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五帝德第二十三.docx
7页孔子家语 :五帝德第二十三 【原文】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①曰‘黄帝②三百年川’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 孔子曰:“禹汤文武周公,不行胜以观也而上世黄帝之问,将谓先生难言之故乎③!” 宰我曰:“上世之传,隐微之说④,卒采⑤之辩,暗忽之意,非君子之道者,则予之问也固矣 孔子曰:“可也,吾略闻其说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齐瞉庄,敦敏诚信长聪慧,治五气⑥,设五量⑦,抚万民,度四方服牛乘马,扰驯⑧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⑨,作为黼黻治民以顺天地之纪,知幽明之故,达生死存亡之说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考日月星辰,劳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财物以生民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 【解释】 ①荣伊:人名 ②黄帝: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的中心之神 ③难言之故乎:旧注:“言禹汤已下不行胜观,乃问上世黄帝,将为先生长老难言之,故问。
④隐微之说:模糊微妙的说法 ⑤采:事,辩说 ⑥五气:指五行之气 ⑦量:计算多少的量器 ⑧扰驯:驯服,驹养 ⑨始垂衣裳: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译文】 宰我问孔子说:“以前我听荣伊说过‘黄帝统治了三百年’,请问黄帝是人抑或不是人?其统治的时间怎么能到达三百年呢?” 孔子说:“大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尚且无法说得尽,道得清,而你关于上古之世的黄帝的问题,是老前辈也难以说得清的问题吧 宰我说:“先代的传言,隐晦的说法,已经过去的事还争辩,晦涩飘忽的含义,这些都是君子不谴或不为的,所以我肯定要问个清晰明白 孔子说:“好吧,我略略听说过这种说法黄帝,是少昊的儿子,名叫轩辕,诞生时就特别奇妙、精灵,很小就能说话童年的时候,他伶俐、机敏、诚恳、厚道长大成人时,就更加聪慧,能治理五行之气,设置了五种量器,而且还游历全国各地,安抚民众他骑着牛坐着马,驯服了猛兽,跟炎帝在阪泉之野大战,三战后战胜了炎帝从今,天下民众个个穿着绣有花纹的礼服,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他遵循天地的纲纪统治着人民,既明白昼夜阴阳之道,又通晓生死存亡之理。
按季节播种百谷,栽培花草树木,他的仁德普及鸟兽昆虫他观看日月星辰,费尽心思和劳力,用水火财物哺育百姓他活着的时候,人民受其恩惠利益一百年;他死了以后,人民敬服他的精灵一百年;之后,人民还运用他的教育一百年所以说黄帝统治了三百年 【原文】 宰我曰:“请问帝尧①?” 孔子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能降伯夷典礼②,夔、龙典乐③舜时而仕,趋视四时,务先民始之流四凶而天下服④其言不忒,其德不回四海之内,舟舆所及,莫不夷说 【解释】 ①帝尧:传奇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 ②典礼:掌管礼仪的事 ③夔、龙:都是尧舜时的乐官旧注:“舜时夔典乐,龙作纳言;然则尧时龙亦典乐者也 ④流:流放四凶:古代传奇中的四个凶人,指不听从舜的四个部族首领《尚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皆服 【译文】 宰我说:“请问帝尧是怎样的人?” 孔子说:“他是高辛氏的儿子,名叫陶唐他慈爱如天,才智如神。
靠近他如太阳般暖和,望着他如云彩般严厉他富而不骄,贵而能谦他让伯夷主管礼仪,让夔、龙执掌舞乐推举舜来做官,到各地巡察四季农作物生长状况,把民众的事放在首位他流放了共工、驩兜、三苗,诛杀了鲧,天下的人都信服他的话从不出错,他的德行从不违反常理四海之内,车船所到之处,人们没有不宠爱他的 【原文】 宰我曰:“请问帝舜①?” 孔子曰:“乔牛②之孙,瞽瞍之子也,曰有虞舜孝友闻于四方,陶渔事亲③富裕而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承受大命,依于二女④瞉明智通,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尧旧职,躬己⑤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载一始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载陟方岳⑥,死于苍梧⑦之野而葬焉 【解释】 ①帝舜:传奇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 ②乔牛:一作“桥牛”,虞舜之祖父 ③陶渔事亲:制陶捕鱼来养活父母旧注:“为陶器,躬捕鱼,以养父母 ④二女:指舜的两位妻子她们都是尧的女儿旧注:“尧妻舜以二女,舜动静谋之于二女 ⑤躬己:亲身力行 ⑥陟:登,升方岳:四方高大的山 ⑦苍梧:山名,又名九疑,在今湖南宁远南。
【译文】 宰我说:“请问帝舜是怎样的人?” 孔子说:“他是乔牛的孙子,瞽瞍的儿子,名叫有虞舜因孝顺父母、善待兄弟而着名四方,用制陶和捕鱼来奉养双亲他宽容而温柔,机敏而知时,敬天而爱民,抚恤远方的人又亲近身边的人他承受重任,依靠两位妻子的帮忙圣明睿智,成为天下帝王任命二十二位大臣,都是帝尧原有的旧职,他只是身体力行而已天下太平,地有收成,巡狩四海,五年一次他三十岁被任用,接续帝位五十年登临四岳,死在苍梧之野并安葬在那里 【原文】 宰我曰:“请问禹?” 孔子曰:“高阳之孙,鲧①之子也,曰夏后敏给克齐②,其德不爽③,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亹亹穆穆④,为纪为纲其功为百神之主⑤,其惠为民父母左准绳,右法规,履四时,据四海任皋繇、伯益以赞其治⑥,兴六师以征不序⑦,四极之民,莫敢不服 孔子曰:“予,大者如天,小者如言,民悦至矣予也非其人⑧也宰我曰:“予也缺乏以戒敬承矣 【解释】 ①鲧(gǔn):传奇中我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②敏给:灵敏齐:通“济”,成 ③不爽:没有过失 ④亹亹(wěiwěi):勤勉不倦貌。
穆穆:仪态美妙,容止庄敬貌 ⑤其功为百神之主:旧注:“禹治水,天下既平,然后百神得其所 ⑥皋繇:亦作“皋陶”、“咎繇”,舜时贤臣,掌管刑狱之事 ⑦六师:犹“六军”,这里泛指军队不序:不臣服 ⑧非其人也:旧注:“言缺乏以明五帝之德也意为孔子说自己也缺乏以说明禹的功德 【译文】 宰我说:“请问禹是怎样一个人?” 孔子说:“他是高阳的孙子,鲧的儿子,名叫夏后他机敏能成就事业,行为没有差失,仁德可亲,言语可信发声符合音律,行为举止符合度数勤勉不倦,容止庄重,成为人们的典范他的功德使他成为百神之主,他的恩惠使他成为百姓父母日常行动都有准则和法规,不违反四时,安定了四海任命皋繇、伯益帮忙他治理百姓,率领军队征伐不听从者,四方的民众没有不听从的 孔子说:“宰予啊,禹的功德大的方面像天一样宽阔,小的方面即使是一句话,民众都特别喜爱我也不能完全说清他的功德啊宰我说:“我也缺乏以敬肃地承受您这样的教育 【评析】 宰我请教上古传奇,孔子于是逐一叙述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传奇人物的事迹和品德孔子始终称颂古代先王的政治,推崇治国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从今篇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美妙政治的无比憧憬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