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师大古代文学史资料整理.doc
10页1. 韦柳 P282、P354 (二) (wanli gei)韦应物和柳宗元的并称,两人人品诗品都多有相似之处韦应物吟咏山水田园寂寥低沉,多归隐之思诗风冲和淡泊,意境宁静悠远,语言锤炼精工代表作有田园诗《观田家》 、 ,山水诗《幽居》等等柳宗元诗的最大特色是似淡实浓,清峻简洁,诗歌风格特点与韦应物相似代表作有《田家》三首、 《别舍弟宗一》等苏轼称两者皆为“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薄” 后世称其“韦柳” 2. 姚贾 P368、P363 (二)中唐诗人贾岛、姚合的并称,两人皆以苦吟为诗贾岛诗构思奇、意境冷、遣词硬、用韵险、句法新,形成了奇险瘦硬的风格,造语费力,以苦吟著称代表作有《朝饥》 、《暮过山村》等姚合也以苦吟为诗他写景状物,合时切地,刻画精工,类似贾岛但比贾岛更平淡,多抒闲适自放之情,较少苦涩酸僻之感代表作有《武功县中作》三十首等与贾岛并称“姚贾” 他们的诗歌对晚唐五代以及唐后诗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 皮陆 P405、P407 (二)晚唐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的并称皮日休、陆龟蒙散文中有些忧时愤世的小品文和咏史吊古的诗歌,愤世嫉俗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但陆文较少像皮日休那样坐而论道的长篇大论,而有取材新、状物细、剖析论述、引类取譬,深刻精醒的特点。
他们的诗歌除了直陈时弊外,还吟咏隐逸二人多有唱和,称“皮陆” 代表作有皮日休《七爱诗》 、小品文《鹿门隐书》 ,陆龟蒙诗歌《白莲》 、散文《野庙碑》等4. 温韦 P467、P472 (二)温庭筠与韦庄的并称,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也是《花间集》中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他们是个内容大致相同,仍以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为主但是温词秾艳,意象绵密;韦词清丽、意象疏朗,善于用清丽疏淡的意境表达深沉浓郁曲折的情感分别代表《花间集》中两种不同的风格代表作有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 《更漏子》六首等,韦庄《菩萨蛮》五首、 《喜迁莺》等5. 花间词 P476(二)晚唐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尹鹗、阎选、毛熙震和李珣等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 ,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前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剪红刻翠,香软秾艳为主,尊温庭筠为鼻祖,史称花间词派花间词派诗人大致可分两类,一类宗温词,风格秾艳,如牛峤、欧阳炯、和凝等;一类近韦词,风格疏淡清丽,如牛希济、孙光宪、李珣等。
也有少数介于两者之间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最为突出代表作有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等6. 郊寒岛瘦(苏轼:元轻白俗,郊寒岛瘦)P361、P363(二)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的并称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尚苦吟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孟郊长五古,崇尚古雅,颇有风骨;贾岛专工五律,状景抒情,幽细精致岛诗清幽平淡,郊诗苦涩激愤孟诗题材宽于贾诗,感情也较激愤贾岛凄幽苦冷的诗风与孟郊一脉相承,苦吟的创作态度,摄影造境的审美趋尚,也都受孟郊影响,世称“郊寒岛瘦” 代表作有孟郊的《怀秋》十五首、 《伤春》等,贾岛的《暮过山村》 、 《哭孟郊》等7. 宋初三体 P43(三)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沿袭唐风,尚未形成宋诗的独特面貌白体主要是模仿白居易的诗歌,诗风平易浅俗,代表作家王禹偁等晚唐体宗法姚合贾岛,风格纤细,没有阔大,破碎小巧,代表作家魏野、九僧,林逋等西昆体效法李商隐,但失之偏颇,以才学为诗,多在辞藻华丽,对偶精工,讲究用典,音节铿锵上下功夫,显得雕彩太甚,浮艳过度,缺乏自然态度和内在气格,对宋诗影响最深。
