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家的诗.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外国作家的诗 (1) [外国作家的诗]外国现代诗歌十首 读诗品诗,让精神在异国的世界里飞行,下面是外国现代诗歌十首,接待阅读 枝头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一只小鸟 落在松枝上, 啾啾歌咏 它突然屹立,箭一样 飞向远方, 歌声中变得渺茫 小鸟是一块木片 擅长歌咏,伴随着歌声响亮, 活活地烧光 抬望眼:空荡荡 只有安宁 在枝头晃动 (赵振江译) 惆怅少女 (希腊)乔治塞菲里斯 黄昏时分,你坐在 耐苦的石头上, 阴郁的眼神 泄露了你内心的哀伤 心灵在眩晕, 嚼泣在抗辩, 你双唇上那条绒 明白无误地在打颤 想到那桩桩往事 使得你泪水涟涟 你像倾斜的船身 复归于满舷 可你心中的痛楚 并没有太多呼喊, 而又为给这个世界 一片繁星密布的天 (林天水译) 窗 (希腊)康斯坦丁卡瓦菲斯 在这度日如年的黑屋里, 我走来走去,梦想能找到 几扇窗子哪怕只开一个窗子 也该是不小的抚慰 但窗子并不存在,或者只是我没有望见 它们看不见可能更好 可能到头来,光只是另一种暴政 谁知道会有什么新的事情败露出来。
1903年 (阿九译) 声音 (希腊)康斯坦丁卡瓦菲斯 被爱和被梦想化的声音 死者的声音,或者那些失踪的 等同死去的人的声音 有时候它们在梦中对我们说话: 有时候在深思中心灵会听到它们 随着它们的声响返回的那一刻, 我们生命中最初诗歌的声响—— 像夜里的音乐,也远去、逐步消散 (黄灿然译) 火 (西班牙)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全体的火都带有 激情光彩却是孤独的! 你们看多么纯净的火焰在升腾 直至舐到天空. 同时,全体的飞禽 为它而遨游,不要烧焦了我们! 可是人呢?从不打理 不受你的约束, 人啊,火就在这里 光彩,光彩是无辜的 人:从来还未曾诞生 (陈孟译) 爱之后的爱 (圣卢西亚)德雷克沃尔科特 这一刻终将到来, 当你弥漫喜悦地 在自己的门前,在自己的镜子里 接待自己 并为此与自己相视而笑, 说,坐下来 你会重新爱上这个目生人——你自己 来点酒来点面包把你的心交给 它自己,交给那个曾用一生爱过你的 目生人,你曾为了另一个人而 忽略过的那个人,了解你内心的人 从书架上取下那些情书, 那些照片,那些绝望的笔记, 从镜子里剥下自己的影子。
坐下来享受你的生命 (张文武译) 深夜时分 (美国)丽泽穆勒 夏天的夜晚,世界 在听力所及的范围内移动, 在洲际马路上,嗖嗖作响 或者隆隆地驶过,无意的汽笛声 为我们送来丝丝寒意 晴朗宁静的夜晚, 声音有时会飘进我们的寝室, 还有月光和支离破碎的光, 仿佛在我们出世之前 天空就让它们逃逸了 冬天,我们关紧窗户, 读契科夫, 几乎要为他的世界而流泪 多么奢靡,多么喜悦, 我们能为一种虚构的生活 而凄怆 (倪志娟译) 我在屋外的黑暗中 (俄罗斯)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我在屋外的黑暗中洗脸, 天空燃烧着粗糙的星星, 而星光,斧刃上的盐 寒冷溢出水桶 大门锁着, 大地阴森如其良心 我想他们哪里也找不到 比真理更明净的画布 星盐在水桶里溶化, 冻水逐渐变黑, 死亡更纯粹,不幸更咸, 大地更移近真理和惧怕 (黄灿然译) 美,不能造作,它自生 (美国)艾米莉狄金森 美,不能造作,它自生—— 刻意追求,便消散—— 听任自然,它留存—— 当清风吹过草地—— 风的手指把草地抚弄—— 要追逐上绿色波纹—— 上帝会设法制止—— 使你,永不能完成—— (江枫译) 复苏 (冰岛)西德格尔马格努松 记忆突然碎裂成 好多夜晚 碎裂的声音 在我捡起碎片 并扔进那将其 融为一体的白昼的强光中时 在我的体内回响: 制成一件新甲胄的铁片 (董继平译) 延迟阅读:鉴赏现代诗歌的技巧 在诗歌的学习中,现代诗歌无疑是个难点。
因其写作手法多样、表现力丰富和意境高远的特点而成为一大教学障碍但众所周知,学习确定要掌管好的学习方法,合理的方法才是突破障碍的捷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生学习现代诗歌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了解写作背景,多多诵读诗篇 我们知道,解读诗歌的内涵,不仅要了解它的外观意思,还要深层理解的感情,因此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是分外重要的如藏克家《有的人》这首诗,初看是在写两种人,采用的是比较手法,然而为何而写却不甚领略,也可以说对诗中的两种人的行为和精神实质很难把握 因此,了解写的对象——鲁迅先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从能代表他人格精神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中去感受鲁迅精神明白了这些,学生就好把握诗中所写的两种人了,如这两种人态度的比较、追求目标的比较和影响社会的比较这样就能够更深层地理解写作的灵魂与内涵 有了这样的根基,此时要想进一步把握诗歌,需要理解在诗歌中的感情,但感情的理解理应分两步,首先要学会读出感情,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是其特色,好多时候,读出来的是一份细腻的情感,这份情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述清的如戴望舒的《雨巷》,艺术精湛,大量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和悠扬顺耳的乐感,把诗歌的音乐美发挥到极致。
