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形态在空间转换中的解析重构.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49182611
  • 上传时间:2022-0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6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形态在空间转换中的解析重构    赵涛 刘春艳 白丽燕摘要:形態的抽象要素在平面和立体中存在一定差异性,但都遵循一样的形式美法则,课题通过具有普遍审美认知的经典现代抽象绘画,进行平面—立体—平面的空间转换训练,展开对抽象形态要素、构成法则、形式美法则的深入练习和认知,也希望能够通过对现代抽象绘画的演变和重新构成,体味现代艺术对当代设计的深远影响关键词:形态要素;空间转换;正负空间;审美感知: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9)27-0078-02此论文是根据建筑专业一年级同学在空间艺术感知的课程训练中总结而成的旨在探讨和训练初学者对空间的抽象艺术感知力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是研究形态的两个重要方面,形态要素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中不仅存在体量感的差异,其形态力感的相互作用也会因为空间的多维度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变对于空间设计的初学者来说,通过平面和立体空间交替转换的课题训练,不仅可以对形态要素进行更深层的提取和丰富,更是能够在不同维度的视角下训练自己的审美感知力课题从形态的抽象要素的提取开始,共分三个阶段,第一步:选取一幅具有典型代表的现代抽象主义作品,分析并提取其平面抽象元素,将之立体化;第二步:根据原平面作品制作立体模型,要求其特定角度的空间布局与原作相仿;第三步:观察并选取模型中形态元素丰富、间关系合理的一个角度,根据其空间构成关系绘制一幅平面构成作品,保持风格和形态要素的不变,寻找平面中新的构架关系和色彩关系。

      课题从几幅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绘画作品开始(图1、2、3),康定斯基作为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为现代设计中抽象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的绘画作品尤其是1921年以后的作品兼具了几何抽象元素的丰富性和构成之美在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和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取作品中所用到的几何元素,用草图的形式把平面元素罗列出来,想象一下每一个元素变成立体形态有多少种可能性,并记录下来利用这些立体元素设计3-4个不同空间角度的草图(图4),通过比较,按最终的方案制作元素的立体形态在元素提取这一步中,难点在于空间想象,试想在平面中的一个圆点,在空间中有可能是柱体、锥体、面的围合、曲线的集合、螺旋等等因此面对这诸多可能性,对要素进行空间想象和比较就非常重要第二步,对已经提取和设计好的立体元素进行空间模型的制作要求模型的整体风格、构成特点和原作相符;在此基础之上,其特定视角,更要与原作的平面空间相仿经典的现代抽象作品除去作者个人的思想内涵,其本身就具有较完美的形态构成和色彩搭配因此进行同样风格的空间制作,不仅是平面到空间转变的全新体验,更是向大师学习构成方法的一个简易途径这一阶段的难点在于需要保证一个角度的相似性,同时还要顾及其他各角度的合理空间关系,所以在模型制作过程当中,要不停地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不断地通过相互比较,调整和修改各元素的形态造型,直至模型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呈现较理想的空间状态。

      由于每一个要素都具有了体量感,其不同的形状、大小、位置、色彩等因素使之产生了不同的形态力感,因此要素之间的距离和比例成为空间把握的关键问题通过立体模型的训练,提升了对空间中各要素关系和空间正负形关系的认识,接着进入课题的最后一步——重新回归平面对已完善的模型进行全方位、多视野的观察,像课题在最初训练时一样,想象这些空间中的立体元素如何转变成平面形态,以及立体空间的正负形在平面空间该如何表现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和想象观察模型,寻找一处形态要素丰富、空间张弛有度的角度进行平面构图切忌不要做完全对称的构图,要在对比中寻求量感的均衡和统一和最初的抽象作品相比较,平面的骨架关系因为空间的改变会产生很大的不同,但整体的形态要素和色彩还会基本保持原作的风格这样,我们会看到在这一课题的系列作品里,围绕大师的理念,进行了多空间、多角度的发散式思维的重新设计在整个课题训练的过程中,要结合构成法则和形式美法则体味形态要素之间的节奏与韵律、大小与比例、重力与均衡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形态之间是如何在非对称状态下做到既有对比又统一、和谐的关系对于设计训练的初学者来说,对于抽象、正负空间、审美感知等概念是很陌生的,甚至对于百年前的现代抽象艺术还依然不甚理解。

      因此从大师的作品开始学习和了解是一个比较容易和高的起点这里,对美的感知可能是最高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体系下,人们更愿意快速地学习到一个方法,而不是静观自己内心对美的需要,希望通过这个课题,不仅学会一种方法,更可以从中体味那些为现代设计铺就艺术之路的大师们是如何孜孜地追求和提炼美的心路历程参考文献:[1]盖尔·格瑞特·汉娜.设计元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顾大庆,柏庭卫.空间、建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教研室.建筑形态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27期教育教学论坛的其它文章互文性的“反骨”毕业设计选题之“公益设计”课题的思考“教学—科研—育人”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食品类学科中的应用初探“工业机器人技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蒸散发设计性实验探究3D打印技术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