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8. 江西诗派 P149(三)两宋之交的诗坛出现了效法黄庭坚的“江西诗派” ,亦称“西江诗派” 南宋初,吕本中作《宗派图》 ,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五人列为江西诗派他们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他们都师法江西黄庭坚,故称“江西诗派” 产生期代表人物是黄庭坚、陈师道扩展期代表人物是吕本中、曾幾、陈与义等余波期影响到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以吕本中、曾幾、陈与义等人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文学主张与黄庭坚的旨趣有相似之处,都讲工力,重淹博,但他们更强调循规矩而多变化,倡活法而主悟入,重锤炼而归于自然主张广泛师法前人的基础上更注重表现内心的体会创作上倡导学杜,除陈与义成就较高外,大都也仅在外部形式的瘦硬通神上,而没有老杜雄浑沉郁的气韵精神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9. 江湖诗派 P259(三)南宋后期, “江湖诗派”诗人多以反江西诗派的姿态出现,学习晚唐诗风,他们语言都较为平实,气魄较小,少用典故,喜作律诗是受永嘉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或乡愿之人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诗人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10. 永嘉四灵 P260(三)指浙江永嘉四位名、字或号中都带有一“灵”字的四位诗人,分别是徐照(字灵晖) 、徐玑(号灵渊) 、赵师秀(字灵芝) 、翁卷(字灵舒) 四灵论诗、作诗都反江西而尊晚唐,尤以贾岛姚合为宗他们讲究苦吟注重格律,喜用白描,不用典,追求野逸清瘦、冰清玉洁、玲珑幽渺的境界内容上对现实问题较为冷漠,多以抒发个人感受、吟咏田园、流连光景为主要内容,贫弱而幽微立志太卑,间架太窄,取法太拘,使其诗风更为脆弱破碎作品有翁卷《野望》 、徐玑《夏日怀友》等11. 诚斋体 P171(三)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以“活”字为中心,杨万里在创作上纯以活法取胜,且以轻灵小巧的绝句最能体现,因此,杨万里以绝句成就最高诚斋体的活法体现在:一是细腻小巧,机智敏锐,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感受,于他人忽略或难见处提炼诗情,且能使之富有情趣;二是想象奇特,立意新巧;三是层次曲折,深婉多致,变化无穷;四是善于调侃谐谑,使作品充满幽默风趣,又体现一定的理趣;五是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口语化,以自然美取胜但缺陷在取材过于细碎,诗料过于狭小,表达起来或不能不太尽太露,或不能不浅率无味。
代表作有《小池》、《夏日绝句》等12. 易安体 P159(三)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被称为“婉约正宗” 她在词的艺术上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易安体” ,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其次,善于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风格结合在一起有《漱玉词》传世代表作有《如梦令》 、 《武陵春》 、 《声声慢》等等13. 大历十才子 P284(二)所谓大历十才子,是指代宗大历年间活跃于诗坛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诗歌艺术向深细工巧出着力,精于选料,善于言情;风格淡远、意境清幽受王、孟影响明显但是诗工巧有余,浑厚不足;重于研字炼句,疏于炼意谋篇诗歌以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为主,且最能代表他们艺术风格,另外,也有一些边塞诗代表作有卢纶的《晚次鄂州》 、司空曙的《江村即事》等14. 《沧浪诗话》 (南宋严羽)P281(三)严羽的《沧浪诗话》代表了宋诗话的最高水平 《沧浪诗话》中心观点十分明确,理论性、系统性、针对性都很强,而且善于以禅论诗,别开蹊径。
在结构与行文上也一反只言片语的札记笔法,注意在重点问题上详尽深入地加以论述,在保有生动活泼的可读性基础上,又增加了严肃、系统的学术性 《沧浪诗话》分“诗辨” 、 “诗体” 、 “诗法” 、 “诗评” 、“诗证”五部分其最有见地者有两方面首先,能明确而自觉地从美学的角度论述诗歌的本质特征其次,在“妙语”说的基础上,该书对诗歌的体制、流别、风格、法则也作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沧浪诗话》对后世影响甚深, “妙语”说的提出,直接引发了后代“神韵”说、 “格调”说、 “性灵”说等,对探讨诗的美学本质有首创之功15. 宋诗的特点:《沧浪诗话》:“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16.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背诵)选注 P347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意象叠加,表面上为写景,实际表现政途坎坷江流曲似九回肠”比喻政途坎坷诗文解释】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赏析】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
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