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对策思考.doc
7页关于做大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对策思考XX开发区作为市本级经济新增长点,财政收入曾于2010年占市木级收入的24.7%,为市 本级财政做出较大贡献但随着开发区体量不足、体制制约及开发初期为追求快速增长采取 粗放发展方式遗阳下来的土地产能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逐步凸显,开发区对市本级 财政的贡献度逐渐下降,从201()年占•比24.7%下降至2013年的19.4%在受到体制和空间 的双重约束下,开发区如何发展,如何以更大作为为市本级财政多做贡献,是摆在开发区面 前的迫切问题开发区已具备一定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基础,应通过推动产业集聚、腾笼 换鸟、转型升级等措施,走深度开发路子,争収为市本级财政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在分析 开发区目前财政收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扶持重点税源企业、捉高土地产能及 提升征管服务水平三方面着手,探索进一步做人财政收入的对策思路一、XX开发区财政收入现状及主要问题(一) 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1、 财政收入总量及增长率分析开发区2007-2013年财政收入总量逐年上升,从相对指标来看,财政收入增幅年度间不 均衡,最高为2008年52.18%,最低为2011年10.37%。
总体来看,虽然开发区财政收入总虽逐年上升,但近儿年增幅却稳中冇降,说明开发区 财政增长后劲乏力2、 财政收入占比及变化趋势分析开发区2008-2013年财政收入占市本级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5%、24.7%、22.7%、20.9% 和 19.4%虽然开发区财政收入总量占市本级收入总量(包括开发区)最高达到2010年的24.7%, 但£1 2010年以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说明开发区收入增速慢于市本级,对市本级的贡献 度越來越低3、 10强企业纳税变动分析开发区2008-2013年,纳税1()强企业税收贡献总额逐年上升,但占总收入比重基木保持 不变,纳税10强企业贡献税收占总收入比重保持在52%至55%Z间,龙头企业对税收增速的拉 动作用不明显4、 税种收入结构分析开发区财政收入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税种,绝人部分来自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 税2008-2013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三税合计占开发区财政收入九成左右,其中增 值税占总收入55%以上,可见,总收入过分依赖于主体税种,尤其是增值税,显示税种结 构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完善二) 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1、 增氏后劲乏力从上述分析对以看出,开发区财政收入增幅呈下降趋势,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 下降,开发区财政增收难度不断加大。
主要原因冇:一是龙头企业增速下滑纳税前10名 的龙头企业2013年纳税合计7.67亿元同比增长9.1%,低于财政总收入增幅2.3个百分点, 不仅对总收入增幅没有贡献,反而抵减了收入的增幅;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开发区以工业企 业为主,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税源增怏点少;三是体量受限开发区 项目用地基木填满,大项日难以入驻,基木没有新增税源,增长主要靠存最税源帯动,增长 潜力有限2、 收入规模较小一是占全市财政收入总量比重偏低开发区201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52亿元,仅占全 市财政收入总量的2.5%,占市木级财政收入的19.4%,占比偏小;二是白有财力少开发 区以工业企业为主,增值税占总收入比重超过50%,大部分收入上缴中央国库,开发区分 成财力很少如开发区2013年町支配财力约为4亿元,仅占总收入的27.3%,分成比例鮫 低;三是与其他国家级开发区比较而言,总量较小2011年,XX开发区财政收入在47个 东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45,仅为广州开发区的2.85%,天津开发区的3.07%3、 支出压力增大保运转方血,随着开发建设的推进,XX开发区社会事务不断增多,人员经费、行政运行、 综治管理、医疗卫生教育及城市管理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这些支出占用开发区大部分财力。
扶持企业方而,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兑现这些政策, 需要大量的资金來支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开发区还有部分基础设施必须进…步完善, 如安置房建设、污水处理投入及区内道路改造优化等,推进这些项冃还需投入大量资金4、 税源结构性风险较大从税源企业方面看,开发区财政收入超半数來自10强企业的贡献,若有税源人户分流税 源或减收,将严重影响收入增长从税种结构看,增值税占开发区财政收入50%以上,营 业税占比不到10%,税种结构很不合理,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地方级收入比重,进 一步完善税种结构5、 征管水平有待提高当前组织收入和税源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区域税源外迁动向、增减变化等 情况了解不周全,信息不灵,情况不明,工作被动,“跨区管户”的清理力度还不够一•些招 商引资、项冃建设的成果还未能转化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实际效果,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与财 政收入的增幅还不匹配,税收征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做大财政收入的思路(一)巩固重点税源,夯实财政收入基础1、 重点税源分析(1) 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贡献分析2013年,开发区纳税超500万元的重点税源企业38家(由同一控制人控制的2家或2家 以上企业视为1家),共缴纳税款11.2亿元,占2013年开发区财政收入的77.1 % o这些企 业以占8%的户数比重,占X%的土地面积,每年为开发区贡献了近八成的税收收入。
若将 统计门槛降至100万元,则有重点税源企业139家,共缴纳税款13.6亿元,约占财政总收 入的90%o可见开发区企业税源高度集中,巩固重点税源,是开发区财政不断壮大的基础2) 重点税源企业稳定性分析开发区的纳税大八中,有不少金业在外地购买地块,这些企业极易把税收转移到其他地 区缴纳,造成税源外流如特步、九牧王在XX建有办公大楼并设立子公司,三宏化纤、群 峰机械在XX设立生产分公司纳税100力元以上的企业,有40家未在开发区购买土地, 这些金业外迁可能性较人3) 纳税20强企业的产业和行业构成分析2013年,开发区纳税20强金业中,体育用品行业有5家、纺织化纤行业5家、电子信息 行业3家,机械制造行业2家、生物医药及工艺礼品行业2家、零售服务业3家重点税源企业主要以体冇用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主,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 步伐缓慢2、 巩固重点税源的主要措施(1)加强沟通,增强企业対开发区的归属感区内多数企业是在开发区成长起來的,对开发区有着深厚的感情要密切跟踪有外迁动 向的税源企业,在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带领下,组成工作小组,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 增进感情,以真心留人,以真情稳企,争収那些在外地购买土地、设立分公司的金业尽可能 把税收留在开发区。