同时,诗歌又兼用了比兴和象征的手法,将中国古典诗词中凄美的“丁香”意象、现实中悠长寂寥的雨巷和期望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创造性地组接在一起,形成迷离朦胧的意境,含蓄地示意出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望的情怀,给人一种幽渺的美感而这种意象尤如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却摸不着,甚至只能通过反复的咏诵才可窥其一二 再如,贺敬之《回延安》中“杜甫川唱来/柳林铺子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肚子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集中地表达了冲动、喜悦的情感,而这种情感需要在诵读中时时体会,直至心情澎湃,热血洋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结合背景的诵读会更具感情,能更好地让学生品评出其中的韵律和意境 二、解析情感主线,体会诗歌意境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的创作的感情是用诗中的文字并且在文字的字里行间里表达出来的《乡愁》是余中光的代表作,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诗中“小小的邮票”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小时候依恋的一份感情,还有对母亲的一种思念之情,可以说诗人全体的情感都表达在那一枚毫不起眼却饱含深情的邮票之上了而后,通过“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进一步表达了那种相依相偎、割舍不断的种种情怀,让人读之动容,品之叹息。
可以说诗人的这份情感在“小”“窄”“矮”“浅”这几个字词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浓烈奇怪,让读者回味无穷 当然,意境的体会不仅是把握的感情线索,还在于学生的主观感受,换句话讲就是一首诗中同样的形象在不同的学生眼中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描述“看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可以想象立于橘子洲头,一个“看”字尽领风骚,一红一绿,一静一动,可谓是写出了生命的极致而林、江、舸、鹰、鱼等“竞”的风姿在不同的人眼中却是不同的容貌,令人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但不管是哪种联想,却又脱不开“自由”的意境这也恰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三、尝试诗歌创作,呈现心中的诗情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教导仍旧离不开考试这一模式,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缺少创新精神,大多数老师为了高分而疏忽了学生用“诗”的形式来表述内心世界的需求,甚至加以制止好的教导,我认为是完全可以让孩子们举行诗歌的创作的,只要是积极健康的都应提倡,否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骆宾王的“咏鹅”了中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写出自己心中的诗情画意来,用“诗意”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添加一份美观例如我曾看到过这样一首诗《海狸》:“从前有只小海狸,活在我的心海里,无忧无虑的游来游去,在大海汹涌的波涛里。
……现在我的心海里,游过匆促的海狸,海留住了它的身影,却留不住它的心这是一首中学生作的诗,诗中写出了一只敬仰自由喜悦的海狸,实际是对自我内心的写照,可以想象,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一只小小的海狸敬仰自由的大海是多么令人可怜的,更何况情感还是那么阳光,那么弥漫诗意的自信虽说文笔还有些稚嫩,但又不失为一篇表达内心世界积极向上的好作品当我们能引导学生用诗意的眼光去感受生活,相信我们的学生也能尽情地表示自己诗歌的创作才华,让自己像一条自由自由的鱼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 当然,学生们还要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去查看世界,体会生活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大胆尝试,精心去写,无论是悲哀、无奈、叹息,还是开心、喜悦、兴奋,都可以用诗的形式去表达,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才能,还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才能 总之,只要我们多斟酌,多感悟,多尝试,学习现代诗歌这一障碍就会不攻自破[外国现代诗歌十首]—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