略德金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幻想的形象化两种尖锐对立的心理状态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必然导致激烈的矛盾冲突,但这种矛盾又是不可克服的因此他决不能变成小高略德金那样的人,他的幻想终于破灭,他找不到处路,病态的灵魂搏斗的结局只能是彻底的绝望7. 于连的人物形象 于连:《红与黑》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塑造了于连这个形象,个人奋斗者是世界文学中一个不朽的典型 于连的性格是多元多层次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则是他性格中的核心成分自我意识在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个人野心。
他个性刚强,充满激情,富有毅力外表和内心的强烈反差是于连形象的一大特点有毅力,敢于行动是他的主导方面,犹豫不决是暂时的,最终要被他的决心所克服在他的思想深处他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对贵族的趾高气昂怀有深深的抵触情绪个人野心支配着他的一切行动直到他发现贵族阶级对平民存在根本的敌视以后,又恢复了反抗精神,宁死也不妥协 于连的多变反映的是复辟王朝时期谋求个人奋斗平民青年的特点一方面向上爬,另一方面他是个野心家,没有什么政治准则,虚伪是他改变命运的手段他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的人物,既有反抗精神,又容易屈服;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玷污自己的双手;既看重别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既崇拜拿破仑,又能改变自己的方向,走截然相反的道路;既向上爬,又选择死亡,不肯向现实让步这种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和性格的复杂性,形成了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郁闷的性格上的矛盾综合体8. 拉斯蒂涅的人物形象 他是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信奉的是极端利己主义起初,他心地善良,是外省小贵族的子弟,不愿埋头读书,更不愿顺着社会阶梯步步攀升但是看到挥金如土的生活,让他的性格和行为有了矛盾他社会教育的第一课是从鲍赛昂斯爵那里学到的,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隐藏起来,追求一个贵妇,作为踏入上流社会的钥匙。
伏脱冷的邪教说让他在社会这个名利场的泥坑陷了进去,鲍赛昂斯爵夫人退出上流社会让他看到上流社会根本不讲什么感情只讲金钱和个人利益高老头之死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他看到两对女儿女婿的无情无义和这个社会的寡廉鲜耻从此踏上野心家的道路,一步一步往上爬9. 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10. 分析《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 一、在小说里雨果令人信服的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而劳动人民则被注定过贫苦的生活他在《悲惨世界》的“作者序”中说明,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是因为“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还明确的说: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他的这本书就是有用的。
《悲惨世界》的明确目的就是要揭露社会的不合理和不正义贫穷男子指冉阿让,饥饿妇女指芳汀,黑暗儿童指克赛克 二、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而存在的 三、《悲惨世界》里共和党人起义的斗争写得惊心动魄,十分壮烈 四、小说中压倒一切和贯穿全书的乃是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的通过冉阿让的形象以及恶人最终受到报应表现出来11. 分析《悲惨世界》的艺术特点一、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二、心理描写十分精彩; 三、对照原则的充分运用 综观《悲惨世界》,战役、起义是全景式描绘,雄奇浩瀚;家庭生活、风俗场景工笔写照,色彩斑斓;人物内心的斗争和变化,写来丝丝入扣,这一切给小说以包罗万象的瑰奇雄伟气势,连雨果自己也不禁惊叹说:“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悲惨世界》获得这个评语是非常确切的12. 为什么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论述题)(1) 《人间喜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他看到在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发了横财的大资产阶级,复辟时期经济实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财富如《老姑娘》中描写了外省阿朗松地区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杜布斯吉埃如何战胜旧贵族,娶了当地最有钱的老处女。
《公务员》写出金融资产阶级能够左右高级官员的任命,说明政权已完全落入他们的手中纽沁根、高布赛克、葛朗台都是复辟王朝时期的实际统治者2) 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幽谷百合》描写莫尔索伯爵夫人企图改革土地管理和租佃制度,以挽救贵族的没落命运,但前景黯淡《古物陈列室》埃斯格里荣侯爵和《老姑娘》中的瓦鲁亚骑士,在婚姻问题上都败在资产者手上3) 描写了一幕幕惨剧,这些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高布赛克》写到做母亲的为了剥夺女儿的财产,烧毁丈夫的遗嘱《烟花女枯荣记》中的吕西安追逐富有的女继承人,终于失败《夏倍上校》中,妻子为了吞没丈夫的财产,企图把他关进监狱4)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其价值堪比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提供的资料13. 巴尔扎克现实美学的要点(1) 他的哲学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存在多样性,但彼此相连,由此出发,他要求文学反映整个历史时代2) 他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再现自然,文学中的真实不等于生活中的真实,需要经过艺术加工,进行选择,从而令人觉得是真实的;他严格遵循真实地再现现实的原则,暴露社会的丑恶和黑暗面多于理想的阐发,他的作品大多以悲剧结尾;(3) 艺术必须创造典型,即人物要典型化,典型要个性化,通过典型去反映现实(4) 他发展了狄德罗的“美是关系”的观点,看到环境对人物的决定性作用,环境即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又是产生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的基础(5) 他不仅是一个严格而缜密的观察家,而且是一个热烈的幻想家,“生活在持续不断的幻觉中”,一进入写作,各种想法便像千军万马纷至沓来(6) 他十分主义滑稽丑怪的人物和社会现象,看到表面与本质之间存在一致和矛盾,也看出其中蕴藏的美学意义14. 高老头的艺术特色(1)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刻画(2) “欲望型”人物的塑造:夸大、强化人物身上的某种欲望和情感,把它推到极端,使其成为人物的主要性格。
3) 小说多线索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通过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和德·鲍赛昂子爵夫人这四条线索的交叉穿插来组织情节,其中拉斯蒂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全书跌宕起伏,一气呵成,十分紧凑15. 福楼拜在艺术上提出的新主张(1) 追求真实性(2) 讲求客观性(3) 追求艺术美16. 爱玛悲剧成因(1) 首先与修道院的禁欲主义教育有关,爱玛本来是个热情满腔的人,梦想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现实的悲剧埋下了种子(2) 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