2) 对接需求,努力稳住无土地企业部分重点税源企业在开发区无自有土地,未建设厂房,不是扎根于开发区的“人树”,就 像插在开发区地面上的竹竿,只要其他地区有好的环境或政策,随时可能拔地而起要积极 跟踪服务无自有土地但行业高端「L产出效益好的企业,了解其需求,特別是土地需求,尽屋 给予供地,使其扎根开发区这些企业主要冇:鸿海汽车贸易(纳税1662万)起步儿童川 品(纳税739万)翰林文具(纳税342万)小璐璐制衣(纳税313万)福格茨轻工(纳税 311万)汇京福悦汽车贸易(纳税273万)丰顺汽车销售(纳税239万)黑金钢自动化科技 (纳税103万)3) 多措并举,有效培育重点税源① 聚集各种要素,破解发展瓶颈随着开发区山起步阶段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发展 方式已由单纯追求总量的扩张到更为注重质量的提升,从片面追求产值和外延式发展转向注 重增值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更新观念、改革制度、创新管 理,从技术改造、金融服务等诸多方面入手,聚集各种要素,破解开发区重点税源企业在“二 次创业”中遇到的瓶颈,进而挖掘重点税源企业的潜力笫一,搭技术平台,支持科技创新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著手,构造开发区的区域 创新环境。
从政府层面看,努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科技费用的投入,通过 制定相M的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创新,支持区内工业企业 建立研发中心从金业层面看,应加人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开发 新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笫二,搭融资平台,缓解资金压力要抓住XX“金改区”和“综改区”的机遇,枳极探索新 型的投融资体制,为重点税源企业的转型升级搭好金融平台,缓解资金压力可采取以卜•措 施: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将社会闲散资木和短期消费资金转化为巨额的中长期投资资金,解 决金业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资金问题,引导金业向产业链的下游发展;出台各种政策, 激励和促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大胆创新金融产品(专项贷款、封闭贷款等),努力探索抵质 押条件的创新,甚至增加信用放款,加大放款力度,优化放款流程,提高放款效率;进一步 鼓励现有的地方金融机构包括农商银行(农村信川联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加人改革调整力 度,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发挥其决策效率高、经营灵活、服务周到等 独特优势,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第三,搭人力平台,确保用工顺畅口前,开发区重点税源企业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 因此,搭人力平台,确保用工顺畅,是扶持垂点税源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政 府促进和市场引导相结合,采取奖励、补贴、校企对接等措施,与多省份、多地区建立劳务 输送长效机制,通过设立培训中心、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扶持政策等方式, 多捲并举,确保就业局势稳定,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外来务工人 员的社会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对接系统,对全区务工人员的变动情况实施全范围监 测,优化区内的休闲、医疗、教育、卫生、公租房等软环境设施,稳妥解决外來人员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② 培冇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目前开发区产业集群内部技术层次较低,缺少强势品 牌,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相对较低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搭便车”, 对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共享,增强营销效用和减少营销传播成本,有助于本区域内企业 品牌的成长,产生区域品牌“搭载效应"要带动行会企业树立区域品牌意识,分析各产业集 群的优劣势,理清培养方向,为区域品牌的形成建立基础耍加强产业投资引导,着力培育 产业集群,将同行业的产品向知名品牌集中,支持有实力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 壮大实力,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做到全国前儿位,有的可成立跨国公司, 走向世界。
应该制定完善各种优恵政策,吸引投资,建立企业信息、科技的互动机制和平台, 促进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③ 人力发展服务业,力促二三产分离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的目标主要是对现有经济 存量结构进行调整,旨在通过二三产业分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宜,细化专业分工,切实改 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一方面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提高服务业在地区 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地方财力口J持续增长因此 开发区要借鉴天津、上海、广州等地 经验,在财税、金融、电价、土地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对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金业后 勤保障社会化以及制造业服务外包分离等关键领域制定相关促进政策首先,二次规划要充 分考虑生发展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发展空间以及布置先进合理的交通通信网 络;其次,加快培育若干特色鲜明的生集聚区,加大对集聚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各类扶持资金向集聚区倾斜,重点支持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公共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补助; 笫三,强化集聚区对周边牛业的吸引整合,通过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以及相关引导 政策,推动具有共同区位指向、产业关联度强的服务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