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2期末复习重点.doc.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80204493
  • 上传时间:2022-04-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9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文学史2期末复习重点.doc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

      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